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水平下滑,成为制约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建立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迫在眉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原则是低水平,广覆盖,逐步完善。内容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教育救助。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职业安全保障措施,社会保险对弱势群体人口的保护低于社会救助,但是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显得尤为迫切。基于弱势群体人口的社会救助包含的基本内容有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廉租房、法律援助、再就业援助、农村扶贫以及社会互助。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升,农村低保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因素。同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作为社会福利体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功用。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仅作为一个独立的救助制度,已经满足不了当下社会的发展,本文山东省十三地市、地区为例,研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现的问题,并论述其与其他制度配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护政策安排是专门针对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低收入群体,其政策目标是为了减少贫困和促进社会公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针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护政策主要归结为区域性和开发性扶贫政策、传统社会救助政策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社会保护政策的演进与转型中,可以得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旨在保护农最低收入群体基本生存权利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救助制度,是对原有的社会保护网的一种修补,是一项适宜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5.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后的安全网,是社会救助的核心制度。我国的城市低保制度自建立以来,在发挥了重大最用的同时也凸显出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我国目前的城市低保制度主要是一种消极的填补式补助模式,本文分析了目前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物品,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而资金的筹集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源头。综述了国内相关研究后构想了我国农村多渠道公共物品融资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到2006年末,全国已有24个省份,2400多个县初步建立了当地的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对象达到1300多万人。据介绍,我国在还没有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的地方,也实行了农村特困群众定期定量救助制度,救助的人数超过了700万,奠定了向农村低保制度过渡的基础。“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反映了中央建立农村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制度缺陷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聃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8):112-113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是支持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发展好"三农"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制度虽然初具规模,但仍然在资金的筹集、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只有在政府和农民这两者之间进行互动性的改进,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保障资金应有的作用,让农民受惠,使国家减压,从而促进"三农"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城市发展性救助服务在救助理念、政策设计等方面均存在着根本性缺陷,无法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对其进行发展取向的改革和完善势在必行.本文将社会救助服务视为一个利益分配机制,从服务的分配基础、内容形式、输送系统、资金筹集等方面建构城市发展型社会救助服务框架.  相似文献   

10.
资金筹集是创业的一大难题。大学生创业经验匮乏、资金筹集渠道少等直接影响了创业的正常开展。而众筹是一种资金筹集新模式,可以提供资金筹集的渠道。因此,对众筹模式发展及众筹模式对大学生创业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众筹模式在大学生创业中实践的举措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大学生创业筹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在农村低保制度方面的研究以及中外学者对公民参与这一新型民主形式的推崇,探讨我国农村低保制度走出困境趋向完善的根本途径.提出了在政府力揽下的农村低保制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指出今后农村低保制度要摆脱困境走向完善,政府部门必须改革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农村低保制度的政策过程中引入公民参与机制,进而提出了有效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完善的根本途径及其二大方面八个环节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低、贫困发生率高,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甘肃省民族地区保证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临夏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出发,指出了制约甘肃省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秦莉 《科教文汇》2011,(35):204-20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越来越注重文化生活以及精神愉悦等活动,因此广场文化活动越来越成为人们精神愉悦的一种最方便载体,因此广场文艺晚会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重庆市开县357位农民工问卷调查的基础数据,建立有序Probit模型以分析农民工进城落户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具有保障安居、以房养老、储备家庭财产以及支持副业生产等效用,农民工退出农村宅基地的意愿主要受宅基地的保障功能、经济补偿期望值、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技能培训状况、家庭赡养人口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农民工进城落户与宅基地退出政策时,应适时建立统筹城乡的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解除农民工退出宅基地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城乡医疗保障的统筹发展研究:理论、实证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呈现出嵌入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制度特征.在全民医保的背景下,城乡居民基于经济联结和社会资本的行为选择,需要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筹资、管理、支付、服务和环境的统筹衔接.基于东莞、太仓、成都、西安四地调查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统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城乡医保整合的重要前提,不同群体医保受益的均衡是实现城乡医保整合的重要保障.因此,统筹城乡医疗保障的核心在于公平筹资和均等受益;统筹发展方向是分阶段、有步骤地化异趋同,最终实现构建城乡居民健康保障体系的目标;统筹发展的政策路径可从制度框架、筹资机制、统筹层次、经办资源、管理体制、转移接续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汶川八级地震灾后新建社区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汶川八级地震灾区城镇和农村新建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居住条件、管理体制、社会生活、心理状态、就业形势等现状,针对灾后新建社区的管理问题,提出了包括增强社区基础保障、建立社区组织机构、加强社区模式管理、构建社区支持网络、完善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在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陆亮 《学会》2014,(8):5-10
慈善组织是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推进慈善组织建设,有助于传播慈善和公正理念、有助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监督,完善乡村自治。农村慈善组织在发展过程显现出准入难、监管松、制度安排漏洞、发展区域不均衡等问题。农村慈善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可以选择政府主导的路径、社会进入的路径和内生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宏伟  金丽馥 《软科学》2002,16(4):35-40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主要包括农村社会救济、农村社会保险和农村社会福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存条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面临着农村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的冲击、家庭结构变化的冲击、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的冲击以及加入世贸组织所带来的冲击。因此,必须增强农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障与家庭保障相结合,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