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超负荷原则 :超负荷就是用最大负荷进行训练 ,采用超负荷能迫使肌肉进行最大收缩 ,因而刺激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 ,导致肌肉力量增长 ,较小的负荷只能使肌肉保持原有力量水平。2 渐增阻力原则 :在力量训练过程中 ,肌肉由于超负荷训练导致力量增长 ,原来的超负荷变成了低负荷。因此 ,力量训练必须循序渐进 ,经常不断地增加阻力和重复次数 ,使肌肉经常在超负荷的条件下训练 ,不断产生新的生理适应。3 力量练习安排原则 :力量训练中 ,要使大肌群先于小肌群受到训练 ,其原因是小肌群比大肌群易出现疲劳 ,为了保证大肌群的超负荷 ,…  相似文献   

2.
培养青少年跨栏运动员应在全面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基础上,以技术性训练为主,合理安排力量训练的顺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和绝对力量的训练,争取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1、力量训练负荷安排的顺序:力量训练必须有合理的负荷刺激才能有理想的效果,而合理的负荷应以符合生理特征为前提,同时,负荷量还应随着运动员能力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从力量训练对机体的影响上分析,13岁以前的青少年跨栏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一、肌肉力量从力学角度讲,它是反映肌肉对阻力的克服或对抗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作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关键,同时又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因此不论是在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学者都对力量素质的训练颇为重视。力量训练的规律和生理依据,主要是不间断性的超负荷训练使机体逐渐产生适应性。超负荷训练是指机体承受训练负荷或强度超过日常生活中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4.
一、力量训练的原则 1.超负荷原则。负荷是决定力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所谓超负荷是指负荷接近本人平时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或超过以往已适应的负荷。超负荷训练能对肌肉产生较大的刺激,使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导致肌肉力量增加。如果只用平时所能克服的阻力练习,肌肉力量只能保持在原有水平。因此,采用对抗最大或接近最大阻力的练习,能有效地发展肌肉力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不同负荷的杠铃阻力练习过程中负荷强度与功率输出的相互关系。方法 12名男性受试着,在Kistler三维测力台上分别负30%1RM、70%1RM、90%1RM杠铃完成快速蹲起动作,高速摄影同步监测。结果随着负荷的变化,蹬地力值、荷重、做功之间都有显著不同(P<0.01),蹬地力量逐渐增加;重心加速度和速度逐渐减小;但不同负荷间功率输出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果显示,3种不同强度的阻力训练对提高人体功率输出的作用基本一致,并不像通常认为的不同负荷强度发展不同力量能力。提示应从新的角度审视杠铃阻力训练中负荷强度与功率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抗阻力训练强度与肌纤维适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影响运动成绩的训练因素是很多的,但其中抗阻力训练强度(%1RM)诱导的细胞,分子发生生理性变化是重要的因素.文章综述和分析抗阻力训练对肌纤维产生的适应.当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达到18%~35%1RM,即可诱导肌细胞发生肥大反应,而肌纤维类型间的相互转变可能和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无关.横向分析优秀举重运动员,表明肌纤维TypeⅡ肥大程度增加最为明显,其抗阻力训练负荷强度在80%~95%1 RM.  相似文献   

7.
一、肌肉力量从力学角度讲,它是反映肌肉对阻力的克服或对抗能力。在运动训练中,力量素质作为其他身体素质的基础,是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关键,同时义是防止运动伤害的保证。因此不论是住体育教学或运动训练中,学者都对力量素质的训练颇为重视。力量训练的规律和生理依据,主要是不间断性超负荷训练使机体逐渐产生适应性。超负荷训练是指机体承受训练负荷或强度超过生活中承受的负荷。  相似文献   

8.
热身问答     
《健与美》2020,(1):15-15
抗阻力训练和力量训练是两种训练吗?在抗阻力训练中是包含力量训练的。也就是说抗阻力训练是一种泛指的说法。所有对抗阻力的训练方式和方法都属于抗阻力训练的门类,比如自重训练、力量训练、增肌训练等,而力量训练是指通过针对性的抗阻力训练方法后,肌肉力量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在力量训练的时候常用的方法就是大重量、低次数的训练方法,并且每组尽量做到力竭。一段时间后,力量的增长会上匕较迅速。  相似文献   

9.
1.力量素质训练 由于力量是克服外部阻力或通过肌肉运动抵制外部力量的能力,所以它是拳击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身体素质。少儿拳击力量训练可分为速度力量训练和力量耐力训练,大力量的训练不易过多。从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来看,骨骼增长速度快于肌肉增长速度,肌肉的长度发展比肌肉横向发展要快,所以在低年龄期,加强训练正确的用力姿势,逐步培养儿童肌肉用力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征及力量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阐述了少年儿童身体力量训练的特点,提出了少年儿童力量训练的原则:逐渐增加负荷和超负荷的原则,负荷顺序的原则,专门性原则,合理的训练间隔原则,稳定肌群优先发展的原则,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整体控制的训练负荷的原则,及身体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
力量素质在体育运动中是重要素质,它与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力量训练是身体素质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力量训练时,往往会出现开始阶段力量增长较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速度会逐渐下降,甚至出现停顿现象。造成力量增长停顿的主要原因是训练负荷增长不合理。 运动训练的本质是使机体的内环境与施加负荷的外环境不断取得平衡的过程。如果肌肉对已有的训练负荷已经适应,肌肉力量就不再增长,最多只能维持在现有的水平上。如果训练负荷增长过快,长期、连续的大重量刺激超过了人体机能适应的限度,往往会降低身体和心理的工作能力,使力量增长出现停顿甚至负增长现象。  相似文献   

12.
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发展力量素质的原则 1、超负荷原则与渐增阻力原则。进行力量训练时,不但要在初期承受较大非适应性负荷,在训练周期中,随着机体的适应和力量的提高,负荷阻力也要相应调整,并逐渐增大或变换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在一般身体训练中,利用各种负重练习能发展力量。进行这种训练时应根据不间断性,逐渐增加负荷和正确运用负荷量的训练原则与方法。不间断性原则对于各种运动项目都是必要的,力量训练应在一年中最初二、三个月里进行,以后逐渐成为辅助手段。在准备期每周训练3-4次,比赛期间每周1-2次。力量负荷的总量要以运动员的技能程度和训练水平而定。逐渐增加负荷,包括在训练中科学地延长时间,最理想的负荷是能逐渐提高肌体的适应能力。应经常检测运动员的负荷,当运动员自我感觉良好并不断提高成绩时,习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实验法对中国矿业大学游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出运动员通过一段时间的以增加游进阻力为主的水上力量训练后,成绩的提升幅度要比以增加推进阻力为主的水上力量训练后的成绩提升幅度大,并且呈显著性差异,建议教练员在进行水上力量训练安排时,重视运用游进阻力训练方法来提高队员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力量训练方法和负荷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力量训练的效果,取决于方法和负荷的有机统一,科学地控制力量训练,其根本就在于对力量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负荷的优化。阐述了方法和负荷的优化组合及力量训练的科学性,指出力量训练是一种动态的控制系统,方法和负荷结构的结合,处在一种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中,以不断地对人体的运动中枢和肌肉施以变化着的刺激去追求训练上的不断突破。  相似文献   

16.
论力量训练与变阻力练习思路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志珍 《体育与科学》1998,19(1):45-46,49
力量训练是各专项运动训练必备的辅助性体能训练内容。对于阻力练习与肌肉力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区分增加肌肉粗壮的练习与增强肌力的练习的界限是重要的。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决定了各种训练程序的不同特性。为了发展最大力量,需要增加强度,而不是练习的数量。变阻力训练思路的形成基于固定阻力训练中两方面的局限性。作为力量训练中的最新进展,变阻力训练思路来自于对等动训练和等张训练的比较,证明等动训练程序显然优于等张训练程序,等动训练能恰当地给特定速度的运动提供调节阻力。本文还介绍了几种提高肌肉力量的常用重力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现有的重量训练器材上加装位移传感器,并研发相应的数据实时采集与诊断分析系统,以监测训练过程中力量、位移、速度、功率等参数,实时反馈给使用者,为实时监控和评价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强度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了超等长阻力训练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18.
力量训练在山地自行车训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地车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突出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训练,在速度力量训练中宜采用大负荷与小负荷的交替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为2--6次,组数为2--3组;发展力量耐力时宜采用最大负荷的40--60%,完成练习的速度与比赛时的踏蹬频率相近,重复次数为150次左右;在专项力量训练时,大腿后群肌的训练占60%左右,腹背肌占30%左右,其它力量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在田径训练和比赛中,跳跃项目对运动员的肌肉骨骼及神经系统都有非常大的负荷,要想保持这些系统有效的功能,那就必须注意训练后的恢复。首先要注意逐渐地增加训练的负荷,负荷过大会导致身体最薄弱的环节受伤。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MIT)对于老年人肌肉力量的作用及其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将27名健康老年人(年龄为75±7.9岁,其中8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运动表象训练组(MIT组),传统力量训练组(CST组),以及无训练的对照组(CTL组).整个训练持续12周(5个单元/周).在训练前、后对所有研究参与者的右肘屈曲肌肉力量、表面肌电图(EMG)、运动相关的皮质电位(MRCP)、脑电频率谱都进行了测量.训练结束后,CST组的力量出现了最大的增长(17.6%,P<0.001),MIT组的肌肉力量也出现了显著性增加(13.8%,P<0.001),而且2组的力量增长无显著性差异.CTL组的肌肉力量无显著性改变.然而,训练结束后只有MIT组在MRCP数值上出现了显著性增加(28.6%,P<0.001);CST组尽管力量增加最大,但MRCP却无显著性增加(9.9%,P>0.05),CTL组的改变最小(4.9%,P>0.05).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表象训练结合低强度身体训练对老年人力量增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大脑皮层运动控制中心的训练可以增强到目标肌肉的下行指令,进而引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