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早在80年代初 ,邓小平同志就指出 :计算机的普及 ,要从娃娃抓起。为响应这一号召 ,我国的许多小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但在小学中开展计算机教育 ,目前在国内外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小学计算机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应该教授哪些内容 ?这始终是大家争论的热点。在我国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教材 ,同时受各级计算机竞赛的影响 ,计算机教育出现了成人化的现象 ,加重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根据原国家教委将“活动”和“学科”共同纳入小学课程体系和要进一步研究活动课程的指示精神 ,以及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 ,我们承担了河南省教委“九五”…  相似文献   

2.
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大多数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对计算机都是陌生的.当时的计算机价格昂贵,一般家庭很少能拥有计算机,即使是学校也没有几台计算机.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从来没有上过计算机课,对计算机的了解为零.到了高中,我们第一次有了计算机课,第一次认识了计算机.那时候的计算机课没有教材,上课的内容由任课老师自己安排.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了更快的普及计算机以及提高人们计算机操作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学习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我省虽然避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西宁市开始在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计算机课和英语课。  相似文献   

4.
时至今日,甚至在我们中小学教师的日常口语中,“差生”(通常指学习成绩落后者,如果品行也不好,那就是“双差生”了)出现的频度仍然很高,有的学校甚至在年度考核中,专门设有“辅导差生”这一项——甚至每人分配两个名额,按学期与学年考试的成绩,评定辅导“差生”的等第与成绩!我的念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几乎每天回家时,都会说到一些关于“差生”的话题。于是,我特地问她,是什么时候开始说到这个“词”的,她说幼儿园时没有,小学一年级就有了!多么可怕!一些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便在教师与同学们的心目中成了“差生”,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许多中小学校都已积极行动起来,在适当的年级开设计算机课。但在计算机课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值得我们注意。1课程内容过深,要求过高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内部结构,学会编程语言等,这对初中生尤其是小学生就显得负担太重了。在计算  相似文献   

6.
动态     
五年级算术课本是一册新编课本,有些教师觉得不好教。为了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并为了更好地编修“教学参考资料”,江苏省教育厅特在二月底三月初召开了“小学五年级算术教学座谈会”。参加座谈的有来自本省各县市的五年级算术教师十四位、无锡师范算术教师、南京市小学教师进修学校教导主任及教育厅与本刊工作人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编辑室的同志也出席指导。参加座谈的教师在来省开会前,都做好了收集与整理材料的准备工作。会议上研究了如何划分教材和教学时间的问题,交流了教学情况与经验,重点研究了四个不同类型的教案,对“高小课本算术第一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能为学校做些什么刘捷足信息革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影响我国的基础教育,现在许多学校都购置了计算机,开设了计算机课。怎样才能让这些计算机物尽其用呢?计算机能为一所学校做些什么呢?本文将概略地谈谈这个问题。目前,我国学校中的电脑多为“个人电脑”,即...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课给我带来了什么?张,21岁,同济大学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考入同济大学之前在福建大田第一中学读高中。已经读大二的张回想起高中时的计算机课,印象最深的就是——了解到计算机是大学里的一个热门专业。由于自己在中学算是摸过计算机的了,到了大学里,不至于像见都没见过计算机的同学那样迷茫。他的小学和初中是在福建山区度过。那个时候,学校里还没有计算机课,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是大学以后的事情了。对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读中学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张的经历或许更能代表多数学生的经历。从开设计算机课,…  相似文献   

9.
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建于1953年,走过5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南北两处校区,有颇具历史感的平房式校舍,有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主的办学特色,有用不同情绪色调的音乐来表示的上课铃、下课铃和课间操铃,也有处处建以致用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从1994年开始计算机教学,1996年全面铺开,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开设了计算机课。1996年,学校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在各个学校已经开始普及,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也就迫在眉睫。笔者进行计算机教学已有七年,每每问及学生“你喜欢上计算机课吗?”很多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学生的这种回答不全是来自计算机课的感受,而是在社会和家庭中,从各方面、各个领域接触计算机后,对计算机新奇而独特的优越性的喜爱。因此,面对这种回答,我们应感到肩膀的压力。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们对计算机课的期望变为失望,不论学生的计算机“功底”多么参差不齐,都不能“纵容”随心所欲。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课堂,将这种喜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1.
又去听课,这次是南京市同仁小学,这是小班化试点做得较好的一所学校。由于临近暑假,所听的两堂课就都属于复习课的范围:一是三年级的“面积单元整理复习”,一是五年级“圆的周长与面积(复习)”。内容不同,教师当然也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因此,两堂课的设计就有一定区别。例如,三年级的课更加注重“重点知识”,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围绕...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课是一门新兴的而又势在必行的课程 ,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农村小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见识少 ,学习计算机有一定的难度 ,而教材又五花八门 ,这都要求小学计算机教师更要因地制宜好好把握这门课的重难点。我在几年教学实践中得出“熟、练、趣、三、二、一”的经验 ,以供大家参考。1 “熟”字母。汉语拼音字母与拉丁字母虽然读音无半点相同之处 ,但写法却相同 ,只是汉语拼音绝大多数都是以小写身份出现 ,而键盘上的字母却是大写 ,所以学生操作计算机当然十分困难 ,以致于很多同学都将键盘上的I认成边音的L ,而I根本就找不到位置。所以…  相似文献   

13.
早听说吉首市民族实验小学有一个利用多媒体整合各科教学的课改实验班,各门课程都用多媒体来教,通过多媒体来学;实行小班额上课,全班只40人;每人一台电脑,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整个小学阶段都置身现代信息技术中,小学一毕业便个个都是计算机操作能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决策机构国家科学委员会说,从1985年9月1日起,全国各中学至少要上三年数学和三年科技课。所有学校都应设计算机课,高级数学课和科学研究课。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就要开始学习计算机。  相似文献   

15.
陆虹 《上海教育》2011,(17):55-55
这一天,是我们深入Strandtown小学做"影子"校长的第一天。一早就得知学校安排我们早上9:00进电脑房观摩一堂计算机课,听介绍说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引发了笔者强烈的兴趣,这堂计算机课是怎样进行的?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教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没有铃声,孩子们在教师Bennet的带领下走进了教室(由于这里的学校都是教师包班的,所以Bennet既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又是本堂计算机课的教师),学生们自然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孩子很快在电脑前的凳子上坐下,  相似文献   

16.
带刺的玫瑰     
吃过晚饭,我们全家静坐在电视机面前。读小学三年级的弟弟突然说:“妈妈,我想有一台电脑。”妈妈仍两眼盯着电视:“要电脑,用来干嘛?”“可以上网,网上有好多有用的东西。”弟弟开心地回答。我想:对啊!要是能在家里上网该有多好!弟弟此言一出即遭到读小学五年级的妹妹大声反对:“不要买!网上的东西一点都不好,我们班好多人去上网,回来就学得坏了。”“那不要买了,买了给你们学坏了,还买来干嘛!”“妈妈不冷不热地说。“谁说上网就学坏了?网上有那么多信息,有好多书看,有多好电影看,能购物,还能在网上上大学呢!”弟弟更大声反驳。“网上满是…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了一节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这位教师讲到了课本中新出现的一个词——“把”.在讲清字形、笔顺、字音、字义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中的例句用这个词造句。一位男生站起来说:“把刀拿起,把人杀死。”话音刚落,另一位男生站起来回答说:“老师.这个句子不好。”“怎么个不好?”老师微笑着问。“他不分好人坏人.乱杀一气。”其他同学听后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8.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不好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区别“的、得、地”。在普通话里,“的、得、地”这三个词都念作轻声“de”,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它们很难加以区别。更难于准确地使用。因而往往发生错误。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语法,无法也  相似文献   

19.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在把这句话“老调重弹”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份“黑色档案”:1.牛顿读小学时成绩一团糟。2.彼德·丹尼尔小学四年级时常遭到老师菲利浦太太的责骂:“彼德,你功课不好,脑袋不好,将来别想有什么出息。”  相似文献   

20.
<正>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是采用单独开设"计算机课"的方式,把计算机看成一门学科,由专业的计算机教师进行教授。到1989年,日本和美国都提出要在中小学中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