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烯烃氢甲酰化工艺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均相催化工艺过程,本文介绍目前在工业上应用的烯烃氢甲酰化催化剂及其催化工艺,对不同工艺的适合范围和优劣方面加以述评。认为丙烯氢甲酰化工艺已比较成熟,开发适合高碳烯烃、内烯烃和支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的催化剂及其工艺是目前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降烯烃催化剂TOM Centurion 783HA在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催化车间三催化装置的工业应用,通过应用表明该催化剂在降低汽油烯烃、增加液收、对重油的裂解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加氢脱硫降烯烃技术在FCC汽油加氢脱硫及烯烃饱和的同时,很好地减少汽油辛烷值损失问题,介绍了采用HDDO-01催化剂与HDDO-02催化剂组合工艺,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加氢处理。硫〈50μg/g;汽油辛烷值损失〈2。  相似文献   

4.
在单独研究脱硫助剂和降烯烃的同时,发现这些助剂对硫化物和烯烃都有一定的脱除。本研究的目的是研发一种用于流化催化裂化过程的添加剂,同时降低催化裂化汽油中的硫和烯烃含量,以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针对孤东油田部分井存在近井地带堵塞、结蜡问题,开展了超声波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工艺通过冲击振荡剥离及空化降粘作用解除油水井近井地带堵塞,提高油井产量,现场应用证明,该工艺施工简单,增油效果显著,便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MTO装置将甲醇转化为低链烯烃,实现了煤制烯烃的工艺路线;ACO装置将炼油装置副产的轻烃转化为低链烯烃。两套均以生产丙烯和乙烯产品的装置进行对比了对比分析,虽然工艺不同,但仍存在不少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王晓剑 《内江科技》2012,(3):144+192
随着东辛油田进入开发后期,部分稠油区块受油稠影响,存在“水井注不进、油井采不出”的问题,地质条件要求降粘工艺必须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井筒向地层转变,由近井地带向深部降粘转变,水溶性自扩散降粘工艺能够满足这种深部大剂量降粘要求,措施成功率高,通过降粘解堵,使多口停产、低产稠油井恢复正常生产。水溶性自扩散降粘工艺为低产低能稠油井的零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3):224-227
经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议、审定,报中国科学院批准,1996年度院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共131项,其中:特等奖4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43项,三等奖69项。现将公布的特等奖2项、一等奖13项简介如下:特等奖(2项)1合成气经由二甲酸制取低碳烯烃新工艺方法主要完成单位: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气经由二甲醚制取低碳烯烃是一种由非石油资源制取低碳烯烃的全新工艺路线,属国际首创。合成气首先在金属-沸石双功能催化剂上转化为二甲醚,二甲醚在新一代小孔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上转化为乙烯、丙…  相似文献   

9.
采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对甲醇制低碳烯烃中烯烃分离Lummus工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尾气中含乙烯摩尔分率为0.36%,脱甲烷塔是Lummus工艺中影响乙烯收率的关键,吸收剂循环丙烷量较大,能耗较高。  相似文献   

10.
甲醇制烯烃是以由煤或天然气制得的甲醇为原料替代传统石油路线生产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工艺,有利于缓解石油紧缺局面,已经成为石化产业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甲醇制烯烃技术的中国专利申请,从申请的年度分布、区域分布、主要申请人、技术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发展该领域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彰武区块九佛堂油层原油粘度大,举升工艺必须达到降粘目的,定向井不能满足螺杆泵举升工艺要求,因此优选空心杆电加热举升工艺。本文结合彰武区块原油油藏特征,从原油拐点温度、电缆下入深度等方面对电加热举升工艺的相关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现场实验摸索出一套有效降低能耗,同时达到清蜡降粘的目的,在现场应用中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产清洁汽油燃料是当今世界炼油厂发展的主旋律和主课题之一。评述了我国汽油变化的主要方面,重点介绍了清洁汽油的生产技术发展,包括汽油降烯烃催化剂或助剂、汽油脱硫技术以及生产清洁汽油的高辛烷值调和组分的发展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1基于磷矿品质下降,应用拥有知识产权的提磷降杂无传动浮选柱设备和柱机短流程脱镁工艺,形成非酸法磷矿提质降杂配矿及脱镁技术工艺针对各种入选原矿品位变化及精矿质量要求采用配矿技术配置成闭路作业,配成适合于提质降杂技术的入选原料。将P2O5 25~26%、MgO:2.0%~2.5%、MER≥0.18的中品位高杂质胶磷矿,通过配矿技术、脱镁技术,生产出指标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孤东油田部分井存在近井地带堵塞、结蜡问题,开展了超声波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该工艺通过冲击振荡剥离及空化降粘作用解除油水井近井地带堵塞,提高油井产量,现场应用证明,该工艺施工简单,增油效果显著,便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5.
1引言抽余油是芳烃生产中的副产物,辛烷值很低,不适合作为燃料油使用。但它不含硫、氮化合物及重金属等有害杂质,适于作为生产6#、120#溶剂油的原料。不过抽余油中含有部分烯烃,为生产合格溶剂油,须将这部分烯烃脱除。国外溶剂油生产是用烯烃含量较低但价格和使用价值较高的直馏汽油为原料,采用白土吸附精制的方法。这种方法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废白土,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不适用于烯烃含量较高的抽余油。天津石化公司曾使用白土精制工艺处理抽余油,后因白土失活太快和精制效果差不得不放弃。国内使用加氢精制脱除抽余油中的烯…  相似文献   

16.
分析研究了桩西油田桩斜139块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和采油工艺存在的问题,优化了适合该块稠油降粘的主要工艺措施,现场应用表明利用空心杆辅助的降粘剂方法是适合于桩西油田稠油油藏开采的有效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7.
樊庆华  魏亚峰  杨红敏  樊素烨 《内江科技》2011,32(2):142+192-142,192
稠油粘度大、流动阻力大使得生产时抽油机负荷大。耗电量多,抽油杆易发生断脱,增加修井工作量。本文叙述的是由空心轩掺入降粘介质,在井底同泵中原油混合后,一同将混合液抽出地面的降粘工艺措施。在河口油区通过对电热杆井改成空心杆掺水降粘井后试验生产,取得很好的效果,满足了生产降粘工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王克强 《科技通报》1993,9(2):96-99
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用结构信息法探讨了单烯烃的密度与其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结构基础明确的定量关系.对149种单烯烃的计算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一致性令人满意,平均误差0.518%。应用本文定量关系,不仅能够预测烯烃的密度,而且有助于揭示物质结构性能关系之间的奥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柴油的降凝方法,并重点对柴油非氢降凝的原理、工艺特点及前景进行了阐述,同时把SD-2型催化剂在柴油非氢降凝中所起到的作用及参数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稠油开采技术的不断成熟,稠油开采可成为产量的主要接替力量。寻找经济有效的井筒降粘配套工艺,降低稠油举升系统效率,优化油井生产工况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通过实践证明,空心杆掺水稠油工艺是井筒降粘最为经济有效的工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