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化中的音乐研究"这一定义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梅里阿姆在其著作《音乐人类学》专著中首次提出的。这一定义要求民族音乐学工作者在对民族音乐学所涉及的音乐事象进行考察时,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考察来探讨其音乐现象后面的文化内容,从而达到揭示音乐文化本质的目的。文化的角度在学科研究中作用巨大,是进行多方位考察,多侧面研究的基础和依据。而"文化中的音乐研究"为民族音乐学学科观念的确立,学科理论的完善,研究方法的改进,研究领域的拓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田野调查方法是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研究的标志性方法,田野研究范式的发展为中国的科研带来了新的方式.本文对"田野调查"的内涵、特点及其基本原则和运用程序进行了阐述与剖析,并对民族教育研究的特点进行了简要说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田野调查方法对民族教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就是将其综合化与民族地方音乐融合,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音乐教学综合化与民族地方音乐融合,有利于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音乐,能激发学生尊重艺术情感,促进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提高音乐鉴赏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同时,充分发挥本土民族音乐以外学科始终为民族音乐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民族共同聚居与发展,形成了新疆民族多源生成、多元并存的文化体系和形式多样、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也呈现出多样性发展趋势。通过田野调查、个案研究,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视角,探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以民族体育项目-摔跤为范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认为将摔跤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较强的锻炼价值;能充分满足各族学生的学习需要;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中应建立一种尊重差异、和谐共生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多元文化教育更有利于新疆多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使少数民族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得以传播和传承。  相似文献   

5.
在音乐教学中的舞蹈形体训练,是使学生懂得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训练音乐学专业学生基本的舞蹈体态,逐步提高学生在音乐表现中融进舞蹈动作的节奏性、协调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结合教学实践,分别对西方音乐史教学中两个重要的教学模式进行论述。强调既要加强对音乐本体的分析,又要将西方音乐艺术放入其生长的背景与文化环境中来观察。这两种讲授西方音乐史的方法应在教学中被同步实践。  相似文献   

7.
红色音乐的创作依赖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与民族兴衰密切相关。将红色音乐融入到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里,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服务育人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其成才为国的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刀郎舞在团体操中应用的研究,刀郎舞动作规范、刚劲有力,上肢幅度较大等特点适合团体操创编要求,为刀郎舞在团体操中应用奠定基础.运用文献资料、影像资料分析、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刀郎舞在团体操中的整体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我国与我区目前团体操中应用刀郎舞的情况,并对刀郎舞在团体操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前景做出了结论与建议,刀郎舞在团体操中的应用可更多了解维吾尔族民族文化,并挖掘与发扬新疆本土民族文化的精髓,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9.
苗族服饰的生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服饰的现状和发展由它所处的民族文化生境所制约,从对昌宁县苗族服饰目前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田野调查中,可以发现其既有存在的基础,但又面临着诸多困境,苗族服饰文化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获得持久弥新的生命力,必将有赖于与之相协调的民族文化生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中,改变教学方法与转变学习方式尤为显得重要.长期以来,西方音乐史课教学存在着填鸭式教学与“学会学习”之间、知识点与思维能力培养等矛盾.为很好地解决这些教与学的问题,探讨教师在西方音乐史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民族音乐学方法论观念,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共时与历时”的主动思考与理性分析,加强对知识的深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讨论的意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民族声乐是特定的表演形式之一,而且具备着专业性强的特点。这是一门独立且具备着个性化的音乐学科,只有当学生掌握扎实的表演技巧,并了解作品故事的梗概,掌握作品情感的表达时,才能实现将背后的民族文化内容深深地挖掘出来,这样在表演的过程中,才会有好的艺术效果。在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而戏曲表演技巧的使用最为常见,也是与民族声乐演唱能够完美融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永兴县板梁古村元宵节“倒灯”为田野个案.通过描述板梁“倒灯”的活动流程,捕捉其文化特征,并对“倒灯”的价值与功能进行阐释.研究表明:板梁古村“倒灯”习俗是当地元宵节的重要活动,其古朴的原生态特征和活态体育人文遗产特点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板梁“倒灯”习俗是民间体育传承的载体,“倒灯”仪式在村落社会中具有文化教育和乡土社会安全阀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依据仪式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岷江上游黑水河流域的藏族、羌族铠甲舞开展田野调查,研究认为羌族战士在出征仪式和战后丧葬祭祀时会跳名为“哈日”和“克西格拉”的铠甲舞,“哈日”的曲调激昂有力,内容多是鼓励武士英勇杀敌、胜利归来;而“克西格拉”音调低沉,反映对战死沙场壮士的怀念和颂赞.而黑水县的嘉绒藏族也会在壮士出征前身着牛皮甲,跳藏语称作“卡斯达温”的铠甲舞.铠甲舞在阿坝州藏羌聚居区流行,说明其英勇好战、信仰虔诚的长期民族战争传统.铠甲舞除具有歌舞的基本功能外,其社会功能还体现在祭祀仪式与神圣符号、尚武精神和社会整合、借助武舞仪式和形式宣泄情感.在现代化发展浪潮的冲击下,藏羌铠甲舞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依据参与式发展方法对其保护已迫在眉睫,民族特色的保存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当下,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音乐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在音乐教学中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开展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教学研究,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将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继承传统文化,宏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各民族的歌咏曾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文化兴事,也是各民族文化极其重要的载体,它的发展、变迁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罗城是仫佬族的聚居地,它孕育了丰富的仫佬族文化,其歌咏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文章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罗城具有代表性的歌咏文化兴事和人物进行研讨,使人们更好地了解那里的歌咏文化.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高校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优势,而田野民俗课堂演述实训教改旨在反思和转换当前高校民俗学教学单维生硬讲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鲜活民俗文化的亲身感受和体悟,训练其初级民俗田野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从而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研究性学习新模式,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民族音乐学学科的产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音乐的发展格局.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系为例,针对其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民族地区高师民族音乐学专业建设必须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应通过确立学科建设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加强学生的对外交流学习,紧缩招生规模,课程设置彰显特色,以期建立一个立足本土、扎根传统、面向时代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笔者多年的研究生教学与田野调查的实践活动,就历史学田野调查及其特点、具体调查步骤以及如何将田野调查与研究生教学相结合进行论述,从而丰富研究生教学,使研究生在实践中更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并能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南涧彝族是澜沧江流域彝族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调查小组对其进行了实地田野调查,对该地区的彝族文化有了总体认知。文章从调查概况、调查主要内容、调查中发现的存在问题、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等角度,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化人类学,民族吏学,体育吏学,体育理论等学科原理,结合田野调查、背景分析、比较分析阐述了梅州客家地区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特征。认为梅州客家地区传统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它与客家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传统意识形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