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曾树东 《武当》2023,(10):91-93
太极拳在我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分支。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动作、内在的哲学理念和积极的健康效益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实践,强调的是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动作的流畅和自然。本文探讨了太极拳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太极拳促进身心健康平衡发展,主要涵盖了坚持定期练习、正确的呼吸、选择合适的环境、专业的指导、将太极拳融入生活、个人化的练习、持续的学习和探索等方面,有助于练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从而充分发挥其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呼吸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极拳运动中,通过利用呼吸与动作意识的紧密配合.来调节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以及适应性.使在练习太极拳运动中采用合理的呼吸方法,起到提高技术水平和健身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太极拳的教学中,必须做到在强调动作规格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并要求学生根据动作特点合理进行呼吸,做到呼吸与动作协调配合,这是练好太极拳和提高强身健体效果的重要一环。那么在太极拳教学中如何进行呼吸与动作配合的教学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我们以竞赛套路中42式太极拳为例,全套42个动作在5-6分钟内匀速完成,其中的深蹲下势、高举腿独立等动作,都是太极拳独特的用力表现形式,其动作和缓,气力相合。作为一个完整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至终调整好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一般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动作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时,采用呼气配合。  相似文献   

5.
1.呼吸在太极拳中的作用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但其实在太极拳运动中并不只是只有这一种呼吸方式比如初学者练习时的自然呼吸法,陈式太极拳中的发声呼吸  相似文献   

6.
魏威 《健与美》2023,(4):119-12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是一种综合性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哲学思想。太极拳的重点在于练神、练意、练气,讲究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为增进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文章首先对太极拳进行了基本论述,其次对太极拳的动作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提出了太极拳的练习及传播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刘云萍 《武当》2012,(12):26-27
陈式太极拳对动作的要求比较严密,初学者往往会顾此失彼,动作不协调,出现顾身不顾手的现象。学练好陈式太极拳要掌握正确的步骤与方法,循序渐进方能事半功倍,最终练好练精太极拳。一、注重盘架练习,规范动作结构盘架是传统太极拳综合训练的一种方式,把太极拳单练的各种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太极拳的基本功练习犹如书法中的笔画练习,通过盘架子,把一笔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科研方法,针对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基础套路课程中学生在练习太极拳中存在的呼吸与动作配合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太极拳呼吸与动作配合教学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畅气血,舒展筋骨,培养正气,使人体的功能发挥正常,以达到内外调和,预防疾病,抵抗外邪和延年益寿的目的.太极拳练习要求意识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沉的呼吸,使大自然给予的有益物质,能更多地吸收,促进周身血脉流通,身心舒适,精神焕发.本文运用中医理论谈谈太极拳在保健体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远基 《武当》2013,(10):22-23
四、在习练太极拳中如何正确进行调息 (一)层次性原则我们要根据习练太极拳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层次的调息方法。在第一阶段,即初学阶段,这时应当主要采用自然调息法,要求做到顺其自然,通过调节呼吸,消除紧张,缓解压力,舒松自然。因为习练者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仔细看师傅的示范动作,思考、记忆动作的要领与套路的结构等等,这时还不能太注重呼吸,否则极易出偏差。尽管拳式动作的一开一合、一虚一实编排得很正确,合乎一呼一吸的原则,可是在初练拳时,仍应强调动作与呼吸的自然结合,不应拘泥执着,这样才符合“气以直养而无害”的要求。第二个层次,即练拳达到动作比较规范、标准套路比较熟练的程度后,就要逐步让修习者采用逆式调息法(即腹式呼吸)。  相似文献   

11.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简单易学,具有观赏性、竞技性、健身娱乐的运动,它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是将太极融入其中的新兴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期刊,研究太极柔力球的起源,运动特征,以及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体形态、心血管与呼吸系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心境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太极推手过程中劲力的作用,并从运动力学的角度和应用的角度探究太极拳推手过程的原理,剖析"开合劲"",螺旋劲"",串劲","抖劲"4种劲力在推手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及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点的,有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文章通过把太极柔力球运动贯穿在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为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杨国庆 《体育与科学》2000,21(2):57-58,34
本文通过对体育系学生所学篮球和太极拳动作技能保持情况的测试和比较表明:篮球课所学24项主要技术动作的保持明显优于武术课所学24式太极拳技术动作的保持。进一步的分析说明,学习和练习的时间、运动技术动作本身的意义或目的性、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强化和反馈、学习兴趣等因素是造成上述动作技能保持差异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还提出了改善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运动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是一种符合人类心理、生理特点的科学健身养生方法。随着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太极拳逐渐风靡,然而一些初练者过分关注套路动作的模仿与熟练,忽略了起势前心身状态的调整,往往造成动作散漫,神意外驰,失去了太极本来的风貌。基于此现状,本文力图总结前人经验,从练拳的实践体验出发,试述太极拳预备势的心、身、息调整,即从非太极拳状态进入太极拳状态的运化过程,以期为初练太极拳者提高演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奥林匹克运动会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关注和重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武术虽然未进入奥运会的正式比赛,但“北京2008武术比赛”是奥运会的特设项目。要想让武术在奥运会的赛场上站稳脚步,就必须推出最具代表而又适合奥运赛事的武术运动形式。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中国武术及竞技太极推手发展现状,研究竞技太极推手作为中国武术的组成部分,进入奥运会的独特优势和意义,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为竞技太极推手作为中华武术的代表,进入奥运会的形式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道家哲理为基础的太极拳,无论是在套路练习中,还是在推手实战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运动、发展及相互转化的规律,也就是阴阳互化,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文章对哲学原理与太极拳运动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太极柔力球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民族体育项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的研究方法,以多年从事太极柔力球项目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柔力球的动作特点、器材、场地、适应人群、健身功能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为提高人们对该项目的认识和今后正确地锻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太极柔力球柔力球作为一项结合了太极拳和球类运动特点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下,正朝着竞技化、规范化的趋势发展,并在不断摸索、创新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文章为迎合项目的这一发展趋势,借鉴运动生物力学等其他学科的先进成果和方法,在本项目中创新的使用了红外线录像分析,对太极柔力球核心难度之一的拍头向下绕翻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以期建立规范的动作技术模型,使动作最佳化、合理化,进一步促进项目的规范性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柔力球拍头向下绕翻技术离心阶段运动较向心阶段运动时间长,球拍运动速度较快,角速度变化幅度大,呈现出先加速后减速的趋势,翻拍动作在向心阶段完成;肩关节活动幅度小,肘关节角速度在向心运动绕翻动作时有明显的加大,腕关节变化幅度小;在动作的向心阶段,手指与腕部配合完成预捏拍动作,为下一周动作做积极准备。  相似文献   

20.
论太极拳中的“逆向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朵奇葩,它以人为本,强调以拳为形式,来达到“太极”这种“自如、自然、和谐”的“状态”。文章引入了“反向”与“不自如”的运动——逆向运动,研究了逆向运动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