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倒金字塔结构是迄今为止对新闻结构模式的认识中最有新闻理论价值的发现,倒金字塔结构的显著特征是“头重脚轻”。可是判断这一结构的依据到底又是什么,传统的新闻写作理论并没有说清楚,同时,却又出现了与倒金字塔结构相对的另一个概念“金字塔”。  相似文献   

2.
朱玉华 《视听界》2001,(5):34-34
“格调”指风度、仪态。主持格调指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艺术风格。“新闻评论”节目的主持和“服务类”节目的主持应该不一样,前者沉着、老练,严谨而又轻松自如;后者亲切热情而又自然大方。“游戏节目”的主持人和“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风格当然也不同。那么,谈话类节目的主持格调应是怎么样的呢? 一、不“俗”不“雅”。包括形象和语言。节目主持人不能给观众以俗的形象,要以美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美的形象包括美的声音、美的外表。声音形象的美  相似文献   

3.
王晓东 《新闻实践》2004,(10):42-43
新闻把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许多新闻战线的老同志称其为“守土有责”。然而,编辑把关靠什么?各种各样的把关制度当然是最有效的武器,而编辑自身执行制度的严谨程度又是把关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但是,我在编辑岗位上的工作经验表明,有时候,光靠制度和严谨还不够,编辑还必须具备一种心理素质——自觉地与某些潜意识作斗争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代新闻之父普利策所言:“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某报曾经刊出过一条“本报记者”撰写的消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强调未批准国外公司在国内投资办烟厂》。而消息中报道的主要内容则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今天郑重宣布,国家烟草专卖局近期没有批准任何一家国外烟草公司在中国境内投资办烟厂。”显然,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使用的“中国境内”是准确、严谨的,消息标题中编辑所采用的“国内”是不准确、不严谨,存在着政治性纰漏的。  相似文献   

6.
尽管新闻是“易碎品”,对上好的“易碎品”,不仅让人爱不释手,即使已经“碎”了也会让人留恋和怀念。我在回顾和翻看那些获奖的新闻作品时发现,这些受读者和新闻行家好评的佳作,几乎全是标题起了重要的作用。新闻标题与其他文章的标题相比,变化多端,也最丰富多彩,因而也最有利于作者和编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严谨写作态度。作为编辑,我们在拟制一个好标题时,也需要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追求。这就需要在编稿时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出发,寻找它…  相似文献   

7.
记者在新闻采访及其他社会活动中,不能忽视自身风度问题。这在同业竞争激烈的西方新闻界,表现得尤为显著。在新闻活动中,记者应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有意识、慎重地利用动作语言,不断培养自身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双方的沟通。  相似文献   

8.
“脏乱差”的含义“脏乱差”一语虽是从“文明礼貌月”借来的,用以概括目前新闻语言中的弊病却相当准确形象。治理新闻语言的“脏乱差”,目的当然是求其反面:治“脏”以求语言纯洁,治“乱”以求语言规范,治“差”以求语言出色。现在我们很有必要确定一下“脏乱差”的具涔含义和具体范围,这样才能明确重点,对  相似文献   

9.
所谓“农家新闻”,就是报道农户家庭中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人物或问题的新闻。研究县市报的特色,不可不研究“农家新闻”。地市县报和各级农民报都十分注重采编“农家新闻”。即使是中央、省级党报也不乏“农家新闻”的一席之地。作为最接近农户且真正能“飞八寻常农户家”的县市报,更是把“农家新闻”请为“座上宾”。“农家新闻”的特征毫无疑问,“农家新闻”应当具备新闻的共同属性,讲究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搞”新闻     
陆高峰 《声屏世界》2010,(10):68-68
近来常看电视新闻.不知怎么联想起这个“搞”字。按说新闻是很严肃的,事关国计民生.可是看了某些新闻,着实觉得是“搞”出来的.而不是用严谨的态度制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解雯昕 《新闻世界》2013,(7):303-304
【摘要】“文人论政”是近代中国报刊史上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启蒙。本文试从分析“文人论政”的定义及缘何消逝、“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及现状入手,针对现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旨在从“文人论政”的精华中发现对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闻特写”的写作特点是,借用电影特写镜头的表现手法,将新闻人物或事件富有特征的片断、镜头和瞬间定格放大,生动形象地加以再现。新闻特写的开头,应具有立即引人入胜的功效。一般说,特写的开头有三种基本形式: (一)场景式新闻特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生动集中,现场感强。场景式的开头,强调对现场的细致描绘,将人物、事件置放其中,能迅速“切入”事件描述、发展的高潮。如《“飞天”凌空》一文的开头,是如此生动逼真地记录了中国姑娘吕伟跳水前的美妙刹那:“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头顶飘浮,飞鸟  相似文献   

13.
治一治“亚新闻”传染病杨思迅在当今的报刊上,一些奇闻趣事时有传播,人们兴味盎然,甚至街谈巷议。这是新闻传播媒介注意可受性的可喜景象。然而,有些“新闻”是否具备真正的新闻资格,却常常令人生疑。不妨信手拈来,请看1993年6月26日某报四版的一条“新闻”...  相似文献   

14.
负面新闻信息的特征 负面新闻信息是自然界运动和人类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一种状态。负面新闻信息作为“新闻信息”大家族的一员,自然具有新闻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新颖性、重要性、共享性、储存性等“共性”特点。它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大体上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背向性 背向性是负面新闻信息最显著的特征,是指新闻信息所释放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是消极的,与人所从事的促进社会发展活动目的背道而驰。如同黑暗尾随于光明一样,消极的行为总是与社会积极的正向实践活动处处相违,鲜明地表现出其释放的信息背向性…  相似文献   

15.
新闻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真实”。一档优秀的新闻谈话节目首先要有强大的公信力,选种公信力是连立在对新闻事实的充分尊重和作为新闻传媒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基础之上的。不讲求“真实性”的新闻谈话节目,自然就没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新闻”(德文NeugikeitNeue或英文news)以及与这个概念相近的消息、情报、通告、公报、趣闻等等词汇,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在他们的通信中,“这里有许多新闻”、“没有什么新闻”、“告诉你一件新闻”①等等一类话,随处可见。尽管他们频繁地使用“新闻”这个概念,但对它含义的把握,是严谨、持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活是绚丽多姿、纷繁复杂的,而新闻报道就其性质和篇幅来说,又总是有限的,它只能够反映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一块礁石”、“一朵浪花”。新闻记者总是选取新闻事实中最有价值的素材,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例,在其表现形志上总是不全的。作者在写作时就是要以反复提炼的新闻素材的“不全”达到“完全”的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新闻业的参照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锋 《新闻记者》2003,(5):32-33
“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及其特征“新闻专业主义”是在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的、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它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在实现媒介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性和客观性。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把关人在作必不可少的抉择时,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进行取舍,当批评社会和国家时…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是发生并已形成的旧事物,相对于档案的“旧”,新闻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新”,一新一旧,貌似风牛马不相及的东西,实则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新闻,美国人约斯特将其定义为:“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也就是说新闻不是局限于新近发生的事实,而应将视野拓展开去,以事和史为题材,  相似文献   

20.
写新闻作品常常要写到新闻人物的外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肖像描写。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身材、体型、高矮、容貌、姿态、神情、音调、风度和服饰等。好的肖像描写是传神的,我们看到以后,你不说他是谁,也能把他认出来。这就是说,不仅要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还要把人物内在的气质表现出来,才能给人以立体感。新闻人物的肖像描写既要仔细观察人物的外部特征,特别是抓住人物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来写;又要对人物的声音、神态、性情等加以描绘,新闻人物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