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党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就把我们许多同志在教育方针上的混乱思想,都根本澄清了。这个教育方针,既合乎我们远大理想,又切合当前实际需要。我们现  相似文献   

2.
研究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课题,是一九八三年由中央领导同志提出来的。上海根据教育部的要求,进行过多次研究,对于过去教育方针的评价,新时期教育方针表述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教育方针的内涵及其适应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一年十月下旬,山西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期间,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健同志应邀为大会作了一次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报告。这里发表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张健同志的报告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出发,从教育科学的高度,提出了当前工作中应切实注意的一些问题,对于如何加强和改善我们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很有启发。全省的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科研人员,都要重视这一工作的研究和探讨,并将你们的研究成果写成文章寄向本刊,以便在全省交流。文章标题是编者加的。讲话稿系根据记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4.
现行教育方针应该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提到的教育方针与现行教育方针的表述不一致。如何看待这种不一致的关键,是如何看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应当将现行教育方针中的“生产劳动”改为“社会实践”、并删去“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是体现中国教育方针性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素质教育是体现中国教育方针性的教育思想 当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经成为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每个国家必须建设自己的、有世界影响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中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有很多的教育思想、理念值得总结提炼,如以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就是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思想,或者说是带有方针性的、体现教育方针性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6.
吴文礼同志好象很精通教育方针,很关心教育方针的贯彻,很希望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剥开表皮看本质,却显然是抵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要学生参加生产劳动,企图引导学校教育工作倒退。也许吴文礼同志会说,我并没有否定教育方针,更不反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相反的我还提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当然,吴文礼同志并没有  相似文献   

7.
《关于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及其表述的研究》是“六五”期间中央部委级研究课题,“七五”期间继续研究。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我们于1984年1月成立教育方针研究课题组,由梅克、杨天恩、邓清兰同志负责。先后有十几位同志参加这项研究工作,坚持下来的有八位同志[注]。  相似文献   

8.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指针.历年来我国教育方针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没有在内容中体现出人本主义取向.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内涵基本一致,故在教育方针中体现与素质教育相契合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明确提出教育方针的是毛泽东同志。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扩大会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时,首次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上的报告中指出了我国至二○○○年的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把教育和科学作为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环节之一,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这就给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战斗任务。为此,必须认真执行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全面做好教育工作。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即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教育方针问题,教育界同仁发表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见解,但对教育方针的内涵,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教育工作方针的区别及联系,仍存在着模糊认识。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探讨。在有关教育方针的研究文章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把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教材都未对教育方针的含义作专门的论述,只是在论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在引用毛泽东同志“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论断时,带出了“教育方针”这一概念。由于对二者未加区分,结果给人一种错觉:教育方针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另一种表述,可以作为同一概念使用。《中国大百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教育方针的有关思想和论述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变化和要求,对教育方针进行了科学阐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对我国的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有关教育方针的研究文章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把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当作同一概念来使用。这是由于关于教育方针的含义,我国现有的《教育学》教材都未作专门的论述,只是在论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引用毛泽东同志“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著名论断时,带出了“教育方针”这一概念。由于对二者未加区分,结果给人一种错觉:教育方针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另一种表述,可以作为同一概念使用。包括比较有权威性的《中国大  相似文献   

14.
如何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确定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中国教育学会在今年就这个问题先后召开三次座谈会,引起了积极的反响。最近,华中师大萧宗六教授写文章发表见解,兼评张承先、柳斌、顾明远三同志对教育方针的表述方案。张承先同志阅后认为,应贯彻“双百”方针,支持和鼓励大家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对新时期教育方针的表述大胆探索和自由争论,以便集思广益,提出一个较为科学准确的表述方案,供中央决策参考。张承先同志撰文肯定萧宗六同志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并就几个问题与他进一步商榷。现将他们的文章同时发表。中国教育学会将通过座谈会和本刊继续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欢迎大家踊跃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批判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点。我校特根据教师的思想实际和学校工作情况,开展了教育方针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这是每一个时期教育方针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以往相比,新世纪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民本思想,在教育方针史上具有首创意义。从“一为”到“二为”,显示了教育方针与时俱进的重要品质,表达了新时期教育发展目标对人民根本利益的终极关怀。一、民本教育思想的回归新世纪教育方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出了教育“以民为本”的重要思想。这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建党宗旨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古代民本…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学会于1990年11月2日至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次教育方针座谈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学校干部近2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现将与会者的发言要点按发言的先后顺序予以发表。张承先、张健、肖宗六同志的观点因在本刊或其他报刊上已有介绍,这里就不再刊登了。本刊自开展教育方针讨论以来,受到了许多同志的关注,收到了许多来稿。现摘录两篇,与座谈会发言一并刊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教育方针,建国以来已有过多种表述。毛泽东同志于1957年提出了一个精辟的表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分别于1958年、1981年和1985年作出了三个不同的表述;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提出了“三个面向”,李鹏同志于1990年提,出了一个表述。《纲要》在充分考虑已有的各种表述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要求,对教育方针进行了重新厘定。可以认为,《纲要》对教育方针的表述,既体现了教育方针的历史继承性,又赋与了教育方针以新的时代内涵。教育方针的第一句话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句话表明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是“可不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必须”。教育的这种服务,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的,即通过提高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高教局、市高教学会于八月二十四、五两天继续举行“教育方针学术讨论会”。会议邀请了教育、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史等各方面的三十多名专家、学者、教授、高教科研工作者和普教系统的代表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命题涉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教育方针的适用范围及其内容、美学与美育、劳动与综合技术教育、教育方针发展史、教育方针的比较研究等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这是自去年暑期以来关于新时期教育方针如何表述的继续深入的探讨。这种探讨,上海仍将继续进行。余立同志主持了讨论会,教卫办主任毛经权、党委顾问舒文同志和会上讲了话。教育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天保同志等三人专程前来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新世纪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教育方针最新、最完整的表达,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新的教育方针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新含义、教育目标的实现方式、培养目标和教育的内容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这一教育方针具有与时俱进的丰富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