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以故事为载体,鼓励学生参与到寓言学习中。通过听故事,让学生猜测情节的发展;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立体化地了解寓言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描绘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演绎故事,让学生在角色转化中深入理解寓言的内涵。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读懂寓言。  相似文献   

2.
寓言以篇幅短小、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  相似文献   

3.
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由于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它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我们知道,学生的思维只有在个性的充分发挥,多角度的对比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果课堂上教师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在自己安排好的直线思维槽中往前滑,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结合寓言教学的实际来讨论以下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什么的问题首先来谈谈教什么的问题。让我们从"学情视角"入手,结合文体特征和年段目标,分三年级和六年级来逐一分析。1.三年级学生适合学什么作为三年级的课文,《鹬蚌相争》真正的教学价值在哪里呢?研究其文体,就"寓言"而言,是教材中第一次明确出现"寓言"这一文体名,因此,要让学生对"寓言"有个初步的认识,对寓言产生"一见钟情",并掌握简单的阅读寓言的方法。就"故事"而言,则可以做到:梳理故事表达顺序,明白故事大概内容;推敲关键词语,发现故事生动的奥秘;学习讲故事,争取把这个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因此可将"寓言"与"故事"  相似文献   

5.
本次教学重点是要让孩子熟悉寓言的形式。以往我们在处理寓言时较严肃,对寓意把握抓得很紧,其实态度上可以放得轻松些。课堂上,我们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故事的看法,让学生慢慢学到掌握主旨与批判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寓言通过简单的故事来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要利用寓言来给学生认识道理,初步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传递正能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故事是构成寓言的主要元素。教学寓言,引导学生复述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重点词句、想象故事情节、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能把故事复述得完整、具体、生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寓言以篇幅短小、语言晓畅、思辨深刻为主要特点,是学生们普遍喜欢的文学形式。对于寓言的故事大意及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学生不难把握,大都在通读两三遍后,就会有所感悟。寓言选入教材作为一种教材文本,应该有比读本本身更重要的价值。寓言学习应该学什么决定教师的寓言教学应该教什么  相似文献   

9.
黄珍 《陕西教育》2007,(10):17-17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古今中外的寓言。它们都是通过讲述一个情节简单、形象显明的故事,进而告诉人们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每则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通过寓言教学让学生分析寓言形象,了解故事内容还不够,还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这是寓言教学的难点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谈谈小学寓言教学中思维素质的培养□广东省南海师范曾爱珍小学的语文课本,选了一些优秀的古今中外寓言。在寓言里,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一般地说,我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但是,由于寓言这种体裁更具哲理性、讽喻性...  相似文献   

11.
寓言,顾名思义,即有所寄托的故事.据此,寓言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故事和所蕴涵的道理.寓言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寓言有着其他文本体裁无可替代的教学价值,寓言教学就是要行走在故事简约而韵理深刻的语文教学“风景线”上.  相似文献   

12.
常规教学寓言的方法就是把寓言读明白后,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在教学中一反常规,通过让学生扮演角色讲故事,经教师巧妙点拨后学生轻轻松松领悟寓意。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来讲文中的故事,体会角色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3.
《蚊子和狮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全文200余字,情节简单明了,寓意却蕴含深刻。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如何让这简单明了的故事和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课堂上和谐共舞,如何让学生在读思当中紧扣寓言特点言意兼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不失寓言的独有趣味?我们认为,应立足文本,紧扣文体特  相似文献   

14.
戴正兴 《云南教育》2002,(16):30-30
寓言是寓哲理于短小故事的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小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虽然寓言的结构模式十分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但由于受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寓言讽喻的对象并非限于形象本身,而  相似文献   

15.
《鹬蚌相争》是一则寓言,寓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透过简单的故事明白深刻的道理.从而感受寓言这种体裁的特点。究竟怎么样落实重点.攻破难点呢?在试教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三次调整。  相似文献   

16.
寓言,由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陈忠义称之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寓言都有着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能让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辨析能力的提升;寓言所具有的哲理性、讽喻性等特点,能让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因此,在小学寓言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引导孩子们去触摸寓言的灵魂,是寓言教学的核心,也是有效地进行寓言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寓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以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向学生讲述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在学习寓言时,不仅学习到了语文知识,还能够学习到做人的道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在寓言的教学设计中,要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对寓言故事进行理解与思考,提升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内容浅显易懂,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容易读懂。但课文寓意含蓄深奥,学生要真正体会故事的寓意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突出寓言的特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巧妙设疑,引导点拨,启发学生自悟自得。  相似文献   

19.
寓言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许多老师上公开课一般不会选择寓言作为教学内容。教学这类课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诚然,这是寓言教学首要达成的目标。除此之外,有的教师把寓言中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尽地剖析;有的教师注重朗渎指导,反复体味;有的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反复引读,并加以生动形象的动作表演;有的注重培养学生寓意的概括能力;有的让学生学写寓言……几位教师各有自己的教学意图,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相似文献   

20.
凡寓言,皆有其意。教学寓言故事,就要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亲身经验解读课文,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运用寓意。因此,我在教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故事时,采用了以表演故事而促使学生读故事,在精读中领会寓言的哲理,然后改编故事而求新意的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