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云铝 《新教师》2022,(1):73-74
统编教材与之前的教材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其中语文要素是单元教学的主线,也是单元学习的重点.那么,教师要如何组织单元教学内容,落实语文要素呢? 下面笔者结合统编教材,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解读要素,精准把握教学基点 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许多个"点",由易到难地分布在各年级的教材中.因此,教师要深入研...  相似文献   

2.
吴湘 《江西教育》2022,(14):12-16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全学段使用,使语文要素承载的学习目标,由过去隐含在教材中,到现在显现于单元内.由过去"模模糊糊"一大片,到现在"清清楚楚"一条线.对于明确"教什么"迈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大步.但这"清清楚楚"的一条"语文要素"之线,绝非立足于一篇课文、一个单元所能看清的.需要遵循教材编排的学理逻辑,建立语文要素间的内在...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特质的回归,是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上的一次调控。部编教材为明晰教学目标,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重要概念。"语文要素"即"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在我看来,主要就是"语言的规律性的知识、原理"。教材以语文训练要素作为主线,也是明线,使得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变得明确,可操作性增强了。这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基本解决了"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已经开始使用了。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最显著的特征是出现了"语文要素"这个新概念。以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素养"明线和"语文要素"暗线,每个单元都以两条线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训练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是新教材的又一显著特点。从中年级开始,每个年级编排了一次阅读策略的训练,三年级叫"预测",四年级叫"提问",五年级叫"阅读与速度",六年级叫"有目的地阅读",进一步说明新教材更加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5.
王芳 《辽宁教育》2021,(3):30-32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学生在阅读时能在所读内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二是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从上述要求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条语文要素都是围绕一个核心,体现一个关键词,那就是"联想". 《新课程语文1+X群文阅读》读本对应统编语文教材的内容,紧扣"联想"的主题,共收录了《巫...  相似文献   

6.
石艺 《贵州教育》2021,(1):29-30
一、教材概览 统编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材编排八个教学单元,其中六个单元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单元,第二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第五单元习作单元.本册教材人文主题与单元语文要素分别是: 二、教材解读 1.识字写字. 四年级,在识字写字上仍然要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认真写字能力.本册教科书仍然在语文园地里编排了两次...  相似文献   

7.
民间故事以单元主题的方式进入统编教材,这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诉求的一次突破,教师需要在观照单元内在关联性的同时,真正让语文要素落地生根.创造性复述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训练,从"读"到"讲",培养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文章以《猎人海力布》一文为例,通过"读懂故事,概括文本内容""补充留白,丰富复述细节""角色转换,体验复述之乐""续编故事,拓展言语实践"四方面探索创造性复述,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那个星期天》是作家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统编本教材将其编入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这是一个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围绕这一语文学习要素,本单元编排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名家作品。前者侧重把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后者侧重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自然流露出来。  相似文献   

9.
<正>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编排。其中,“语文要素”直指语文知识、方法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现以《乡下人家》一文教学为例,谈谈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一、前后勾连,明确语文要素关键点《乡下人家》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理解这一语文要素?与之相关联的内容有哪些?  相似文献   

10.
<正>一、准确把握《生活与哲学》教材主线《生活与哲学》围绕"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主线,从生活、实践出发,对高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二、各单元知识与教材主线的内在联系《生活与哲学》四个单元的知识与教材主线的联系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1.
统编教材是以语文要素进行单元编排的。落实语文要素需要以单元教学为主线,进行系统组合、递进学习。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为例,实施单元要素递进学习的具体策略为:找准着力点,系统规划递进学习;绘制线路图,逐步实施递进学习;优化细节处,主动压实递进学习。  相似文献   

12.
双线组织单元、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传统文化、目标序列、立德树人……这些词语己为广大一线教师所熟知.作为一线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用心研读《课标》,准确解读教材,使用统编教材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一、教材编排特点 1.教材的变化. 统编语文教材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五年级上册共六个普通阅读单元,两个特...  相似文献   

13.
单元教材解读 一年级上册教材是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起始教材,共有八个单元。第四单元包括《比一比》《自选商场》《菜园里》《日月明》及语文园地四,以集中识字为主,兼顾复习拼音,体验阅读。  相似文献   

14.
"双线组元",即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来编排单元教材内容。从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来看,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新教材在单元体例教学上的重大突破。教师可以运用"目标统整、双线并行、三位一体、方式变革"等实践策略,落实新教材"双线组元"的理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重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在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编排了习作单元,现以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为例,谈谈对习作单元教学的粗浅思考。一、聚焦要素,串珠成链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指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某一项关键的习作能力。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导语部分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了明示,"了解作者是怎样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自如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辨明善恶美丑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统编版教材充分关注到这一点,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要素,在单元课文中落实要素...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漏》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非常有趣的民间故事。本单元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4篇课文,《漏》是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幽默地诠释了什么叫"做贼心虚"。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相似文献   

18.
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四篇关于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选文。这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典名著,单元语文要素有两个,分别指向阅读和习作。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红楼春趣》作为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自然承担着迁移运用前面学习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任务。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文本特点,紧扣学生实际,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关注《红楼春趣》‘趣’在何处,聚焦宝玉人物特点"展开教学,可通过灵活运用"猜读,跳读,多重阅读"等阅读方法实现对课文理解由粗放到基本到精准的目标,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彩那天》《万年牢》"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贵之以诚"中的《两个馒头和一颗高贵的心》《诚实的果实》【学习目标】1.默读四篇文章,运用要素串联法概括故事内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结合思维导图,交流阅读所得。2.仿写颁奖词,注重表达中的语言美。3.激发学生诚恳待人、讲信用  相似文献   

20.
正《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文章,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其所在单元人文主题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语文要素为"收集资料加深对课文的认识","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语文要素在本单元四篇课文、口语交际及语文园地中层层剥笋般落实。怎么软着陆本课的语文要素,引导孩子进行深度学习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