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按照相关要求对稿件进行策划、修改、加工。有人说,编辑就是一项"挑刺"的工作,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太客气,但也有其道理。从事报纸编辑工作十年有余,笔者认为,编辑是稿件的"美容师",是版面的"看门人",编辑在加工稿件、编排版面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双"火眼"。在报社工作久了,发现编报纸的比起做电视、做广播、做网络的要"吃亏"得多,人家可以随时更新修改稿件,而报纸白纸黑字,一旦出版就再无收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也许是阴差阳错,在校学机械制造的我毕业后竟被分在企业从事企业报编辑工作。对于当编辑,过去是从来想过的。童年时做过的梦中,编辑连点边也不沾,倒是科学家之类常在脑海浮现。然而,命运总爱捉弄人,你“哪壶”不开它偏提“哪壶”。自从和编辑“结了缘”,这一晃就是10多年。 凭心而论,当编辑真是一个“苦差使”。尤其是企业报的编辑,不光要修改通讯员来稿,核对事实,画版样,校对,有时还要誊写修改后的稿件,又要经常下去采访,参加各种会议及厂内重大活动。没有照排和印刷条件的报社,编辑们就更辛苦了:他们要将每期稿件拿到厂外去干,无论赤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天,一年四季不能间断。有时厂里有什么重大活动,为了赶出报纸,还要加班延点,白天干不完,晚上将稿子带回家去看,真有点“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味道。这份辛苦,局外人恐怕是体会不到的。 编辑辛苦,得到的却是微不足道的。同其他一块参加工作的人比,有时真是“天上地下”。走官道的,出入有小车接送;搞技术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时下也颇受人尊敬;唯有当编辑的,几十年如一日,在自己这“一  相似文献   

3.
电视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像作用于人的。所以电视编辑首先要做的是“听”的编辑工作,在“念”字上下功夫。“听”的编辑工作就要求编辑用耳朵来修改稿件。编辑先进行文字处理后再用耳朵来修改稿件诵读稿件,通过诵读稿件可以了解原稿的神韵、气势、感情以及语音等,发现问题。一篇稿件拿到手,不要急于动笔修改,而要先念几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妥当之处。能够顺顺溜溜通过“嘴巴关”的文字,文字的加工量也就不多。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得好:“视觉对文字的检验和听觉对文字的检验是不一样的。通过视觉很容  相似文献   

4.
“点”即画龙点睛。有些稿件的质量,基本上可以,但总感到有些不足之处。这时候就要看编辑是否能在关键之处点上那么一点,通过作者修改和编辑加工,使原作增添光彩。“点”功来自编辑对创作与再创作技能的掌握。否则,“点”得越多,作者越不知所措,勉强去做,结果仍然达不到发表水平。有一个例子对我印象极为深刻:大约在五十年代,电影  相似文献   

5.
要一名新闻报道员,平时电话、通信联系最多的就是与报社的编辑,无非是询问投过去的稿件是否合乎要求,请求编辑“笔”下留情,以免自己的稿件被“枪毙”。涉足新闻报道 有些“豆腐块”见诸报端。新闻干事和报道员人人渴望的编辑“约稿”笔者也遇到过,经历之后,才重新认识到了编辑约的稿件,并非是简而略之地写完投过去就可以见报的。每次写稿子,我是改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写得差些火候,直到让新闻干事修改之后,才放心地投到编辑那儿去。一次新闻干事下基层采访,笔者一人留守报道组,突然接到《前卫报》社一位…  相似文献   

6.
论编辑加工的失真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凡做过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就绝大多数稿件而言,原稿变为发表稿前,一般都要经过加工。加工是继审稿之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即编辑对经过审稿已确定选用的稿件进行修改,如订正、删削、增补、润色等。在整个编辑活动中,加工是最耗费心血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检验编辑水平和责任心的一个环节。加工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它能将稿件  相似文献   

7.
笔者业余为文 ,时不时在报刊上发表些杂七杂八的小稿子。有关责任编辑在编发拙作的过程中 ,有时对我的原稿作些修改或调整 ,这本是其职责之所在。作为作者 ,不仅不宜干涉编者分内的事 ,而且应当向甘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编辑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意。有些编辑的修改或编辑的有些修改 ,可谓恰到好处 ,乃至画龙点睛 ,使我由衷服膺。但说实在的 ,也有一些来自编辑的修改 ,颇让我这个作者感到不快或恼火 ,有时甚至忍不住要骂娘 ,骂这些编辑吃的是哪门子干饭。缘由是编辑“帮”的是“倒忙”。原稿中明明是对的东西 ,硬让编辑给改错了 ,或改得远不如原稿…  相似文献   

8.
“择优用稿”,这是报刊编辑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对编辑人员的起码要求。许多报刊也都向读者作了这样的承诺。然而,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颇难,例如“择‘友’用稿”就是常见的现象之一。笔者也是一家报纸的编辑,平时也常收到一些熟人和朋友的来稿。朋友送寄稿子来了,觉得质量差不多便予以刊用,不然总认为从感情上说不过去,也怕相处多年的朋友埋怨或者说三道四。工作之余,笔者也常给兄弟报刊写点稿子,其中,往往自己感到一般化的稿件,寄给了熟悉的编辑朋友,有时也被采用了;相反,自我感觉良好的稿件,直接寄给了编辑部,一般…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四责”与“四要”王泽元从事38年的报纸编辑工作,我感到,应该把编辑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贯穿于报纸组织报道的全过程,从报道前的准备到报纸付印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从稿件的个别处理到报道的全面安排,包括报道的决策,组织、选择、修改、配置稿件,组织和撰...  相似文献   

10.
新闻稿件不被刊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虽然是新闻但编辑看走了眼;有的不是新闻;有的虽然有点儿新闻性,写作水平太差;有的具备新闻性、写作也还可以,但不合时宜;有的完全可以发表,可惜版面有限挤了下来……于是,有些稿件就“死”了。已经“死”了的稿件,还能不能复“生”呢?能!只要有相应的机遇,只要有编排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编辑要有编辑学方面的知识,更要有所从事的编辑学科的专业知识。渊博的专业知识是编辑胜任专业编辑的前提。编辑看稿时,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之广是其他领域无可比拟的,所以说,编辑应是个“杂家”,是个复合型人才。但是,我认为,编辑首先应该是个“学者”。二、编辑自身的知识修养1.专业知识修养科技期刊编辑首先必须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其次,要有熟悉和驾驭科学研究动态的能力。编辑的能力有大有小,水平有高有低,但必须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以及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和方法。如果一个科技期刊编辑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修养①,选稿时就不会严把科学性这一关,将来稿原封不动照登,刊发的稿件出现知识性的错误,一则会让读者贻笑大方,认为编辑水平太差;二则会失去读者对刊物的信任,损失不可估量。这样的编辑,要做好编辑工作是难以想像的,因而决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更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2.业务知识修养编辑业务知识,你不去钻研它,总感到“没有什么”。但往往由于缺乏系统的编辑业务知识,许多人业务能力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就很难再提高,突破、飞跃则更属难事。编辑对稿件的修改有文字、标点符号方面的,也有科学性方面的。虽然稿件是作者精心撰写的,在知识性上也是经过...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写作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比较”,是逐渐提高写作水平的好方法。多年来,我养成一个习惯,每写一篇稿件,都要留下底稿,发表后进行对照,看看编辑是如何修改稿件的。经编辑修改后发表的文章,如同一面镜子,能从中学到许多写作技巧。我主要注意三条:一是看看编辑是怎样重新组  相似文献   

13.
报刊、广播、电视的编辑经常遇到三对矛盾:一是与新闻受众的矛盾,编辑喜欢的新闻稿,受众不喜欢,或者是受众喜欢的新闻,编辑却没有选用;二是与记者的矛盾,记者采写的稿件,编辑看不上眼,或编辑对稿件的处理,记者有意见;三是与上级新闻控制者的矛盾,编辑认定的好稿,有时上级扣发或上级指定要发的稿,编辑不积极编发。对同一篇稿件受众、记者、编辑、控制者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就有不同的评价,就会产生分歧,编辑怎样才能处理好同受众、同记者和新闻控制者的关系呢? 首先,编辑心中要始终装着受众,把握好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科学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稿是每个期刊编辑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编辑通过审稿决定哪些稿件能发表,哪些稿件需要修改后才能发表和哪些稿件要退给作者。审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积极发挥编辑在审稿中的作用,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市报从事校对工作数年,每天都要接触不少稿件。我看到有些通讯员的来稿中,错别字很多,这不仅给编辑、校对工作带来很多麻烦,而且有时直接造成差错,影响了报纸的质量,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如去年,我们单位就由于一篇文章原稿题目出现重要  相似文献   

16.
从某种意义上说,编辑确实是一个“修补工”。他要做好稿件的筛选、修补工作,对稿件要有“吹毛求疵”的检验本领。如果发现原稿有疵点或裂缝需要修补时,也要求能有像晴雯为贾宝玉补金雀裘那种匠心艺工,金雀裘“是孔雀金线织的”,就得用孔雀金线作界线,“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得使人一眼看去“真正一样”,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手艺。如果修补成了打补丁,在作者完整的稿件上落下“破相”,就不雅观了。这是最使作者感到难堪的事。可是有的编辑就很不自觉,拿到稿件,好像手痒。尽管原稿无懈可击,也非砍上它几刀,  相似文献   

17.
在使用稿件采编系统时,经常要对稿件信息、审稿专家信息等数据库中单个信息进行定向修改和补充,有时还要批量地进行这一操作,但这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为了将这一重复过程简单化,同时为了在定向修改信息时不影响其他信息的完整性,利用VBA语言编写了Excel中2个宏程序,一个以上传DOI号为例来对三才采编系统的已发表的稿件信息界面进行修改,另一个宏程序以修改专家信息为例对"专家信息修改界面"进行定向修改。使用上述宏程序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采编系统中上传了4 317篇文章的DOI号,对181位专家的信息进行了修改。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操作完善了稿件采编系统的内容信息,提高了编辑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我们爱写稿的人,常把写好的稿件相互交换阅读,发现有的稿件错字多,语法不通,尤其在内容上包罗万象,不知所云。其实,这些稿件只要认真推敲、多修改几遍是完全可以校正的。对此,有人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有啥关系,反正编辑会修改的。”若问,为啥要把新闻稿写得如此烦琐冗长,回答是:“多提供些材料有啥不好,反正让编辑去删削好了。”  相似文献   

19.
“脱水”     
编辑改稿,可以说十次有十次都是把长稿改短、把冗稿改简;我称其为“脱水”——即挤掉这一类稿件中的水份是也。堆放在编辑案头的不少来稿(包括一些水平在发表线以上的来稿)水份太多,这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了,报刊上关于“短些,再短些”的呼吁也时有所见;不过呼吁归呼吁,给文章中掺“水”者却依然如故,照掺不误。缘何会如此?我以为这里面有一个作者的水平问题。不要以为短文章就一定比长文章好写。我是写短  相似文献   

20.
本刊收到一些读者来信,要求介绍消息写作的基本要领,现特发表伊尹、刘海两位同志的文章供参考。这两篇文章都是就一篇具体稿件如何修改来探讨消息写作的,估计对初学写作者会有所帮助。稿件的修改加工,既是新闻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步骤,也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因此,两篇文章还可供初学编辑工作的新闻从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