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法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克服合法性危机并获得合法性存在的理论创新及实践创新过程,具体而言,就是逐步解决"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对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以及"怎样整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分配观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的社会主义分配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分配观。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进程,始终贯穿着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全局与局部、过程与目标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分配观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破解当今中国社会分配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令人堪忧。文章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生态失衡"的原因,并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各个构成要素相互作用,实现整体、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现在属于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方面的研究在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才有所开展。在此之前,我国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限于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而且把它误认为就是马克思主义。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我国为什么会开展起来,这个开展的进程又是怎样的呢?这里,仅就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与基本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适时提出的"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所映现出的基本规律值得深入分析总结、科学选择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批判继承、丰富发展的科学路径和必然选择,也是在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境界和新局面的基本诉求与迫切需要,更是马克思主义创新体系能够科学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现实需要。我党9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创新史,综合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的文化底蕴;推陈出新是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的价值选择,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的功能定位;返本开新是马克思主义"三化合一"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然而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并不是孤立的,三者是密不可分的。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系,探讨了两次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必然结果,以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如何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为改革开放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为坚持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坚定信念,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强大动力、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提供了检验标准.最后,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都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在马克思的哲学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在探索无产阶级解放的实践中都鲜明地体现了这种人本思想:关怀人、为了人、谋求人类的彻底解放;通过人、依靠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种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具时代意义的基本精神之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发展第一要义"论、"以人为本核心"论、"发展成果共享"论、"建设生态文明"论,并作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南,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和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问题及范式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日益成为西方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通过探讨中国现实问题,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性质问题,在范式上采用"西方中心主义"、"中国中心主义"和"历史主义",尤其是通过"中国模式"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研究,对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理论的巨大威力就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改变世界.理论需要不断解放与创新,改革开放首先是理论的解放,改革开放每向前推进一步都是理论解放与理论创新的结果,改革开放继续发展必须进行新一轮的理论解放,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三代国家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使我国的意识形态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系统地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在新时期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世界历史”并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时代条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是这个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主体条件。深入分析这两大历史条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这个理论体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若干启示,更好地坚持好发展这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高职院校办学、高职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误区,如何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高职院校办学及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同时,要以科学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飞跃的实现是以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的解决为判断标准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第一次飞跃的实现;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第二次飞跃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它秉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其鲜明的实践特色源自于对社会主义实践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开启并贯穿于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的伟大实践并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也必将在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进程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密切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联系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和新经验需要进行新的理论分析与概括,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重大的迫切问题。深入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义、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合理性根据、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其表现、造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根源及如何克服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进行了研究探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从概念到本质再到理论实践创新的一个完整思想体系,加深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认知。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获得解放的学说。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思想化有着许多可以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地方,作为一种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传入中国后就受到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工人阶级和贫苦人民的欢迎,并在革命、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化,指导着中国人民结束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历史,建立了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日,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仍将一如既往地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伟大倡导者和坚定践行者。南方谈话作为一篇重要文献,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中主要在三个维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一是以回答时代主题为旨趣的理论言说;二是以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为指向的理论创新;三是以实事求是为内核的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