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一位同行,他为民族剧院写了这样一个剧本。 这个剧本,因为在剧院即将要上演的节目单中被大肆渲染而早就出名了。大家都预祝它演出成功。同时,谁都知道,最迷人的、最著名的女演员将担任剧中的主角。但这个剧本里最突出、也最别开生面的是:它里面要有狗叫。这也很快就传开了。  相似文献   

2.
走近安徒生     
从前,有一个穷孩子,父亲去世后,留下他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一天,他去见王子,请求赏赐。他满怀希望,给王子唱歌,朗读剧本,等到王子问他要什么的时候,这个大胆的孩子说:“我想写诗和剧本,而且想在皇家剧院演戏。”王子把这个  相似文献   

3.
智取稿费     
法国19世纪多产作家大仲马应法国瓦利也剧院经理之邀,以最快的速度写了一部产生轰动效应的剧本.剧院经理答应付给大仲马1万法郎的高额稿酬.具体条件是:剧本演出26场必须能使剧院收入6万法郎。第25场演出结束后,剧院收入早已超过6万法郎.贪得无厌的经理想,既然6万法郎到手,何必让大仲马轻而易举地拿走1万呢?给他1000法郎不就足够了吗?第26场演出仍然是座无虚席.这时大仲马高兴地来到剧院经理办公室,前来领取1万法郎的稿酬.剧院经理见到大仲马,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说:尊敬的大仲马先生,我们很为您遗憾,刚才…  相似文献   

4.
我有一位同行,他为民族剧院写了一个剧本。  相似文献   

5.
顾东春 《辅导员》2014,(19):27-27
赖不掉的稿酬 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大仲马,应瓦利耶剧院之约,为该院写了一个剧本,交付排练演出,以改变上座率每况愈下的局面。条件是:在演出头26场使剧院获利6万法郎的前提下,剧院付给他1万法郎的稿酬。  相似文献   

6.
值钱的礼貌     
一位很有名的剧院经理来拜访大仲马。一见面,他连帽子也没脱下,就冒火地问这位剧作家为什么把最新的剧本卖给一家小剧院的经理。  相似文献   

7.
一天,法国一家剧院的经理来找著名作家大仲马,请他写一部剧本。经理答应付给大仲马1万法郎的稿酬,条件是:前26场演出必须使剧院获利6万法郎。大仲马废寝忘食,奋笔疾书,终于写好剧本。  相似文献   

8.
细节     
将最后一集剧本交到导演手中的时候,我们都轻松地舒了口气。要知道,为了这个剧本,我和导演以及整个剧组在这个鬼地方都耗了一个多月了。写过剧本的人知道,一个本子改个三五遍是常事,如果遇到没主见的导演和自以为是的制片人,支使编剧改个十遍八遍都不奇怪。  相似文献   

9.
《三姊妹》(1900)是契诃夫经过库页岛之行思想发生重大转变后所写的第一个剧本。他一方面在《三姊妹》的标题下,写上“四幕正剧”的字样,另一方面又坚决要求艺术剧院将这个剧本当作喜剧处理。对于作者这种看来十分矛盾的提示,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呢? 如众所知,契诃夫的戏刚创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着力表现生活本身的进程,而不在于创造个别孤立的人物形象。剧作家的意图,是要人们通过他的戏剧感觉到整个生活之流,至于个别人物只不过是汇成生活之流的一滴水而已。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0.
坚持     
安徒生很小的时候当鞋匠的父亲就过世了,留下他和母亲二人过着贫困的日子。一天,他和一群小孩获邀到皇宫里去觐见王子,请求赏赐。他满怀希望地唱歌、朗诵剧本,希望他的表现能获得王子的赞赏。等到表演完后,王子和蔼地问他:“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安徒生自信地说:“我想写剧本,并在皇家剧院演出。”王子把眼前这个有着小丑般大鼻子,和一双忧郁眼神的笨拙男孩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对他说:“背诵剧本是一回事,写剧本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劝你还是去学一项有用的手艺吧!”但是怀抱梦想的安徒生回家后不但没有去学糊口的手艺,却打破了他的存钱罐,…  相似文献   

11.
欢乐好声音     
<正>在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动物居民,考拉Buster Moon从小就很痴迷舞台剧和音乐剧,长大后他买下了镇上最老的剧院,但经营惨淡,濒临倒闭。但是Buster Moon不是一只普通的考拉,他立志要重振剧院生意,想出了歌唱大赛这个点子,希望能够通过大赛表演来吸引全镇居民再次光顾剧院……  相似文献   

12.
智索稿费     
一天,法国瓦利也剧院的经理到大仲马府上拜访,请求大仲马为他的剧院写一部新的剧本。大仲马当时正缺钱用,他们就稿酬达成了一个协议,经理答应付给大仲马一万法朗的高额稿酬,条件是剧场的头二十六场演出必须收入六万法郎。新剧本上演了,瓦利也剧院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当此剧演出到二十六场时,大仲马兴冲冲地来到剧院经理办公室,准备领取稿酬。可是,经理为难地说:“二十六场我们只收入了五万九千九百九十七法郎。”大仲马二话没说,就退了出去。一会儿,大仲马回来了,经理只得如数付了稿酬。原来,大仲马去买了一张3法郎的戏票,这样,剧院的收入就…  相似文献   

13.
举重若轻     
萧伯纳所写的《巴巴拉少校》在剧院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公演.各界知名人士都应邀观赏。演出非常成功,因此剧终时观众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众人的掌声。可是,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谢时。突然观众席中有一个人对着他叫骂:“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有谁看呀!停演吧!”  相似文献   

14.
《湖上的悲剧》一九二九年,田汉抛出了他的话剧剧本《湖上的悲剧》。一九三一年江青在伪山东省立实验剧院第一次演出的话剧就是《湖上的悲剧》。这个剧本的故事是:诗人杨梦梅和弟弟一同到西湖边上来,借住在王庄的一间冷清的房屋里。老仆介绍说,这屋子是死去的小姐素苹住过的。素苹  相似文献   

15.
张湘瑜 《良师》2011,(8):41-41
法国有一座著名的剧院,虽然设施一流,可是由于剧目质量较差,对观众并没有多大吸引力,所以,即使票价由两法郎降到一法郎,上座率仍不断下降。没办法,剧院经理找到著名作家大仲马,千哀求,万许诺,要他迅速赶写出一个新剧本,争取提高上座率,同时,答应付给1000法郎的高额稿酬,但附加一个条件,即新剧目的前26场演出必须使剧院卖得6万法郎的门票。  相似文献   

16.
模仿偶像     
演员是很善于模仿的。演员要演好某一个角色,都要进行模仿。他们怎样模仿呢? 在电视剧《大宅门》中,扮演白萌堂老太爷的杜雨露说:“我在扮演老太爷之前,我看了剧本,成天琢磨,老太爷是怎么个心理状态。吃饭也想,睡觉也想,终于找到了这个角色的感觉。他是怎么  相似文献   

17.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没落官僚家庭。童年的曹禺常随家人出入于剧院,家庭环境培育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曹禺完成了处女作《雷雨》。这是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杰作。剧本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与此相联系,剧本还描写了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凄惨命运,  相似文献   

18.
稿酬     
大仲马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的生活比较清贫。有一次,一个剧院经理找到大仲马,对他说:“如果您写的剧本,第一场演出能获得一万法郎的门票收入,我们将给您支付稿酬。”大仲马同意了,与经理签订了合同。  相似文献   

19.
正我家门前有一个剧院,经常会有一些二人转的演出。那欢快的曲调儿常常在傍晚时分响起,整个上半夜的时光都跟着它颠着、颤着。那里的门票分为三个等级,最低也要30元一张。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来看二人转的人们的热情,剧院里经常是人满为患。邻居张大爷是个二人转迷,一辈子就好这一口儿,可是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好,根本没有闲钱让他去剧院里过瘾。可这位大爷自有高招,每到傍晚时分,他就背着自家的藤椅,往剧院门口的大喇叭旁一放,美美地躺进去,  相似文献   

20.
田京辉 《神州学人》2014,(11):50-51
我来到戏剧大国俄罗斯做访问学者,东走西看,发现俄罗斯果然戏剧兴旺发达,既没有什么剧本荒,也没有观众流失。在演出季中,每天都有几十台剧目在舞台上争芳斗艳,你可以在莫斯科艺术剧院、小剧院、大剧院观赏原汁原味的古典传统剧目,也可以在西南剧院走近身穿迷彩服、足登军旅靴的叛逆《三姐妹》。在街头戏票售票亭前,常常可以看到排队的人们,这时我就想,戏剧对于俄罗斯人,是不是就像面包、黄油一样成为生活必需品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