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2001年全国青年摄影记者评选中,《华商报》的谢海涛荣获“全国十佳青年摄影记者”、胡国庆、蔡勇荣获“十佳”提名,这标志着该报在全国强势媒体新闻队伍中异军突起。解读《华商报》摄影记者“大面积”获奖现象,笔者认为该报大大地拓展了摄影新闻的题材和范围,形成了富有个性特征、富有独特风格的暗访摄影报道。这是其创新求变、获得同行认可的成功所在。一、对舆论引导与传播价值关系的认识。《华商报》利用新闻摄影传播新闻。不仅与文字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而且新闻摄影比文字报道更具有强势和视觉冲击力。该报的新闻摄影在内容上不仅积极向上,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报界,摄影记者拿摄影奖,不足为奇;获全国文字大奖,却实属罕见。在去年底结束的’98全国抗洪救灾优秀报道评选中,《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于文国、《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贺延光在分获摄影作品一、二等奖的同时,又双双取得文字报道的一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我国新闻摄影界的资深记者,虽说过去曾多次在全国性的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中获奖,但以文字作品获一  相似文献   

3.
刘欣  侯文韬 《兰台世界》2016,(6):119-121
本文探讨《大公报》对近代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大公报》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一贯重视体育报道。《大公报》的体育报道,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宣传、推介、促进的作用,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4.
1986年6月,我接受解放军报的任务,乘吉普车去西藏采访,并试用图文配合的“摄影日记”的形式报道新闻,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在66天中,我行程万里,共向编辑部发稿14篇,见报11篇。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图文并茂地报道新闻的非常有益的尝试。《摄影日记》这种形式,要求所拍的图片与所写的日记体文字相互作用,结为一体,达到契合。这和一般的文字配图片的新闻报道是不同的。《摄影日记》作为一种新闻样式,重  相似文献   

5.
3月9日,《北京晚报》体育部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共同打造的全新体育新闻报道平台——《北京晚报体育时间》在下班高峰期间播出。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05,(11):55-55
据《青年记者》月刊报道:《南方体育》编辑部8月30日发表休刊启事:“经南方报业集团批准,本报已并入南方都市报报系,并准备进行改版,为此从9月1日起暂  相似文献   

7.
摄影报道是新闻事件的直观记录,传达信息的保真度高,是瞬间一得。可长久保留。摄影报道与文字报道两者不可偏废,图片在信息的传递、保存和视觉冲击力、认知度和感染力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次大规模读者阅读抽样调查显示,《深圳特区报》的新闻摄影报道在信息含量、刊载量、传播效果、可读性等方面,读者均有较大期待。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中国体育摄影十佳”评选来稿,由于全国各大报刊专业摄影记者几乎占了50%,所以从客观上为保证作品的质量奠定了基础。专业摄影记者的参预和竞争,使本次大赛更具规模和更富有特殊的魅力,对重新认识体育摄影又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和理论财富。个性与共性第二届“中国体育摄影十佳”的作品.由于较完美地显现了体育摄影的个性色彩,在体育事件和现场抓拍中形成了体育摄影的真实性、快速性、灵敏性、竞争性、技能性、健美性,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如唐禹民拍摄的作品《平行线》(图一),表现的是女子体操世界冠军杨波的平衡木绝招。发展体育摄影的个性色彩,就是要运用不同的技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11月中旬起,我在工人日报的一版上陆续发表的《改革中的思考》等几组系列新闻摄影报道,引起同行们的注意。有人认为,这是用摄影镜头反映改革;还有人认为,这是目前新闻摄影报道改革中的一种新的尝试。在这之前,工人日报的摄影报道从未占据过这么重要的位置,包括摄影记者在内的大多数记者、编辑都认为,图片不过是配合文字存在的一种调剂品,就  相似文献   

10.
记者在采访实践中有时会尝试一种新的新闻摄影的体裁样式。羊城晚报1996年7月6日第二版的一组摄影报道,标题为《怯怯的女孩第一次跳舞》,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就有新的特点。它不同于报纸上常见的几种新闻摄影体裁,而是别具特色,以摄影图片和文字并列的方式进行报道,真实、生动、感人,对读者具有吸引力,使人耳目为之一新。 《怯怯的女孩第一次跳舞》是由五张新闻图片和相关联的五段文字所组成,报道一个名叫吴丽珍的弱智儿童转到一所民办特殊学校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性格和爱好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她受到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关怀。记者颜长江和通讯员萧明面对这一新闻题材没有沿用常见的摄影专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08,(6):I0102-I0108
1969年学习摄影,先后在军队、《中国体育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987年被派往日本棒球杂志社研修体育摄影一年。回国后,发表了许多介绍国外体育摄影的文章和图片,对我国体育摄影记者队伍的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体育画报》英文版、中文版为范本,从报道领域、文本报道特点、以受众定位为中心的内容导向,以及栏目设置、封面设计、版面编排、图片视觉艺术,衍生产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窥探出《体育画报》中文版对英文版在不同方面的继承与创新,并将这些继承与创新点放大至国际体育期刊本土化的进程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体育前沿》是安徽经济广播一档体育节目。2004年由原经济频率开播10年的《体育大看台》改版而来,是一档多角度、大视野的体育专栏节目,周一~周六12:00~12:30和周日18:00~19:00播出。  相似文献   

14.
当代传播手段的改进,光导纤维与电视机的广泛应用,大大打破了人类传播的时空限制,古人期盼的“天涯若比邻”真正实现了.从而使文字报道尤其是文字体育报道,受到了来自电视更直接、更严峻的挑战.在电子时代,文字报道再也不能“惟我独尊”了.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各家新闻媒体体育报道的重头戏。《解放军报》经过充分准备。以每天一个整版的篇幅,连续推出19期《英伦风云》奥运专刊,重点突出,文字讲究,版式新颖。赢得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16.
有条成语叫“白壁微瑕”。我认为,用它比喻《新闻知识》是很恰当的。《新闻知识》中,虽然存在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现象,但仍然是瑕不掩瑜,不失为一家值得称道的刊物。读罢《新闻知识》,给我的印象是溶知识性、指导性、实用性为一体,采访和写作相结合,介绍名人经验和通讯员谈体会相结合,文字报道和新闻摄影相结合,深入浅出的传播新  相似文献   

17.
陈天赐 《今传媒》2016,(1):93-9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以《广州日报》历届亚运会报道为内容分析文本,从中国新闻的改革发展视角来探寻其引导的嬗变路径.结果显示:《广州日报 》 亚运会报道导向沿着"锦标体育"——"生活体育"的路径发展,与中国新闻改革的路径和体育发展的轨迹相符,折射出中国体育和中国新闻业改革发展的节奏和变迁,并对《广州日报》日后的亚运会新闻报道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8月30日,高举“和他们不一样”旗帜的《南方体育》在度过自己五周岁生日之后,宣告停刊。这是继8月1日《辽宁日报》旗下的《球报》走完了自己17年风雨岁月之后,另一份国内专业体育报与读者说“再见”!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两家体育类报纸相继停刊,这无疑给体育媒体界带来了不小的震荡。对于它们的停刊,我们不仅要去思考其夭折的原因,更需要去探讨决定体育专业报生存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19.
《南方体育》曾经一度被看好,但在5年的时间内几经改版后,终于宣告停刊,所为者何?此前,也有几份体育报刊宣告停刊,莫非体育报刊的末日来了?然而,病树前头万木春,就在《南方体育》将要退出这一是非之地前,仍有一份名叫《扬子体育报》的报纸“勇敢”问世。作为一份极具个性色彩的专业报纸,《南方体育》的得失值得总结,其他专业类媒体也宜引以为鉴。《南方体育》停刊反思  相似文献   

20.
关心体育的读者现在在报刊亭和书店里已见不到《新体育》杂志了,它已改成通过邮局订阅销售,偶尔在网络上看到它的封面,与那些流行的体育杂志相比,《新体育》的设计、装帧、价格还有内容上显得有些过时了。但如果仔细阅读其中的一些关于国内体育的文章,还是能感觉到它的积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