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伦理是以区域共同体而非自然共同体作为其科学基础的,因为,从进化的角度讲,人与自然的结合形式经历了从自然共同体到社会共同体,再到区域共同体的演进过程。而每一种不同的结合形式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在相应的共同体中不同的存在状态。人在自然共同体中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物种而存在的,遵循的是自然法则;在社会共同体中,伦理关系只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遵循的是社会法则;在区域共同体中,人是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物种而存在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对自然有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2.
德育这个学科和"研究德育的人",如何形成一个伦理共同体?这个伦理共同体首先是一个"生存共同体"。应从人类永恒的使命——安身立命——来给自己立法,不是为一时一世立法,也不是用当下流行的某种时髦的概念或者口号来建构自己的学科体系。应从近乎永恒的科学概念和哲学概念来建构自己的学科体系,像儒家、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那样,用人类性情、人类理性和善来安身立命。今天需要检视德育学科的内容与体系,离伦理共同体有多远。  相似文献   

3.
“科学共同体”是“共同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共同体”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当今科技异化的现实背景下,科学共同体已日益与伦理相联系,具有伦理的特性和功能。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科学共同体是一种伦理实体,其伦理性的品质特征是伦理精神,它既包括又超越于作为其成员的科学家个体的道德精神,实现了“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即个体与共体的统一。坚持科学共同体的伦理性对解决当前的科技异化问题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友爱是一种德性,具有独特的伦理价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友爱的支撑。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友爱危机并寻求其化解路径。当前,传统纯私德领域的友爱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功利性突显使友爱表现出不稳定,社会阶层的分化影响了友爱的维系。面对社会转型时期的友爱危机,伦理共同体的建立则是一条化解危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正处于物化的存在这一时代性的"意义危机"之中.在学校管理推崇以物为基础的理性管理范式下,伦理纬度已成为"存在的无".以伦理的眼光审视现实的学校管理,可以透视学校管理的伦理蕴含:学校是一个伦理共同体,人的未完成性是学校管理的伦理基础,人的解放是学校管理的终极善.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但是在人类欣喜、沉迷于网络的同时,网络的生存危机也日益凸显。鉴于此,网络伦理的建设成为必要,本欲从网络道德观的建设、“人性之人”的建构、网络化的建构几方面予以阐释。但伦理建设毕竟不是目的,我们倡言伦理的终板指向是使网络人以至于整个人类去追寻一种意义的生存。  相似文献   

7.
共同体是具有共同利益诉求和伦理取向的群体.现代性和市场经济的持续作用瓦解了传统乡村共同体,但这也为新型乡村共同体的重建提供了契机.当前应该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下,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要求,建设以乡村政治共同体、乡村经济共同体、乡村伦理共同体、乡村精神共同体为主的四位一体的新型乡村共同体.其基本目标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人民幸福;有效连接城市社会,实现城乡社会和谐互动、一体发展,维护整体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8.
价值虚无主义是传统形而上学设定的最高价值的贬斥,上帝之死带来了社会价值失序以及人心价值迷茫的精神和文化危机。面对虚无主义的历史运动,尼采主张以生命的权力意志克服虚无主义。海德格尔从存在论出发,认为尼采的价值哲学由于耽搁了存在之思仍在虚无主义之中。施特劳斯批评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推进,认为只有以"自然正当"作为价值的确定性基础,人们才能走出价值虚无主义的泥沼。事实上虚无主义与现代性同构。在现代性语境下,虚无主义是随传统共同体的解体、人的自我理性在原子式自我观的支撑下价值独断的结果。只有回归价值的生存论根基,建构在共享式自我观主导下的构成性共同体,人才能走出价值虚无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康德基于人性的改恶向善与道德完善提出了伦理共同体的社会理想,其实质是道德的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基于整个人类的全面自由解放提出了自由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虽然都是自由的共同体,但在基本立场、出发点、实现条件、性质、自由内涵等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马克思恩格斯自由联合体思想是对康德伦理共同体思想的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性反思与批判的视角出发,赫勒揭示出阶级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分工造成日常生活异化,进而导致以信仰危机、文化危机甚至人类生存危机为表征的整个社会异化。为克服社会异化,赫勒提出“未来社会共同体”的价值构想,旨在通过改变日常生活主体的态度、塑造个体的个性等手段来克服日常生活异化,实现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合流,从而构建起“未来社会共同体”。赫勒的“未来社会共同体”执着于人类社会共同价值的塑造,是依靠人们自愿选择和共同努力构建起来的共同体,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统一的共同体,是为全人类存在的共同体家园。赫勒的“未来社会共同体”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共同体,其对人道主义原则、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观、共同体意识的强调,为我们今天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颇多有价值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