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诗歌意境指诗歌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总的来说,意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诗歌意境作为艺术意境的形态之一,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将它与其他的艺术意境形态区分了开来,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韵味无穷、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生命律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意境这一艺术形象进行了尝试性的阐述,并以意境塑造的典范——宋元山水画为例展开,初步探讨宋元山水意境形成的原因、达到的艺术成就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3.
舞蹈作品需要体现意境美,其实现途径为:在虚实结合中塑造意境美,运用艺术手段展示意境美,通过舞台艺术营造意境美。只有将创作者的主观情感灌注在舞蹈中,把“形”与“神”、“情”与“景”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创造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虚实范畴的多重表义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文艺学逻辑理路将其系统化分类综合,结合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从六大方面全面阐述了“艺术意境的虚实相生之美”的具体表现。力求给艺术意境的虚实相生之美这一丰富复杂的审美特征以明确的解析。  相似文献   

5.
瓷器是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发明,成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本文从中国瓷器工艺的起源、真正成熟、发展及逐渐走向顶峰,论述瓷文化中的意境美和人文美,将意境、艺术与人文气息完美结合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意境涵盖中国艺术所有领域,成为中国艺术的终极追求。意境也是现代平面设计所追求的至境。现代平面设计意境的构成由作品的思想蕴含、设计师的艺术技巧、受众的理解与再创造三方面构成,其意境的创造有寓虚境于实境的方法和化情思为景图的方法,要体现出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 ,意境对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艺术鉴赏有着重要意义。舞蹈艺术鉴赏课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如何将意境“主客合一”这一艺术思维辩证法应用到舞蹈鉴赏教学中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并提出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诗歌艺术的独特性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在于他将性灵、意象、意境、韵律共同组成其诗歌的艺术整体,这使他的诗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中国新诗的发展里程中,他在探索诗的性灵美、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等方面,取得了前人没有的成就,作出了同代诗人未能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诗歌作为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重在意境的创造。从思维科学和形象描述语言学的角度,也可以看出意境存在多种意象组合结构。诗歌意境一般以静态的、单一的或多元的景物意象为主,以动态的景物、人物意象描述为辅,具有其审美的思维特征。从艺术意境和意境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家们艺术思维的发展过程,可以了解不同诗人的思维特点。艺术意境思维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从思维结构层次上来分析艺术意境,发展意境理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影音乐意境的内涵、作用及营造途径。着重阐述了精心营造电影音乐意境,就能进一步提升电影的艺术价值,增强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关目”是关于戏曲结构情节安排和构思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明代戏曲评论家品评元人杂剧和明代传奇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戏曲关目理论,这些理论在戏曲创作实践中的自觉运用,形成了他独特的戏曲关目艺术:关目新奇有趣,细密紧凑,关注人情。李渔的戏曲关目理论及创作实践,对我们深入了解其戏曲创作成就及繁荣当代戏曲文化事业,提高创作、改编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闹天宫》、《哪吒传奇》等动画电影在人物造型、动作设计、音乐与对白以及意境营造等方面成功借鉴了戏曲程式表演和虚实相生的特征,将电影与戏曲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动画电影借鉴戏曲元素的可行之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借鉴一定要适度,并要充分注意动画电影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3.
李渔戏曲叙事理论的诞生,受到明代以来叙事文学及其理论的滋育,也受到李渔自身小说戏曲兼擅的艺术思维、观众本位的创作取向、求新尚异慧而多才的文化性格的直接影响。李渔以叙事为中心的戏曲理论的形成,既是戏曲理论研究本身的发展和创新,也是近古戏曲文化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的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适用于高校文学素质教育教学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文学素质教育,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实际运用文学手段去完善个人人格。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代戏曲文献中,序跋是研究我国戏剧艺术的资料宝库,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戏曲研究资料匮乏的元代尤其如此。序跋通过介绍或评说作者和作品内容,阐述作者的理论观点,为宣传戏曲理论提供舆论支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戏曲理论的建构提供补充。另外,元代戏曲序跋文体初步涉及了戏曲的理论问题,开创了戏曲研究的一些领域,其提出的理论观点虽不够系统成熟,但却有开创之功,初步显示了戏曲理论发展的轨迹,对后世戏曲理论的建构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宣叙调是歌剧演唱的组成部分,但最初的宣叙调是一个独立的概念,是一种演唱形式。在歌剧演唱中,宣叙调的演唱是不能回避的。尽管它没有咏叹调那样优美,也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它的价值必须得到应有的承认和重视,应把它当作完美的歌剧艺术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魔笛》是莫扎特运用他一生在创作实践中所积累的全部声乐、器乐作曲技巧谱写的最后一部也是最伟大的一部歌剧。他以其不倦的努力和探寻,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各种类型的咏叹调形式来丰富了德国的民族歌唱剧体裁,为以后的德国浪漫主义大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对莫扎特在创作《魔笛》中所体现的民族性、哲理性、戏剧性、人物个性及对各歌剧体裁创造性运用加以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舞剧创作的探索阶段。舞剧《鱼美人》的音乐既借鉴了欧洲舞剧音乐的创作技法,也在民族风格应用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在舞蹈编排方面,《鱼美人》也进行了芭蕾民族化的探索,开启了芭蕾艺术中国化的道路,对中国舞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戏曲形神理论是其人物形象塑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戏曲表演在形似基础上的神似,并对戏曲的传神论作出了较为详尽的理论分析,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形神理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以来的"戏曲改良",从梁启超"曲界革命"到"五四新青年"的"戏曲改良",走了一条日趋激进的道路。爆发于《新青年》的戏曲论争,是一场自居于戏曲"门外汉"的启蒙者和旧戏维护者之间"针锋不接"的论战。从实际效应上看,新青年的激烈批判更限于话语层面的激情表述,西洋话剧虽因此获得了登陆的历史空间,但并没有就此赢得民众,而旧戏虽遭痛击却依旧走向繁盛。因此,对于五四新青年的戏剧论争应阐释适度,夸大其对于话剧的成功效用抑或指责其要为中国戏曲衰微的命运负责,都有过度阐释历史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