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前苏联当代文坛上,吉尔吉斯族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1928—)是一位赢得世界声誉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七十多种文字,由九十多家外国出版社出版发行。对于一个本世纪二十年代刚刚创造文字的民族来说,出现如此著名的作家,的确是罕见的。艾特玛托夫之所以赢得如此广泛的声誉,深受各国读者厚爱。固然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与他的创作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渗透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表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俗美的独特风格不无直接的关系。艾特玛托夫1953年发表的成名作《查密莉雅》就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堪称一  相似文献   

2.
<正> 钦占斯·艾特玛托夫,是当代苏联吉尔吉斯族作家,1928年生于吉尔吉斯人集居的塔拉斯谷地的舍克尔村。他幼年时代,受到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的熏陶,对以后的创作起了一定的影响。他父亲早年在江布尔市做工,是本民族第一代苏共党员,后任高级领导职务。艾特玛托夫少年时代,曾在俄罗斯族学校学习,因而曾受两个民族文化的影响。他父亲是1937年肃反扩大化的受害者,被镇压。艾特玛托夫只好随母亲回故乡生活。乡亲们不仅对其母子没有加以歧视,反而给予多方照顾。这种深厚的情感,使他们母子得以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王蒙认为,艾特玛托夫、加西亚&;#183;马尔克斯、卡夫卡和海明威是对新时期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四位外国作家。那么,艾特玛托夫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始于何时?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了谁?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对于这些疑问,史锦秀教授的新著《艾特玛托夫在中国》(下文简称《艾》)都给予了充分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代著名陕西籍作家高建群一直注重学习、借鉴和运用外来异质文化的精华,使自己的创作处于不停顿的超越状态之中.他认真总结学习艾特玛托夫创作风格的经验教训,从草原回归黄土高原,由白房子返回窑洞.在超越自己的<遥远的白房子>的同时,也超越了他崇敬的艾特玛托夫.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历来紧密。对俄国作家而言,东正教神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包括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是前苏联具有世界影响的小说家,他创作的《死刑台》被视为“当代圣经”。主人公俄巴底亚身上的宗教象征意义已被较多地论及,而小说中的“恶人”形象——格里尚、彼得卢哈、科利亚、马哈奇、坎达洛夫以及巴扎尔拜等,在以往的研究中却鲜有涉及。其实,这些恶人形象体现了东正教神学中的罪恶观。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艾特玛托夫对于罪恶的思考直接受到了东正教神学的影响,并且在他的小说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是当今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学研究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当代著名陕西籍作家高建群的创作具有参照意义,高建群受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影响,在创作中欣赏,赞美甚至神化女性,塑了众多优美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与艾特玛托夫相似的女性崇拜情结,他在接受影响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功能,将外来的异质文化因素与本土文化有机结合,显现出陕西当代作家独具的特色,艾特玛托夫的女性形象从吉尔吉斯的群山草原走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作家宣扬的的博爱和至善,高建群的女性形象则从草原的白房子回归陕北的黄土高原,揭示了作家所探索的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迷和发展之谜。  相似文献   

7.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享誉中西的吉尔吉斯族作家,其文本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质.本文以文学人类学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内涵、审美心理和审美视角等几个层面探讨了吉尔吉斯的民俗文化对艾特玛托夫神话构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卡尔维诺在他一九八五年的演讲中提到:文学作为一种生存功能,为了对生存之重做出反应而去寻找轻[1]。卡尔维诺是轻快型的作家,讨论文学中的轻时,他举了唐吉诃德以长矛刺穿风车的翼板并吊到半空中的场面[2]的例子,来说明轻应该要获得具有象征性价值[3]的视觉形象。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正是因轻的文学风格而具备了这种象征性价值,并且成功地探讨了生命和生存之重。  相似文献   

9.
艾特玛托夫是一位受俄国传统文化和吉尔吉斯民族文化双重影响的作家。以他的代表作《白轮船》为例,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他创作的特点——吉尔吉斯民族的浪漫情怀和俄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拉丁美洲出现的“文学爆炸”,曾惊得西方目瞪口呆。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逐步发展,这座辉煌的文学殿堂也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座格局独特、色彩奇异、风姿绰约的宝殿。在这由彩珠缀成的殿堂上,秘鲁结构现实主义大师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是最为耀眼者之一。这个生于印地安土著文化的土壤上,又吮吸着西方文学的乳汁长大的作家,既继承了拉美文学优良的传统,又接受了欧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他以自己丰富、独特的创,作博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他的作品如《绿房子》、《城市与狗》、《胡莉亚姨妈与作家》等都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刚刚介绍到我国的《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1973),则是其中极有特色的一部。  相似文献   

11.
十九世纪前期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1811——1863)的创作独具特色,他在小说创作中,运用讽刺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为数众多、绚丽多姿的人物形象,不仅使他蜚声英国文坛,也使他成为“当代欧洲作家里的第一流的大天才。”可以说,人物讽刺描写,是萨克雷塑造人物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他笔下诸多形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他对人物塑造艺术的巨大而独特的贡献。有的评论家把萨克雷誉为十九世纪的  相似文献   

12.
<正>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一个从小就生活在乡野的作家,艾特玛托夫对于自己的民族和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那烂熟于心的草原人生,“象一个圣洁的源泉,你可以经常从中吸取思想、场景和人物形象”。同时,他的祖母就是“一位极其聪明可爱的老人”,象“一座童话的宝库”,有着唱不完的民谣,说不完的故事,民间文学不仅以其特有的想象力开启了作家的智力,而且还使作家体验到本民族由来已久的性格气质与心理结构。所以,他的创作总是取  相似文献   

13.
王蒙认为,艾特玛托夫、加西亚·马尔克斯、卡夫卡和海明威是对新时期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四位外国作家.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几乎所有作家笔下部展现出强烈的民族和阶级冲突的主题,而沈从文却例外地操着他抒情柔缓的笔力勾画着湘西苗民的风土人情。当诸多作家因对民族命运极度忧虑而嘶声呐喊,否定传统、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时,沈从文却又独特而固执于他的“乡下人”心目中的“希腊小庙”,并以一种忧愤的笔摄图写着对“城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反对作家从政,反对文学与政治结合,强调作家的创作自由及文学的独立性,并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他认为文学创作的动力是“生命重造”;他重视艺术美,重视独特风格的创造;他的创作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但又不乏浪漫主义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漫长的创作期,明显地受到了当时传统主义文学,尤其是“农村散文派”的影响,同时他立足于本民族,不断地汲取民族素养,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异域民间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与思想"的论争,在新世纪文坛方兴未艾。文学所需的思想,既应复杂而深广,又应独特而新颖,更需经过审美转化:复杂与深广,要求作家不断深入挖掘题材;而独特与新颖,则要求作家形成个性化的社会人生感悟,对既定思想保持必要质疑;至于审美转化,则要求作家努力促成思想的情感化、形象化和形式化。  相似文献   

18.
郭文静 《文教资料》2008,(23):33-34
余华的中短篇小说以鲜明又独特的风格在发表之初就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余华在中国先锋小说作家的地位也慢慢开始确立.在中短篇小说中,作家用他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文学观念为读者塑造出了特别的场景,暴力事件在余华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同时余华小说中的生活也颠覆了人们对正常生活的理解,而在这些看似荒诞的图景背后隐藏着的是作家对我们所处的世界的另一种思考和理解,余华用他的中短篇小说对生活和人性做出了更进一步和更真实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当代英雄》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莱蒙托夫(1814—1841)最享有盛名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高峰。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高度评价过这部杰作,他说,这是“一部真实的,才气横溢的,格调高而又馥郁清香的完美的艺术品。”①事实确是如此,《当代英雄》无论在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方面,还是在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方面,都奠定了它在文学史上光明昭著的地位。过去,它曾对俄国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产生过积极的影响。②就是在今天,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的发展,也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华新作《兄弟》蕴含了作家对某些“更深的问题”的深沉思考与独特言说。小说圆融流畅的叙事节奏以及独特的儿童视角叙事充分显示出作家臻于成熟的叙事智慧,小说所涉及的苦难、历史、人性、死亡等主题注定了这是一部在内容和意蕴上都格外丰富而厚重的作品;而余华面对人类困境与历史苦难所出示的纾解方式以及他在小说中对人格体系的建构也暴露出他的创作缺陷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