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采访是产生新闻的基本手段,是记最基本的职业活动。从每一条新闻产生的过程来看,都必须经过采访、写作与制作这两道工序。因此,有采访才会有新闻,新闻是记采访活动的结晶。记在采访中,之所以能同采访对象面对面地融洽交谈,甚至是心灵上的沟通,最终获取新闻素材,既取决于记对采访对象的认识和了解,更取决于记正确运用公关人  相似文献   

2.
庄电一 《今传媒》2006,(4X):50-51
当记20年,我有过多次异地采访的经历。作为《光明日报》常驻宁夏的记,我珍惜每一次异地采访的机会。每次出去,我都如饥似渴地捕捉新闻。因此,几乎每次异地采访,我都有大量收获。当事后检阅自己的“劳动成果”时,我都会高兴地在心中感叹一句:不虚此行!而采访中的艰难困苦,都不值一提了。  相似文献   

3.
王育红 《青年记者》2006,(16):78-79
新闻采访是记通过观察、访问获取新闻素材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讲,记在采访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受制于被采访对象,占被动地位。那么,如何与采访对象建立起良好的接纳关系,以最佳方式取得最佳的采访效应,是新闻工作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肖洒 《青年记者》2006,(7):67-68
一个由业余记提供新闻的网络媒体,高举“每一个市民都是记”的旗帜,在韩国掀起市民个体参与新闻报道的浪潮。这个名叫OhmyNews(我的新闻)的网站,从2000年2月创办以来,已经成为韩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新闻媒体,每天的访问人数超过200万。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指为了采集新闻而进行的调查访问活动,它是新闻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记得在部队时,有一个连队人生观教育搞得比较好,激发了官兵热爱军营奉献青春的热情,训练成绩直线上升。领导安排我去采访这个连队,当时由于我率先没有对这个连队人员情况、采访方法步骤进行充分地研究和准备,结果第一天采访就吃了“闭门羹”,一无所获。“败走麦城”后,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地研究了这个连队的人员情况和特点,详细制定方案,结果采访顺利,并很快写成了《贴近实际,生动活泼)的报道搞,很快被(人民前线》报采用。通过对新…  相似文献   

6.
骆佰松 《军事记者》2005,(11):23-23
隐性采访是指记在采访过程中不公开记身份,或公开记身份但不道出真实意图的采访。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记对于通过正常渠道采访而无法得到的新闻素材,常常运用隐性采访的手段,全面、真实地了解事实真相,以满足广大受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要求。但是,有些记在进行隐性采访过程中,对一些法律法规掌握还不够,以至不能很好地或圆满地完成报道任务。因此,记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必须按照合法的依据,把握和运用好隐性采访的原则,在完成新闻采访和报道任务的同时积极维护自身的各项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采访与解说、画面衔接不紧。和报纸、广播新闻不同,电视新闻把解说、画面、同期声(或采访)甚至字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个“三合一”的整体。只有三结合得天衣无缝,电视新闻才能产生其独特的魅力。这就要求电视记在采制新闻时要充分考虑到电视新闻的这个特点,把采访融合到电视新闻这个整体中去考虑,尽量把采访和解说、画面结合得紧密一点。  相似文献   

8.
黄文 《青年记者》2005,(3):42-42
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孩子从事新闻职业,每一天都在经历记生活的这些女记们,在工作生活中,可能确实是有一些男记体会不到的事情。我觉得,作为一个女记,我们可能有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我们身上可以利用的优势。无论在战地也好,在日常比较困难的采访中,作为一个女性有她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用生命书写新闻”的海南日报记甘远志,39岁在采访途中殉职,做了1000多天记,发表了1000多篇报道。他说:“新闻,是跑出来的。”“我在东方采访”,这是甘远志留给同事吕岩的最后遗言。  相似文献   

10.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0):35-36
一次,某电视台播出了一条一个11岁的女孩被继父奸淫的新闻。面对记,女孩的母亲痛心地述说着女儿遭遇的不幸。但是,让我感到意外的是,接下来电视里出现了记采访被奸淫女孩的画面。虽然女孩的面部大部分被做了马赛克遮挡处理,但是我相信,女孩身边的人或熟悉女孩的人一定会通过画面认出这个女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捕捉阶段:寻找新闻素材 1.做有心人。要做一个“有心人”记,须养成随时随地挖掘潜在新闻素材的良好习惯。新闻多是一时一地的事件,寻找新闻素材却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绝不能平时对社会现实漠不关心,而到接受采访任务后才临时抱佛脚。潜在的新闻素材散布于众多的企业、单位和人物之中,记不仅要在工作中接触它们,还必须在工作之余扩大视野。一则信息、一份件、一次聊天、一件偶然碰到的小事,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众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记只有做一个有心人,以自己的职业敏感时时处处用心去听、去观察、去接触,抓住一切线索和机会,积累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才能避免新闻采访浅尝辄止,写出的新闻作品才会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2.
吴晓娟 《视听界》2001,(1):24-24
时下,电社机里记在镜头前手执话筒进行现场采访的画面多了,这是新闻改革中出现的一个十分可喜的新气象,这种新气象一出现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因为驾驭了镜头前的采访,就能捕捉到高质量,高品位的新闻,就能满足观众的视听愿望,然而,当观众朋友用心去看,用心去听时,又会发现,相当一部分记晨采访时没有明确自己的记角色,表现出混乱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这个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我们当记者的也面临着严峻考验,被采访单位给记者送礼、塞“红包”等现蒙屡见不鲜。我认为,借采访之机捞取好处是对记者这个神圣职业的玷污,是一种腐败现象。如果不从我做起,自觉抵制社会不正之风对新闻单位的侵蚀,就会给党的新闻事业带来恶果,损害新闻记者在社会上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采访作为电视记的职业活动,始终贯穿在电视记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判断其新闻价值及其搜集选择报道素材,酝酿新闻主题的全过程中,电视新闻采访与报纸、广播新闻采访相比,有共性的一面,但也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在共性方面,三都要遵循新闻采访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在个性方面,电视新闻采访与字、广播的最大区别就是镜前采访,它把电视记的采访活动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而使记的采访活动由单一的采集手段拓展为一种表现手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必要对新闻采访的组织运作方式重新认识。   计划经济时代,各级党报新闻采访活动的组织运作方式主要是划口采访,即根据党、政、军、工、农、商、兵分口设置采访部门,最常见的如分为政治文教部、工商经济部、农村部等,记者再细分口子,一人跑一个或几个系统、单位,谓之分兵把口,不漏报新闻。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报社内外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新闻采访的运作方式没有什么根本性变革。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理解重新认识新闻采访组织运作方式的必要性:   一、时代进步,新闻报道选择的价值标准发生变化,迫使…  相似文献   

16.
我在长春日报报业集团工作时,《德惠农村兴起党员合作社》这篇在吉林省引起轰动效应的短消息以高票获得2002年度“一汽杯,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报短新闻竞赛”一等奖。若总结其成功之处,我觉得记具有发现新闻萌芽和把新闻做好的功力,即具有“记力量”非常重要。“记力量”是指记具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洞穿力、新闻识别力、新闻把握力和新闻整合力。本从我的这篇章说开去,从一个角度探讨如何提升记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新闻战线》自开辟了《致青年记者的信》专栏后,我总先翻阅这个专栏。这个专栏之所以能吸引我们基层通讯员,是因为它解答了我们正在思索的许多问题,并给人以启示。我是一个新闻报道工作的新手,缺少新闻采访的经验。以前在采访时,往往只满足于从  相似文献   

18.
韩蓓 《青年记者》2005,(7):61-62
“娱乐记”这个称呼是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现在被简称为“娱记”,港台地区普遍称之为“狗仔队”,我个人认为后明显包含了贬义。事实上,大多数内地的娱乐记忌讳,至少是不喜欢此类称呼,尤其是那些专跑娱战线的资深记,因为十年前,他们和所有采访其他新闻的记一样,工作并无严肃或娱乐之分。  相似文献   

19.
6月末,人民日报新闻培训中心陆振华同志约我写写记如何深入采访的章。他说,时下通讯工具现代化,记打开网页找资料,守着电脑写稿子,还要不要继续深入采访呢?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对采访心理学的研究,对记工作,特别是对搞好采访是必不可少的,它对提高记采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着重阐释观察力、推理力和联想力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