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这是马班比较研究的传统论点,但历来谈及此问题的学者都本于章学诚,很少注意到顾炎武也有相似的论点。我们从文献学的方法出发,对《汉书》和《史记》进行比较,钩稽出《汉书》对《史记》做了挪置的材料,对顾炎武的论点进行了再阐释,从叙事手法的角度重新论证了《史记》“近于圆而神”、《汉书》“近于方以智”的传统论点,使其更加充实有据。  相似文献   

2.
《史记》《汉书》的多数梦真实反映了梦者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具有可贵的实录精神;而一些神道设教之梦则甚为荒诞离奇.二书叙梦的不同,表明班固的梦观念远比司马迁高明.二书叙梦显示出在占梦活动的边缘化过程中,伴有一定的矛盾反弹.  相似文献   

3.
《史记》的实录精神不仅是良史之德,也是难能可贵的诗学传统。《史记》的实录精神呈现出有别于《诗经》和汉乐府的三个特点:批判政治生活的倾斜性,反映时代民生的宏观性,揭露社会问题的自觉性。《史记》的实录精神深刻影响了汉魏六朝的诗歌创作,汉魏六朝诸多反映时事民生的直笔之诗,慨叹历史现实的曲笔之作,揭露社会问题的诗史之笔,都是对《史记》实录精神的继承与取法。  相似文献   

4.
东汉班固作《汉书》,其中78篇沿用《史记》原有篇目,虽然在原有文句的基础上作了剪裁删削,但仍然保留了大量可用于比勘的异文材料。这些异文材料是研究《史记》版本、校勘、史实出入的较有价值的材料,并可由此上窥《史记》《汉书》古本之貌。《史记》《汉书》对校是《史记》校勘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运用他校与本校的方法对《史记》《汉书》九处异文进行校勘发现,《汉书》的确能对《史记》起到订正作用,同时也可以发现《汉书》的校勘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认为两晋六朝"迁书既美善,引起学者研究兴味,社会靡然向风。"而著者在阅读《隋书·经籍志》过程中发现,唐代以前对《史记》和《汉书》的接受和研究著作极其不均等。事实是《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文章探讨唐代以前《汉书》和《史记》的接受情况,并分析"《史记》传者甚微,而《汉书》注家如云"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是《史记》的重要史料来源。司马迁根据自己的社会理想、人生观 ,坚持文学性与“实录”精神相统一 ,力求行文简洁通俗的原则 ,对《战国策》史料做了取舍与改写 ,使《史记》的战国史部分情文并茂 ,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7.
自历史散文的进程观,《汉书》在文学史上与《史记》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汉书》具有严谨有度而又曲折多变的结构,其语言典则而不乏灵动,情感虽内敛而仍然丰富,其刻画人物,每于细微处显精神。《汉书》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及语言锤炼方面更为精当。与《史记》雄放酣畅的风格不同,《汉书》整体上呈现一种在严格法度之下具有的从容娴雅之美。  相似文献   

8.
自历史散文的进程观,《汉书》在文学史上与《史记》同样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汉书》具有严谨有度而又曲折多变的结构,其语言典则而不乏灵动,情感虽内敛而仍然丰富,其刻画人物,每于细微处显精神。《汉书》在叙事体例、叙事内容及语言锤炼方面更为精当。与《史记》雄放酣畅的风格不同,《汉书》整体上呈现一种在严格法度之下具有的从容娴雅之美。  相似文献   

9.
江午 《文教资料》2010,(28):4-5
本文以历史唯物论的观点,辩证地分析《史记》存在的“天人感应”观、历史循环论与缺乏个体生命关怀的时代局限,并指出前人所谓《史记》的“实录”,并非据事实录,而是据“史”实录,《史记》是凝聚着前代史家心血的集成之作。  相似文献   

10.
孙利政 《文教资料》2013,(29):25-26
《史记》和《汉书》是我国古代史书的两部典范之作,《汉书》100篇中有55篇与《史记》内容重叠,可以相互参校。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主,通过与《汉书·韩信传》相关部分的比勘,对其中的一些异同试作分析,刺取六则,求正与方家。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以来,《史记》《汉书》比较研究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从研究总貌上看,此30年大致又可分为20世纪后20年的研究和新世纪以来的研究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研究既有相似之处,又可看出其演化之迹。在如此可喜的研究形势下,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史记》《汉书》比较研究专著尤其是《史记》《汉书》文学性比较研究专著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从创作动机来看,《史记》和《红楼梦》都是在人生遭受严重挫折下对历史,社会,人生的思考,都是“发愤”之作,从思想内容看,《史记》和《红楼梦》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广泛汲取前人思想成果的结果,分别是当时华夏化和集大成之作;从认识人才价值和艺术高度看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典范性。它启示我们:忧患意识和“实录”精神,永远是史学家和学家的必备素质。  相似文献   

14.
《史记》、《汉书》都记载了“鸿门宴”这一楚汉斗争中的关键大事。《汉书》是依《史记》增删改易而写成的.写作时间又相距不远.但二者在语言表达上却大不相同,彼此异趣。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进行比较研究的极好材料。本文试通过《史》《汉》两书所写“鸿门宴”的比较.来认识这两部史学巨著的不同。进而理解《史记·项羽本纪》中“鸿门宴”这一精彩片段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郑丽冰 《文教资料》2011,(34):111-113
《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都有关于刘邦的记载。对于这个色彩斑斓、瑕瑜互见的开国君主,《史记》和《汉书》在其形象塑造时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从两书对刘邦的称谓.对史料的处理方式.以及对项羽的态度的不同进行比较,从而论证《史记.》比《汉书》更具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6.
《史记》与《汉书》——吐鲁番出土文献札记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藏吐鲁番文献Ch.938与日本大谷文书中的一件残片是可以缀合的《史记》和《汉书》抄本。无论它们的出土地是库车还是吐鲁番,都对唐代西域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更为珍贵的是,《史记》、《汉书》抄写在同一写卷上及其有所先后的事实,为我们诠释古人《史》、《汉》并重及相关问题提供了直接的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实录”历史并“活现”人物。进步的唯物史观 ,独到的五体结构 ,繁而有统的艺术手法皆极具创造性 ,使作品宏观文本与微观文本水乳交融 ,鲜活逼真的人物层次分明 ,赫然在列。《史记》终成文史一炉的巨著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史记》诸表的问题很多,有的文字脱、衍、错格,有的纪年舛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史记》、《汉书》诸表年数差异及本身歧义的地方提出粗浅的看法,在考订《史记》诸表的同时,对相应的《汉书》诸表也多有补正,不妥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19.
班固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他的《汉书》,虽然充斥着浓厚的封建正统思想,但也表现出不少积极进步性。班固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如他的历史变化观、人才观,他对西汉儿个帝王的评价以及关于社会经济问题的论述等,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而且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民性。  相似文献   

20.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2,(34):21-22
《史记》和《汉书》都是非常重要的史学著作,且二者关系较为紧密,汉高帝刘邦元年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的史实可互为佐证,现以中华书局出版的金陵局本《史记》作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先谦《汉书补注》为底本的《汉书》,对其中列传部分进行重新校读,以札记形式整理成文,期望对阅读和研究《史记》、《汉书》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