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在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模型中增加了有技术背景的高管人员和专利的指标.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和"成长一创新"模型为基础,对我国153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技术人员投入越多、研发技改投入越多、创新转化效率越高、有技术背景的高管人员和专利数量越多的中小企业,其技术创新能力越强;成长性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呈倒U型关系;在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各个影响因素中,有技术背景的高管人员和专利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度最大,研发技改投入较为欠缺.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上,以213个样本的实证表明:技术人员、研发技改投入越多、创新转化效率越高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越强;但影响度依次降低,创新转化效率最为欠缺产生“短板效应”,对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对科技型和非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作用具有一定重要意义,基于414家中小上市公司数据,本文首次针对两类企业分别构建了技术创新模型,分析技术创新对二者成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发投入程度越大,企业创新环境越好,专利数量越多,人力资源的投入强度越大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其技术创新与成长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非科技型中小企业其相关性不明显,针对该情况,本文结合实际现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基于静态视角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已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实践的需要。以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技术创新的动态整合模型,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进行理论阐释,继而运用我国中小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及其价值创造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入能力、产出能力与转化能力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技术创新的动态能力;具有较强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中小上市公司,其公司绩效与成长性要明显高于一般公司;技术创新动态能力越强,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及成长性越好,即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于企业价值创造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协同创新投入-产出-转化过程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C9联盟高校为例对其协同创新能力和过程效率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实证结果表明,第一,C9联盟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分化严重,投入、产出和转化越向后段差距越大,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整体实力突出;第二,对于C9联盟高校协同创新投入-产出、产出-转化和转化-投入效率,大部分高校协同创新投入-产出水平较高,但是产出-转化、转化-投入的效率较低,系统整体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三阶段DEA模型,分析2010-2017年全国28个地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数据,对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情况进行评价,三个阶段的评价结果表明:(1)企业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容易导致资金、人才和项目投入资源出现浪费,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支持力度越高越能促进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合理利用;(2)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北京、江苏、浙江与湖南4个地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综合效率达到最优,云南、福建等8个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情况需要大力改善。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现状,构建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2010-2017年我国28个省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数据,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越容易导致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资金、人才和项目投入资源出现浪费,而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支持力度越高越能促进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合理利用;(2)剔除环境因素影响后,北京、江苏、浙江与湖南4个地区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综合效率达到最优,云南、福建等8个地区的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需要大力改善.最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提出政府完善产学研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正确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深化对产学研合作必要性的认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郭岚  张祥建 《软科学》2010,24(3):96-102
以2000~2007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分组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成长能力对投资行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中成长性公司和高成长性公司的平均投资水平要高于低成长性公司。(2)大股东控制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就越高,投资支出与大股东控制程度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成长能力和大股东控制程度交互作用对投资支出具有逆向的抑制关系,二者交互作用越强,上市公司的投资支出就越低。通过营造和提升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可以优化上市公司的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我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基于技术创新价值链原理构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根据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数据,分析我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研究表明:①我国环保产业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65和0.23,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偏低,尤其是技术转化效率很低;②东中部大部分地区纯技术效率低于规模效率且规模报酬递减,造成创新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非是创新投入不足;③部分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规模效率低下且规模报酬递增,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制约了创新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提高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加快环保产业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提升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层次和水平,拓展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生产率提升的影响是现实和学术界争论的热点。从微观企业层面,基于金融化视角,以“R&D-创新-生产率”(CDM)模型为基础,引入金融化因素进行扩展,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创新投入强度越小;金融化与创新投入决策、创新投入强度的关系具有典型的企业所有权异质性;技术创新投入对技术创新产出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化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投入进而影响技术创新产出,最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由此得到对新时代背景下实体企业提升生产率的启示为:企业在转型发展阶段应理性决策,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的同时持续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政府需要了解金融化对于实体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对生产率提升产生的影响,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实体企业在经营、资产配置等决策中作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宗国 《科研管理》2019,40(3):51-62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20和AMOS20统计分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RJVs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因素。研究表明,RJVs协作、公司战略、政府支持相对于组织管理能力与研发能力对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较高,其中RJVs协作的影响最高。基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从技术、协同和地域三个层面构建中小企业研究联合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模型,阐明了在发展初期通过契约式合作进行跟随创新,发展中期通过团队式合作进行集成创新,发展成熟阶段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战略式合作进行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12.
徐宁  姜楠楠  张晋 《科研管理》2019,40(7):163-172
设计有效的激励契约以引导高管在资源约束条件下进行理性的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是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途径。本文采用2007~2014年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均值T检验与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中小企业双元性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授予高管股权激励的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投入水平、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水平等均明显高于其他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路径方面,股权激励强度越大,中小企业越倾向于选择内部自主研发,而非外部技术引进;在技术创新模式方面,股权激励强度与突破性创新模式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是传统委托代理理论与行为代理模型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论为创新导向的公司治理制度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合ICT产业及制药产业上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合作数据,基于网络特征差异及多元回归分析来探索和验证专利合作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合作广度和深度不同组合的四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中,虽然高合作广度低合作深度、低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以及高合作广度高合作深度三种专利合作网络模式均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但存在不同程度的曲线效应作用差异。企业网络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企业吸收能力在不同模式专利合作网络通过网络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过程中存在调节效应的作用差异。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优化专利合作行为来动态调整专利合作网络进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从细分创新过程角度进一步对科技创新活动呈现“高投入、高产出”特征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实际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基于企业创新价值链视角,将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成果转化过程,以16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其2016—2021年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此外,考虑到八成研究对象分属五大城市群,进一步按五大城市群分类进行企业创新效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两个过程的规模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动方向一致,但技术研发过程的综合效率明显低于成果转化过程,其中规模效率较低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市场规模与创新能力不匹配是导致创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五大城市群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城市群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5.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知识、技术和人才密集型并以追求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实体,完善的企业网络环境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企业网络正在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谋求持久竞争力、不断成长的重要模式和途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选择网络化成长作为其未来发展方向和主要成长模式具有诸多独特优势和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In Europe (and elsewhere) governments intervene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in the SME sector, and because SMEs face financial constraints in particular, governments encourage the provision of debt and equity (venture capital) finance to such firms. This paper discusses sales contingent claim (SCC) backed finance - funding secured only on a claim written on sales - that offers a different repayment profile to debt and equity. The attractiveness of such finance to firms as well as the behaviour of firms financed in this way are analysed. For various reasons SCC-backed financial instruments are generally not available to SMEs on the market, but it is argued that wider availability could further stimulate the growth and innovative activity of SMEs. The correction of this market incompleteness by the introduction of government schemes providing SCC-backed corporate finance for SMEs in higher risk (higher tech) sectors is recommended. The workability of such a scheme is explored by looking at existing examples aimed largely at project finance for larger firms.  相似文献   

17.
张振刚  姚聪  余传鹏 《科学学研究》2018,36(7):1325-1333
管理创新和企业成长是近年来企业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通过构建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实施影响成长绩效的理论模型,以287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了战略柔性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调节作用,并对研究假设及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管理创新实施对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且协调柔性在其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2)管理创新实施与协调柔性具有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3)资源柔性正向调节管理创新实施对协调柔性的影响,负向调节协调柔性对成长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揭示了管理创新实施对成长绩效的“双刃剑”作用以及战略柔性在两者间扮演的角色,为中小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Biotechnology is an emergent sector based on the creation of research-intensiv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While some SMEs are growing, most of them remain small, even those set-up several years ago. What is the pattern of development of the biotech sector? What are the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of firms?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SMEs have focused on a business model, in which entrepreneurs rely on growth forecasts to persuade capital investors (business angels and venture capitalists) to invest in a radical innovation project. Firms aim for a world market to industrialise their innovation, and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enables initial investors to make profits that offset risky initial investment. While this model is appealing, it is simply one of the possible models of biotechnology development. Some firms are not designed to experience exponential growth, and choose to target local markets. Moreover, not all firms have the ambition of being listed on the stock exchange. Based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business and development of 60 French biotech SMEs,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two business models. By defining 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of each of these models, it highlights the temporary nature of the emergent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