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忠林 《广西教育》2013,(48):30-31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忠诚,一个忠诚的人才有责任心,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成就事业。因此,我们呼唤当代的教师懂感恩、忠诚、有责任心。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是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多了,才能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然而当今大学生普遍缺少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一个人应拥有的品德。不懂得感恩,就不会懂得人间真情,也体会不到真情带给人的温暖和幸福。政治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渗透感恩教育,健全学生人格,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做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相似文献   

4.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而当前许多大学生不懂得感恩,因此,在大学期间加强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也因此成为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懂得感恩,才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才会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才能成为社会中人们信赖的栋梁。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对于目前处在娇生惯养环境中的中国孩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现在的小学生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帝"生活,普遍不懂知恩图报,不懂得关心父母和他人,只知向父母伸手要钱;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为冷漠、缺乏爱心与责任心.有鉴于此,学校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显得十分重要.我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紧紧把握"感恩教育"这根红线,培养学生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有怜悯之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感恩意识是我们人类生活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思想品质,也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桥梁。它既可以体现在子女与父母之间,同时也可以体现在学生与老师、下属与领导、朋友与朋友、兄弟与姐妹之间。懂得感恩就是懂得做人,了解感恩便是了解了人生。从字面上来讲,感恩就是指将自己的感激之情通过某种形式传达给对方,并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情谊。当一个人懂得了感恩,他才能够真正地关爱他人,从而与他人和谐相处。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感恩意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语文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主要科目,可以更好地融入感恩教育,借助其中的一些文章来诠释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感恩。该如何具体地将感恩教育融入语文课堂中呢?  相似文献   

8.
<正>"落叶用化作春泥更护花来感恩大自然让它拥有了衬托红花的一生;雄鹰用展翅飞翔来感恩蓝天的广阔无垠";"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动物界感恩的最佳典范;孔融三岁让梨的动人故事家喻户晓,成了大人们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的生动事例。无疑,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拥有一颗感恩的  相似文献   

9.
白玉 《成才之路》2020,(7):20-21
针对班级管理工作中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几个方面研究感恩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策略。要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引导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有感恩精神的人;开展感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感恩的力量,树立感恩意识;积极营造感恩环境,让学生在感恩中健康发展;开阔学生的视野,将感恩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过度溺爱,造就了许多自以为是、任性娇气的"小太阳"。他们缺乏责任感,不懂感恩,在物质享受上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人际关系上以"自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只知索爱,不知回报……"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是为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校开展了系列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付出、学会关爱、学会做人。一、培育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教育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  相似文献   

11.
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报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就一个人的是责任,完善一个人的是爱心,懂得感恩的人必将回报社会。感恩的缺失,是一种可怕的时代病。现在的学生,对父母之恩,熟视无睹者有之,麻木不仁者有之,贪得无厌者有之,以怨报德者亦有之。对父母无情无义的人,又何谈真心诚意地去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和报效祖国呢?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一直在思考:感恩之心为何离现在的学生渐行渐远?我们该如何唤回他们对父母、亲友以及  相似文献   

12.
感恩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教育,良好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种种原因.新时期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知恩图报,我们应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感恩教育.本文将从感恩教育内涵、现实意义、缺失原因、实施途径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周洁 《教师》2020,(3):17-17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最美好的道德品质,是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最好的途径。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在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感恩。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加强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重要基础。文章主要讲述以班级为单位,搭建家校互动综合实践平台,让学生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常怀感恩之心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和睦的助长剂。学会懂得感恩,能化解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友谊情感也在感恩中得到升华。青少年更应懂得"知恩图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自己曾受到的恩惠,班主任更应以此为契机,教育青少年"知感恩,图回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际环境的变化、社会改革引发的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变化、互联网的急速扩张对我国当代大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大学生感恩理念缺失的现象已经给高校德育工作敲响了警钟.对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迫切地需要通过感恩教育,唤起学生"感恩"这一基本的道德情感,让他们理解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对他们的给予和关爱.有了这种理解,才会懂得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有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才有了校园内部的和谐,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感恩,将会直接影响到其道德品质的形成。我国素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古训,历代也出现了许多报答养育之恩、知遇之恩、救命之恩的千古佳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却不知感恩为何物,更不知道如何感恩。因为孩子们一降临人世,得到的就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被幸福层层包裹,所以往往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天经地义的。近年来,竹溪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学会感恩,共创和谐”主题教育活动,促使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和感恩实践,让感恩的种子在每一个学生心中发芽,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现今有些学生感受不到父母深沉的爱,不理解父母,甚至讨厌父母的“唠叨”,心中只有自己,不知爱别人,孝敬感恩父母的意识缺失.对此,可从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析探讨青少年孝敬父母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培养青少年学会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8.
感恩,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当前的一些青少年特别是中职学生,感恩意识比较缺乏,应予以重视。本文阐述通过在中职德育教育的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使学生认识,“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懂得回报。只有拥有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美好,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9.
张虎 《江苏教育》2014,(4):44-45
<正>2009年以来,江苏省阜宁中等专业学校在全国率先以感恩责任教育为学校德育工作主线,广泛开展"说感恩责任话,唱感恩责任歌,行感恩责任事,树感恩责任心,做感恩责任人"活动,让学生学会识恩、知恩、报恩、施恩,提高责任意识,锻炼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形成责任品格,培植以感恩责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全面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一、五个打造彰显目标通过实施感恩责任教育,培植感恩责任文化,最终使学校德育工作实现"五个打造"的目标:(一)打造最安全校园。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底线,安全是一,其他都是零。实施感恩责任教育,让教师  相似文献   

20.
感恩用英文表示为"thanks for giving",转译回中文则是"谢谢给予"。那么感恩到底是什么呢?是接受帮助后的回报,还是简单的口头表达"谢谢"。感恩其实讲的是一种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一种表达,它并不虚无,不可捉摸,而是懂得珍惜和给予,是慢慢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心态。现今,我们的孩子往往骄横,唯我独尊,缺乏感恩意识。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及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懂得珍惜和给予。而区域游戏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限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