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的作用由此可见。然而,在副刊表面上红红火火的背后,许多副刊却存在着面孔雷同的问题。因此,如何突出副刊的特色,彰显副刊的魅力,已成为能否办好副刊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从事副刊编辑工作多年,感觉到要想办好副刊必须要在地方特色上下工夫,尤其是地市级报纸的副刊更应该强化自己的地方特色,突出本地副刊的个性和特色,从而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2.
报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副刊的作用由此可见。然而,在副刊表面上红红火火的背后,许多副刊却存在着面孔雷同的问题。因此,如何突出副刊的特色,彰显副刊的个性,已成为能否办好副刊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报纸文艺副刊发展的实践表明,在每一种文艺副刊的周围,都有一个特定的作家群,或者说文人圈子。文艺副刊的特约用稿规则、副刊编辑的人事关系、副刊的趣味和副刊分布的地域,对形成报纸文艺副刊的文人圈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全国60余家报社的副刊编辑参加了会议。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到会发表了重要讲话。 王晨充分阐述了报纸副刊在报纸中的重要作用,肯定了副刊工作取得的成绩。报纸副刊的地位一向很重要,报纸不能没有副刊。他指出,副刊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主革命时期报纸就有副刊,李大钊、鲁迅很多文章都是在副刊上发表的。中国报纸和外国报纸有所不同,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重视副刊。中国报纸副刊既有光荣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很多改革创新,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报纸副刊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群众中产…  相似文献   

5.
更精粹,为读者做好筛选目前,报业竞争十分激烈,具体到副刊,基本上达成两项共识:一是副刊的新闻性.二是大副刊理念,如今的副刊已由过去单纯的文学副刊发展到生活、文化、教育、法制诸多领域.党报副刊正在经历一场历史性的转型,从单纯的文学副刊转型为大文化概念、多种专刊相组合的复合式副刊.对党报副刊必须进行更宽泛、更具包容性的界定.  相似文献   

6.
对于报纸副刊,有一种常见的解释是这样的:报纸上刊登新闻、评论以外的发表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最常见的是文艺副刊,此外还有各种专题性副刊,如国际副刊、科普副刊、周末副刊等;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副刊不同于新闻版.  相似文献   

7.
一、报纸副刊不应成为小众文化 在大众传播媒体日益强调新闻性、信息性、休闲性的今天,曾经占有报纸一定版面的副刊正逐渐丧失文学品性。报纸副刊分为文学副刊、亚文学副刊和非文学副刊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报纸副刊是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副刊,对于一张报纸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诸家办报都重视副刊。副刊有自己的个性(文艺性),又有与其它版面相同的共性(新闻性),报纸副刊既是文艺的,又是新闻的,具有双重属性。(一) “新闻”是报纸的本名,报纸副刊也叫新闻副刊。无论是文艺副刊,还是分类专刊,都属新闻副刊。副刊上刊登的文艺作品,应立足新闻,没有新闻的报纸便不成为报纸。副刊要在一张报纸上“站住脚”,要赢得广大读者的信赖,靠得就是自身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决定于新闻,新闻是副刊的灵魂。所以报纸副刊与文艺杂志和文艺期刊是有所区别的,以纯文学、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报纸的副刊发展很快,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其数量之多,内容之广,在我国报刊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是,在副刊的发展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有些副刊内容比较单薄,有些副刊专业性太强,也有些报纸削弱了综合性副刊,等等。本文想就当前综合性副刊削弱的情况,通过对综合性副刊和专业性副刊的比较,论述综合性副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中国报业副刊界,占据主流地位的,主要有三种形态:党报副刊、晚报副刊和都市报副刊.  相似文献   

11.
副刊三问     
李伟明 《新闻窗》2012,(5):57-58
由于笔者做过较长时间的副刊编辑,又是副刊的热心作者,且一直是副刊的忠实读者,虽说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不再具体从事副刊编辑工作,但对报纸副刊的感情不变,故以书面形式提出如下问题,看看是否值得副刊界同仁关注或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杨磊 《新闻实践》2004,(11):61-62
六、副刊中的隽永栏目能使副刊久存人们记忆。 报纸副刊版与报纸新闻版有一个明显不同,新闻版主要依靠新闻作品支撑,副刊版需要依靠特色栏目支撑。集中力量办好若干特色栏目,是办出好副刊的行之有效的捷径。著名的副刊,必  相似文献   

13.
如何办好行业报的副刊,如何提高报纸质量,这是编采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最近有人提出:“副刊可游离主题”、“副刊可独立成刊”的观点,这种观点正确与否,需加以论证、澄清,否则势必影响报纸副刊的发展。为此,必须了解我国目前副刊的发展状况,明确报纸副刊与正刊是什么关系,副刊的在报中的位置,副刊的标准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怎样去办好副刊?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中国报业副刊界,占据主流地位的,主要有三种形态:党报副刊、晚报副刊和都市报副刊。  相似文献   

15.
在副刊前面冠以“文艺”,是因为文艺副刊已经不能涵盖副刊的全部,而仅仅只能属于副刊的一个组成部分。副刊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中纯文学的文艺副刊,它的触角正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健康、教育、金融、法律、休闲、收藏、婚姻家庭、文化娱乐之类实用性副刊不断冲击人们视野并且不断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要论述的《副刊》,是指狭义的副刊,即文学性质的副刊。第一,副刊编辑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  相似文献   

17.
邢晔 《记者摇篮》2010,(5):15-15
社会的发展和报业的竞争,使得报纸副刊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文艺副刊必然要向大副刊转型。但是,笔者认为,真正的大副刊,并不是将专刊和周刊等一网打尽的“大副刊”,那些打着大副刊旗号的专刊和周刊,其实早已经背离了“副刊”的真正含义?真正的大副刊,应该是读者精神和思想的助力器,它关注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裘春霞 《新闻窗》2007,(4):108-109
现代报纸副刊的演变速度可以说是飞快的,特别是以都市生活类报纸为代表的现代大众化报纸的出现,使报纸副刊理念与传统报纸副刊理念相比,发生很大变化。大众化报纸副刊的出现,丰富了报纸副刊的内涵,给报纸副刊注入了新的血液。然而,现代大众化报纸副刊在发展、创新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作为报纸传统的补充类版面的副刊,地位显著上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当报纸副刊编辑20年了,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副刊编辑不好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读者阅读口味的改变,对副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副刊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发表文学作品的副刊了,而是一种大副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迫使今天的副刊编辑要不断加强学习,要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20.
张素春 《青年记者》2007,2(12):29-30
纵观我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史,“五四”时期以四大副刊为代表的综合副刊的出现,开创了我国副刊富有思想性和战斗性的光荣传统,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看,它都是我国副刊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段时期。而四大副刊之一的《京报副刊》作为综合性的文艺副刊,在当时大大地强化了新闻传播的文化深度和思想力度,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文化启蒙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