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新时代育人价值导向,立足区域智慧教育创新实践,从建设智慧环境、应用数字化技术、建构教学范式、实施联动机制四个方面,推动学校数字化转型。其中,“云端一体化课堂”教学范式与“教-学-评-研”云端一体化范式是学校深化数字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抓手,有力推动了学校教育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相似文献   

2.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通过数字技术促进学校形态、育人方式、治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流程再造。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学校遵循“数字儿童”的内在需求,从学校层面探索在线教育的系统化运作,构建了校本云端学校体系,整体推动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塑造了“全链条”互联网育人新生态,推动了学校整体性、系统性变革,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教学范式绑定相应的教学空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空间变革一直存在强烈的现实需求。联通主义哲学观为技术支撑的教学空间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教学空间变革提供了更多可能。实践中,技术在教学空间变革中的作用正由驱动逐步转向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之下有必要研究梳理出教学空间变革的价值、逻辑与路径。深圳市云端学校创设了“1+N”云端学校共同体新形态、“主讲+辅讲”的云端多师教学模式,打破物理空间、扩大社会空间、嵌入信息空间、延伸学习时间,形成全新的云端教学空间,探索出一条教学空间变革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教育发展提供了新契机,如何充分借助数字化推动乡村师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是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及教育振兴的关键内容。基于乡村教育发展的师资、规模、环境等困境,研究提出了云端学校的乡村教育组织形态,探索了云端学校构建的价值基础与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云端学校构建的预期目标与功能预设,并针对云端学校开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环境支持、智力资源供给、服务模式创新、云端与线下教学融合等困境,提出了推进云端学校落地的实施路径,包括“轻应用”环境支持、多元资源供给、数据驱动精准服务、深化资源融合应用以及创新体制机制等,以期为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动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互联网+”具有赋能乡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优势,但要实现乡村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就需要形成“互联网+”教育新生态。该文在分析“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推动乡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机理的基础上,通过体系化的理论探索和十多年的广东“爱种子”项目教改实践,构建了基于“组织新生态-课堂新生态-质量新生态”的“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有效促进了基础教育生态系统发展和要素优化,使乡村基础教育发生了学校、学生、教师、课堂、校长和教研“六个不一样”的变化,推动了乡村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与教育融合不断深入,以“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促进城乡美育教学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当前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存在美育观念相对落后,师资、教学条件不足,课程开设和评价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研究从互联网空间的特性深入剖析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内在机理,认为“互联网+”可以拓展农村学校美育课程教学场域、补充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资源短板、细化农村学校美育教学评价结果、推动农村学校美育教学群智协同、构建农村学校美育新型师生关系和促进农村学校美育联动有机发展。基于此,研究进一步从夯实基础设施、优化技术手段、落实发展任务、完善课程建设和健全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变革的实践路向,以期助力农村学校美育教学工作者正确认识与践行“互联网+”赋能农村学校美育教学。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世界观是人类认识和改造教育系统的思想基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时期,在新空间属性、新供给方式、新治理模式的共同作用下,教育的组织体系、要素及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复杂性日益凸显。作者深刻洞悉“互联网+教育”正在推动教育系统从线性结构走向复杂网络结构,率先提出“互联网+教育”应以复杂系统观为世界观,应充分关注教育的复杂关系,应从耗散结构论出发认识教育生态体系,从协同学视角揭示复杂教与学的新规律。文章总结了关于“互联网+教育”复杂特性的已有研究成果,包括知识的网络化和涌现性、教与学的自组织和非线性,以及教育生态的联通和不确定性三方面的新规律,已有的研究发现为新复杂系统观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针对“互联网+教育”战略实施中出现的“改良学派”的认识误区和“课堂网上搬家”的实践误区,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复杂系统观,目的是引导教育工作者,把握“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本质,摆脱传统线性思维,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探索研究新范式,切实推动“互联网+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思路与方法2022年6月19日,由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核心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联合承办的“新方案新标准新方法:核心素养教育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顺利召开。此次研讨会通过线下会议和云端“天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核心素养教育研究中心、《教育科学论坛》编辑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学科与新时代,学校要坚持底线思维,开放心态,实现“人工智能+”进校园;要坚持素养为先,育人为本,实现“人工智能+”课堂变革;要坚持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实现“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坚持应用驱动,深度融合,实现“人工智能+”光彩课程体系;要坚持创新引领,高效发展,实现“人工智能+”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逐渐流行,对学校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推动下,西方社会寻求走“第三条道路”,不断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推动教育重建,对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学校运作模式、教育评价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打破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固有模式和体制.然而教育变革却使得西方“个人主义”更加泛滥,学校教育远离公平,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反思和批判新自由主义教育思潮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形成的大数据,应充分用于推动区域教育发展,促进学校和教师发展。对此,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该区积极推进监测结果应用研究,通过政府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强化教育管理中的“数据意识”和应用实践。用“大数据”为教育决策赋能,驱动教育目标精准定位,方能促进教育管理思维的变革与提升,逐步形成“互联网+”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正>大数据时代,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在线教学已然不再是应对疫情的一种短期教学行为,而已经发展成了一场长期的教学革命。如何做好在线教育教学,成为我们中小学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云端课堂、云端数据管理、云端研讨、云端秀场四个角度,对打造云端新校园角度的方法进行了实验与探究,旨在为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建立“互联网+”云端教育趋势下健全的教育教学做出贡献。面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将如何带领全体师生去适应,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管理新形态,形成云端新校园,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2019年,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提出“1+7+N”智慧教育服务体系。2021年,获评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评选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特色基地,提出打造东城教育“1314”智能治理体系。面向教育现代化进程,区域积极利用智能技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数据助力教育体系重塑、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最大限度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数据大脑”建设、教育生态建设、“未来学校”生态群等方面,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建设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现代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医疗”等“互联网+”系列正在推动世界进入“未来”。在这个背景下,教育也紧随时代步伐,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重构教育要素,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构建“未来教育”的新生态。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互联互通、开放灵活、多级分布、覆盖全国、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连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所有省级体系。建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盟,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带来了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瓦解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单向度授课模式,同时也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出路。该文针对乡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学科教师短缺、教育质量不断下滑等现象,采用深度访谈和教学实践执行等方法深入分析H县Q乡村小学开展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反思Q小学“互联网+双师教学”与线下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和推广价值,并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视角探寻未来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新方法、新路径,为广大农村地区解决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教育质量低下等问题提供案例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机遇,“互联网+教育”开始引领着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潮流。高职继续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技术构建适应高职继续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基于此,以高职继续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互联网+教育”对高职继续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构建适应高职继续教育需要的教育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职继续教育模式和平台构建,以及高职继续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控的方法。通过构建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高职继续教育体系,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和体验,推动高职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为其他类型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推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吹响了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军号。“互联网+教育”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态,是教育信息化从融合走向创新的过渡阶段,其着力点和工作思路与前期教育信息化工作不尽相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正在学习国家文件精神,制订本区域的落实方案。研究以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至2022年7月各省域出台的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文件(共27份)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互联网+教育”政策关键词词库,对各省域相关政策文件进行词频分析,力图揭示我国各省域“互联网+教育”政策导向的特点,包括落实国家文件精神的程度,以及各省推动方案的重点。研究以作者提出的“互联网+教育”外延的“六个新”为政策观测点,以作者团队前期研究的“互联网+教育”本体库为基础,以相关政策文件为语料,构建了具有2592个关键词、7个大类和28个子类的“互联网+教育”政策关键词库,利用该词库对省级文件进行了关键词词频分析,从一致性、关注度和表述丰富度三个方面揭示了我国省域“互联网+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8.
学校特色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基于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和内外驱动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罗店中学以培育高质量“全人+审美力”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美育特色为主线,建构了立足国家课程的美育特色课程体系,并落实“双新”与美育特色变革课堂教学,形成了锚定高质量的特色育人支持体系。学校围绕特色课程体系建设、特色课堂模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等建立特色育人体系,形成学校独有的育人范式,助力学校未来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带来了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教师教育生活的系统性变化,对学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出了新要求。为实现师生学校生活的重塑,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坚持系统思维,抓住作业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评价等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做好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与提升,推动学校综合治理和系统变革。  相似文献   

20.
康询乐 《时代教育》2009,(11):203-203
伴随着时代的钟声,人类已经走进了二十一世纪,现代化促进了学校体育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一切陈旧的思想观念,理论方法,都将接受二十一世纪的挑战和检验。二十一世纪,我们都应该学习新理论、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方法、转变新观念,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束缚了体育教师的创新思维,使体育教师陷入了“框架式”的教学模式之中,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而新时期的体育教学正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逐步向以“教”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化成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是符合新时期教育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