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臻 《金秋科苑》2012,(20):114-114,113
当今社会和谐安定盛世收藏已成时尚,紫砂茶壶收藏量日趋倍增。人们在关注着紫砂事业的发展趋势,锁定紫砂收藏的玩家藏家不在少数。我是一个全手工制作茶壶的艺人,是随紫砂行业的发展的受益者。也可以看出全手工紫砂茶壶制作在紫砂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杨铎成 《科教文汇》2014,(6):114-114,116
本文对安徽皖南及周边地区蕴藏的丰富的紫砂矿资源通过实地调查,证明安徽皖南及周边地区紫砂矿源储量丰富,并对紫砂土做过多次化学分析,取得化验报告,证实皖南及周边地区蕴藏的紫砂土质量上乘,是生产紫砂陶艺的上等原材料。该文还对皖南及周边地区紫砂土的特性在生产紫砂陶加工工艺及泥土配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提岀了具体的配方比例要求和工艺流程。本文作者杨绎成先生原是安徽省紫砂陶项目研究领军人物,有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安徽皖南及周边地区蕴藏的丰富的紫砂矿资源通过实地调查,证明安徽皖南及周边地区紫砂矿源储量丰富,并对紫砂土做过多次化学分析,取得化验报告,证实皖南及周边地区蕴藏的紫砂土质量上乘,是生产紫砂陶艺的上等原材料。该文还对皖南及周边地区紫砂土的特性在生产紫砂陶加工工艺及泥土配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提岀了具体的配方比例要求和工艺流程。本文作者杨绎成先生原是安徽省紫砂陶项目研究领军人物,有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4.
宋金芹 《现代情报》2003,23(12):131-131,133
针对高校图书馆学士论文的收藏现状,通过分析介绍了图书馆收藏学士论文的意义,并介绍了我馆学士论文数据库的研制及建设。  相似文献   

5.
唐跃 《科教文汇》2021,(13):I0004-I0005
黟人藏家晨欣——写在《宝牧斋再笔》出版之际晨欣先生是黟县人,我的藏友。我的藏友大抵可分三类:一类是完全不纯粹的,他们以做生意为主,收藏往往都是今天进明天出,有利可图就行;另一类是不那么纯粹的,他们并不做生意,也有些眼光、有些见识,但在收藏时还是比较多地考虑利益问题,总是纠结于将来能否升值和升值多少;再有一类是真正纯粹的,他们有着良好的素养和执着的精神,收藏纯粹是爱好、是兴趣、是品位,买起东西来性情所至,不计得失,衣带渐宽终不悔,带有事业追求的色彩。这一类毕竟是少数,而晨欣显然属于这一类。  相似文献   

6.
奇异的收藏     
凯文是个12岁的小男孩,他收藏世界上所有能被收藏的东西.今天,凯文本来是在市场里闲逛来着,但一个耀眼的蓝招牌吸引了他.牌子上写着:"马维先生的神奇收藏--仅向绝对好奇的人开放."他立即像飞蛾看到篝火一样奔向了那家店铺.  相似文献   

7.
冯群星陶艺     
冯群星高级工艺美术师1990年起涉足紫砂艺术,多次在全国专业大赛中屡获大奖,牛盖莲子、浪被中南海紫光阁陈设收藏,紫星提梁被中国宜兴陶瓷  相似文献   

8.
紫砂茶器古老而悠久。陶瓷发端于上古,用陶泥做成各种造型的器物和工艺品,留传千古,这是紫砂的独特魅力。宜兴紫砂壶久负盛名,流传了千年,一值是人们推崇的理想饮茶器具。在历史的长河中,名人墨客,王子庶民都喜爱紫砂壶,人们享受着紫砂壶饮茶的快乐。谁也没有想到去改造它,谁也不敢去动它,因为紫砂壶具有实用,文化,艺术.收藏等价值。如今,民间发明家唐家生动了它。使千年国粹紫砂壶涅粱,焕发青春。一位宜兴的紫砂壶大师感慨地说:“唐家生是宜兴改变千年传统紫砂壶工艺创新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长久以来,地图收藏都是国家行为,私人收藏地图的不是很多。拍出308万的《金沙江全图》使得"地图收藏"这个昔日的收藏"冷门"一下子闯入了人们的视野俗话说,人无癖,不可交。可刘彬收藏地图的爱好却花费了他工作收入的一大部分,"要不是过着以图养图的日子,我的地图收藏也不可能维持下去"。有  相似文献   

10.
徐芳砂艺     
徐芳:职业陶艺家,69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村制壶世家,与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毗邻而居,自幼耳濡目染,常得大师言传身教,擅做茶壶,作品清新雅朴,别有韵味,极具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陈洪平是当今紫砂界中年壶艺家队伍中的佼佼者之一,他最近和津门画派的几位书画艺术大家在紫砂壶上合作,作品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办"紫玉墨韵"专题展览,并出画册。我觉得陈洪平在紫砂壶艺上能坚持传统,在传统基础上提炼创新,和文人墨客交流交往,注重提高紫砂壶艺的文化品位。为此,他请我作序,我欣然提笔。陈洪平出生在宜兴紫砂发祥黄金地带的丁蜀镇潜洛村,村西有历代紫砂巨匠云集的川埠上袁村(现为紫砂村),村东有近代紫砂高手聚集的蜀山  相似文献   

12.
阚炜 《金秋科苑》2012,(18):112-113
紫砂自问世以来,陶刻就是它不可缺少的装饰内容。最早的陶刻来自于古代人在制作的原始陶器时在泥坯上划刻,烧成后留下印记和符号。紫砂陶刻也是如此,最初的陶刻是机械的、没有生命的刻划印记,后来紫砂发展到明、清两代,许多画家、文人参与了紫砂雕刻,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等手段都融入紫砂陶刻之中,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手法和风格,为提高宜兴紫砂陶的品位以至后来紫砂业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的紫砂艺术魅力。所以,在紫砂陶的发展史上,我们常说:紫砂工艺是热爱紫砂的文化人与热爱文化的紫砂人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13.
“有钱能使鬼推磨”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但是这句话也误导了许多人,因为金钱并不万能。比如说:用钱根本买不来真正的感情,也买不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或文化修养。可是偏偏有些人在发财以后,就总想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上流人物,于是不惜花费巨资来收藏艺术品,以便表现自己。施瓦茨先生过去是佩奇警长的老邻居,自从他经商致富以后就买了新房子并搬走了,他们已有好几年时间没有见过面。这天他们在街上不期而遇,施瓦茨非要邀请佩奇去参观他的豪宅和收藏品。进入施瓦茨先生的家后,他领着佩奇警长到处参观,最后来到了他最为得意的房间。“这里是我的私人…  相似文献   

14.
我近期第一次看你们这本杂志。因为一直对科技很感兴趣,偶然在报刊亭见到一本介绍“2005年100项最佳科技成果”的杂志,觉得很值得一看,就买下了它。而杂志里面介绍的这一年里最出色的航空航天、医疗保健、汽车、通信等方便的技术和产品,有些是我自己的最爱,有些是我从来没听说过的,非常吸引人。我觉得这样一本杂志很具有收藏价值,决定从现在开始订阅《科技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紫玉墨韵     
<正>宜兴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清",它是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绝无仅有的艺术奇葩,它是紫砂艺人与文人墨客共同协作的产物,它也是中国茶器之首。紫砂壶问世几百年来,被众多的文人墨客和饮茶人推崇。如今,当代的许多紫砂名家继承了前人的紫砂文化情结,纷纷拿出其经典之作,参与到与当代书画界名家合作的队伍当中来。文化界、书画界的众多名家也纷纷参与紫砂创作,或制作,或  相似文献   

16.
茶不仅能喝、能收藏,还能投资赚钱? 2002年,鲁迅先生收藏的20克普洱茶拍卖出16万元天价; 2005年。影视大腕张国立的一提普洱茶创造了160万元拍卖神话;  相似文献   

17.
王宝贵 《科教文汇》2010,(30):F0002-F0002
结识韩富华先生是在1999年《同窗情九人书画展》上。同窗的画作多以空灵、俊逸见长,在一片秀美、讲究的作品中,我还是被韩富华先生那敦厚、纯朴,甚至有些苍凉的画风所吸引,驻足画前,我仿佛看到了韩富华先生的为人、为画、为艺。  相似文献   

18.
杨红 《情报探索》2008,(1):31-32
阐述高校图书馆收藏学术成果的意义,介绍了学术成果收藏的范围、类型、原则以及方式,提出了收藏学术成果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可以算得上是贵刊的“最铁杆读者”了。《科技新时代》自创刊号到现在的全部杂志我一本不少地全都收藏了(呵呵,私下认为现在像我这样收藏《科技新时代》如此之全的,全国也没几个人吧?过段时间我会把全部的杂志拍个照片发到网上秀—下)。前段时间我上贵刊的官方论坛发现冷清得很,就在QQ上创建了一个“科技新时代”的QQ群(52559083),可惜现在还没人加入,希望通过我的来信,让更多《科技新时代》迷们加入这个群。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丁蜀镇是宜兴紫砂壶艺传承之地,壶艺大师们如顾景舟、蒋蓉都是丁蜀镇人,他们的后人还在这个安祥而从容的小镇上生活着,继承着先人的手艺。这个光荣而祟高的荣誉却不公平地给予宜兴,至今我们说起紫砂林林总总,总是说宜兴。丁蜀镇的影响也是近些年走进我的眼界。起源于一个叫陆建平的人。陆建平是做壶的,住在丁蜀镇,于是我在认识陆建平的同时也了解了丁蜀镇人和他们经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