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作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和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分析,透视了我国教育的公平现状。从政治、文化和经济三方面分析导致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原因,强调基础教育"重城市轻农村"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共同协作,以实现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追求我国教育公平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入学公平是高等教育公平的核心。促进高等教育入学公平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开放原则、公平原则和补偿原则,并籍之以确保高等教育入学公平的各种机制,包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政府投入保障机制、政府主导下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教育公共治理机制、资源配置均衡机制、高考政策公平机制、高等教育收费机制、弱势群体补偿机制、高等教育法律保障机制等,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入学的公平。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是衡量教育公平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因学生个体间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省区间教育经费配置的差异、中央政府对不同高校经费投入的差异而呈现出学生个体间入学机会不均、高校招生名额省区间分配差别较大与地区间招生录取分数线不一致等问题。从国家财政促进政策的角度看,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基础教育质量差距;多渠道筹集高等教育发展资金;优化高等教育投入模式;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日趋公平。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实现社会公平又是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在当今中国,最大的社会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因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公平,因此,促进高等教育入学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实现社会公平又是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特征。在当今中国,最大的社会公平就是教育公平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因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公平,因此,促进高等教育入学公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文章中,分析高考录取制度中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公平的问题,提出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的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间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复杂关系。本文以对现行研究的探讨为基础,指出高等教育研究不能仅仅依据教育发展水平的平均指标,而应该从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文章着重分析了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在现时代,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指的是入学机会的公平;而高等教育社会效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问题直接反映和影响西部的社会公平。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区域经济水平、高校招生计划、录取分数线、高校区域布局等方面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教育不公问题突出,教育公平发展受限。究其缘由,既有教育政策与管理体制之弊,又有招考制度"城市化"倾向之偏,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家庭经济阶层的影响亦不容忽视。为了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发展,构建西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是前提;打破招生考试制度瓶颈是关键;完善西部高等教育投资机制是保障;克服高校同质化倾向、彰显西部大学个性与特色是根本。  相似文献   

8.
明兰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6):105-109
高等教育公平,就是让每一个人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方面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在贫困地区,由于受经济滞后、地理环境的约束,传统性别文化、民族特殊性以及女性价值观等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女性高等教育基本处于贫困状态,“起点公平”有形无实,“过程公平”貌似神非,导致“结果公平”流于神话,这不仅成为制约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成为影响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已成为贫困地区高校女性教育发展的关键。女性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女性自身等多方的共同努力,高等教育更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平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将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推到了历史舞台的最前沿。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成为教育社会学关注的焦点,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专业选择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中的公平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反而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由于社会排斥的长期影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还非常显著。必须消除社会排斥的影响,通过改革不公平制度的措施,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