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及其偏离的研究(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偏离的原因主要有:预期目标自身的科学性、课程改革的性质、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偶然因素等,都影响预期目标的实现.对待高校课程改革目标偏离的基本策略包括:建立科学的高校课程改革决策体系,确立恰当的课程改革预期目标,设计并落实合理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  相似文献   

2.
正"目标偏离是指事先设计好的预期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完全达成,实施的实际结果与预想结果不完全一致"(石鸥、雷东玉: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的原因与对策.中国教育学刊,2008,7:第47页)。目标偏离通常可以分为正偏离与负偏离两种类型。"正偏离又叫超越性偏离,是指最终目标虽然没有忠实达成预想目标,但在实施过程中对预期目标进行了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是指事先设计好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并未完全达成,实现的改革与预期的改革有差距。可能引起目标偏离的因素包括改革目标的设计、改革的性质、决策部门的统筹与决策能力、改革的实施者、公众与媒体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等。要减少对预期目标的负偏离,应科学处理课程改革与传统课程的关系,照顾各方利益,建立理论界、实践界与行政的三方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偏离,表现为预期目标被架空、预期目标被替换、预期目标减损性走样以及预期目标创生性拓展。课程改革政策制定中的利益博弈、课程改革政策的决策主体、课程改革政策的执行过程等,无不影响和制约着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实现。要调控预期目标的偏离,必须加强课程改革政策研究,有效控制政策偏差。为此,课程改革政策要尽量照顾各方利益,提升课程改革决策主体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保持课程改革政策执行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5.
回顾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我们发现,许多重大的甚至影响深远的课程改革在从改革蓝图转化为改革现实的过程中,在试图实现预期目标的一系列操作之后,改革就面目全非了——偏离了预期目标,甚至有时与预期目标背道而驰。课程改革的现实与改革的理想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课程在实际运作中经常出现改革没有预设到的变化(异变)所造成的。遗憾的是,这种变化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早期的课程学者关心的主要是如何把课程设计得更好,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课程学界才开始探讨课程实施中的一些问题,但研究局限于目标、组织结构和实施取向等。笔者尽管多年前已经提出课程实施的异变问题,但也只局限于微观的教学过程。本文主要就课程实施中的异变及其原因以及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对于促进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部分高校对此认识不足,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相关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应改革案例教学法、正确选择教学案例,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教学完善.  相似文献   

7.
一、课程实施落差的表现 课程实施落差是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应然)与课程实施现状(实然)之间的距离,换句话说,也就是课程改革的理论设计与实践效果之间的偏离,也有学者称之为“异变”。课程实施落差涉及到很多层面,总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高职课程改革中实际达到的目标与预想达到的目标存在偏离。偏离的原因主要有课程改革目标宏大,课程改革方式激进,课程开发主体力量单薄,课程实施主体整体素质偏低等;应对的措施包括:科学制定高职课程改革目标,正确处理改革与继承的关系,合理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齐萍 《河南教育》2009,(7):85-85
从教育的效果来看,数学课程可分为预期课程、实施课程和实现课程三个层次。预期课程无论如何设计,如果教师不能按要求去实施,那么其教育目标都不能实现。所以,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为使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能够深入下去,使新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的目的,中学数学教师角色需要做出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在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处于实施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人们做了什么,实施了哪些课程计划、方案,实施达到什么程度,都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若盼望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关注课程实施及其与之相关的一切因素。课程资源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归纳了目前高校学生所存在的管理抵触倾向的六种类型 ,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内战危机十分严重,解放区广大农民强烈要求进行土地改革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制订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将党在抗日战争以来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它是党在农民土地问题上由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转变的一个过渡性政策,具有不彻底性。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不彻底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这一问题的重新认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客观评价《五四指示》的历史作用,深化对党土地改革政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多元一体的法律,要求我们在法学理论研究中应从多视野的角度出发,分析与把握法律这一社会现象。本文从文学是法律的传承手段,文学是法律正义的张扬者等方面分析文学的法律价值,以求对法律与文学关系给予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14.
寒山碧先生的《狂飙年代》三部曲以朴实的语言叙述着主人公林焕然在解放后那段狂飙年代中的人生遭遇和逃离与漂泊的经历。论文主要通过林焕然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人生选择分析小说所包含的多重精神文化内质。主人公的思想和行为既受西方自由精神和广东地域流动文化的影响,又是知识分子自身独立理性思维的结果,同时全书又弥漫着浓郁的家国根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无锡商会与1929年国民救国会被捣毁风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29年7月初,无锡县国民救国会因查扣日货事件与地方商人发生所谓救国会被捣毁风潮。救国会呈控地方商民大肆捣毁救国会,抢走被扣押之日货。据此,无锡县政府先后拘押两名地方商人。为营救俩人以及反对救国会查货,在请愿无果的情形下,无锡地方十三业宣布总罢市。最终,在无锡商会的调处下,无锡县政府答应了大部分请愿要求,罢市风潮得以平息。本文据有关资料,通过无锡国民救国会被捣毁风潮的梳理,揭示了反日运动中地方商民与国民救国会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通过对商会调处的分析,亦展现了在复杂背景下商会功能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大众传播媒介不管是对社会还是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而人们从这个角度对当前文学发展状况的梳理还欠清晰。从文学的创作主体、文学的传播媒介以及文学作品的受众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新世纪大众传播媒介对当前文学写作的巨大冲击甚至解构。  相似文献   

17.
在简单阐述了建构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分别从知识内容表述和知识系统组合两个纬度,分析了初中物理教材中知识呈现的建构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治机关行政领导的经济自治权是非常重要的权力,但现实中,经济自治权并未得到充分行使,因此必须强化自治机关行政领导对经济自治权的行使。强化民族自治机关中行政领导对经济自治权行使的政策建议如下: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保障制度;加强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分权,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继续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开发;加强自治机关的建设;完善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等。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的国统区讽刺小说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沿着鲁迅所开创的中国现代讽刺小说传统的道路,在此时达到高潮,形成了显著的渴求和争写讽刺小说的态势,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不多见的群体文学现象。抗战时期国统区讽刺小说就其人物塑造方式和叙述样式而言,大致上可划归三种样式:传记式、戏剧式、寓言和游记式。本文即结合作家作品具体分析、阐释这三种叙述样式。  相似文献   

20.
论音乐的场     
当音乐由原来的场转向新的场的时候,主体和客体都发生了重构。不管发生如何的变化,新的场都将导致音乐原有的文化样式和内涵发生改变或变异,出现新的因素,并成为稳定的场。同时,客体对音乐的接受具有主导作用,而音乐的场则提供了一个客体阐释音乐的场所。“主体——场——客体”构成了完整的音乐艺术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