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政协宪草",台湾学者承认它的存在,认为其是1946年宪法的蓝本,而大陆学者对此并不认同,甚至认为所谓"政协宪草"是不存在的。考诸史实可知,"政协宪草"是1946年2月至4月期间,由国民党、中共、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方面的代表组成宪草审议委员会,修订《五五宪草》过程中,形成的一份讨论记录稿。由于"政协宪草"只是一份记录稿,因此当初中共和民盟不承认它具有宪法草案的性质。但是,1946年底国民党召开制宪国民大会时,又以"政协宪草"为底案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以来,当年宪审会的参加者先后公布过几个不同版本的"政协宪草",但学界的研究只注意到其中一个,实际上还有三个。这些版本内容具有一致性,和1946年宪法的精神也基本一致,但价值不同。应特别重视其中的"《再生》版"和"陈启天版",因为它们才是迄今为止"政协宪草"最恰当的版本。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社会各阶层纷纷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吴经熊受命为宪法起草委员会副委员长,个人主持起草《吴氏宪草》,尽管国民党政府没有完全采纳其主张,但是《吴氏宪草》对宪政、民主制度的积极探索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崔学森 《历史档案》2017,(2):109-117
日本人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案》是清廷秘密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目之一,俞江、尚小明和彭剑等学者围绕此书展开数次争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大清宪法案"全文译本和节译的1—4、8、10—11条法理说明档案,仔细研析,可以确定其进呈始于宣统二年(1910年),亦可窥见翻译者、度支部员外郎李景铭的制宪倾向。笔者复在日本阅及《大清宪法案》,将其与未定稿抄本《大清宪法案理由书》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细读两书例言,可以澄清上述学者争论的"稿本"与"抄本"以及北鬼三郎是否为"著名宪法学家"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案》是清廷秘密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目之一,俞江、尚小明和彭剑等学者围绕此书展开数次争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有"大清宪法案"全文译本和节译的1—4、8、10—11条法理说明档案,仔细研析,可以确定其进呈始于宣统二年(1910年),亦可窥见翻译者、度支部员外郎李景铭的制宪倾向。笔者复在日本阅及《大清宪法案》,将其与未定稿抄本《大清宪法案理由书》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细读两书例言,可以澄清上述学者争论的"稿本"与"抄本"以及北鬼三郎是否为"著名宪法学家"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1940年5月27日,广东省中区抗战前哨新会临时县治天亭圩,出现一份四开四版的铅印小报——《新会战报》。它是由中共新会江南区工委直接掌握领导、以国民党新会县政府名义发行的一份地方小报。这份小报,在十分困难复杂的情况下,坚  相似文献   

6.
1945年,“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祖国光复,中共吉林市特别支部接管了伪满《康德新闻》吉林分社遗留的设备,于同年10月10日出版了《人民日报》创刊号,周六刊,发行千余份。1946年5月28日,全体工作人员随军撤离吉林市。秋季,作为中共吉林省委机关报,更名《吉林日报》,后与《长春日报》合并,就是现在《吉林日报》的前身。佳木斯《人民日报》诞生于1945年11月下旬。当时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员会成立,接收了国民党市党部《佳木斯民报》,正式创办《人民日报》,周六刊。1946年5月,《人民日报》改为省委机关报,更名为《合江日报》。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  相似文献   

7.
每月推荐     
·文学艺术·《演说经典之美》作者:孙绍振版本: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版定价:38.00元本书为孙绍振教授在东南大学的讲座,根据录音记录稿整理、  相似文献   

8.
1946年9月,在河南开封诞生了一份八开两版的《中国晚报》。报纸内容主要是发表省、市地方新闻,同时也发表一些小言论及街谈巷议之类的短文。由于经济枯竭和政治上的压力,于1947年3月停刊。虽然它的寿命很短,但它在当时开封的民主革命运动中,却有着一些值得追念的战斗片断。当时开封已有大大小小报纸八九家,除了国民党河南省  相似文献   

9.
<正>《人民日报》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原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1946年5月15日创刊,7月1日毛泽东亲笔题写报头。1948年6月15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为中共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并为代中共中央机关报。1949年8月1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其中,在新中国开国大典期间,登载涉及仍处于国民党统治区的云南报道计41  相似文献   

10.
1945年,“八·一五”抗日战争胜利,祖国光复,中共吉林市特别支部接管了伪满《康德新闻》吉林分社遗留的设备,于同年10月10日出版了《人民日报》创刊号,周六刊,发行千余份。1946年5月28日,全体工作人员随军撤离吉林市。秋季,作为中共吉林省委机关报,更名《吉林日报》,后与《长春日报》合并,就是现在《吉林日报》的前身。佳木斯《人民日报》诞生于1945年11月下旬。当时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员会成立,接收了国民党市党部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是一位学者、诗人,民主斗士。1946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在1947年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出版时,郭沫若、吴晗、朱自清、叶圣陶写了序跋和编后记,对闻一多做了很高的评价。吴晗评价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民主的笃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共产党《团结报》每天在全国各地印出15种版本,每种版本有76版,其中4版是地方新闻。从读者的数字来说,《团结报》是意大利第三大报。它的星期刊叉是意大利星期日报纸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超过了100万份(意全国人口为五千六百多万人)。  相似文献   

13.
当年《大公报》不赞成国民党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也不拥护国民党制定的宪法。1947年12月26日的社评说:“这部宪法最大缺点,还不在它本身,而是这次的制宪国大缺少了一个和平团结的规模。一个主要的党派未参加,而半个中国还在打着内战,因此大大减损了这部宪法的尊严性。”那么为什么胡政之又去参加“国大”呢?据周恩来1946年12月在延安的报告,说:“关于‘国大’,有些无党派的人被蒋  相似文献   

14.
1946年10月10日,《新民报》南京版正式复刊。当时,南京市在国民党社会局申请登记的报刊已有200家,其中有日报十余家。报刊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新民报》南京版复刊后,以其在编辑业务上的特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发行量逐步上升,很快成为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民营  相似文献   

15.
李跃群 《新闻前哨》2012,(12):80-81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向海外发行的英文期刊《中国文摘》(China Digest),1946年12月31日在香港出版,其前身是1946年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刊物《新华周刊》(New China Weekly)。这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向世界宣传中国革命的唯一刊物。  相似文献   

16.
1946年6月,国共内战全面爆发.7月5日,胡适回国抵达上海,7月29日回到北平,9月20日正式接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回国,在知识分子中、在中共方面引起一些反响.胡绳于1946年8月发表<新文化运动的根、枝叶和所需要的阳光--为欢迎胡适先生回国而作>.文章认为,胡适是一个"有贡献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学者",是一个"历史上有功绩,而又不与朽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学者","在人民心上总是能保持受尊敬的地位的".  相似文献   

17.
《观察》周刊是民国时期一个著名的政治性刊物,筹备于1946年3月,诞生于同年9月。它以高级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在近三年的时间里,以思想和言论的力量在知识界产生很大影响,成为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主要言论阵9也。1948年底被国民党查封。《观察》周刊当时不仅出了上海版,而且出了台湾版、西南航空版,发行到台湾、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在战争的环境里,发行量超过十万份。《观察调刊创办人储安平,希望自己能办一份类似英国《泰啥士报卿样的报纸,靠言论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关于这份杂志的档案,我馆藏有该社几份未经公开过…  相似文献   

18.
蒋含平 《新闻记者》2006,5(9):70-72
1946年9月,储安平在上海创刊《观察》周刊,至1948年12月25日被国民党查封。该刊共出五卷(满24期一卷,第5卷仅出18期)。《观察》是一份纯粹的同人刊物,资金由储安平的一批“多以教书为生”的朋友集股而成,主要经营管理者是储安平。其时,储安平正在复旦大学任教。就是这样一个势单力薄的刊物,却在40年代的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最高发行量达到10.5万份(包括华北航空版及台湾航空版)。  相似文献   

19.
有的人谈论人权、宪政总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等概念连在一起,我认为他们把"宪法问题"过于"政治化",忽略了宪政价值的普遍性"中共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中共也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中共自己也在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活动。"30年前,面对"执政党与宪法的关系"这个问题时,主持宪法修改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用这三句话来概括。30  相似文献   

20.
国际上普遍承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档案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性.在我国则有一些学者对此持有异议,认为不该给予这么高的评价.安徽师大的王茂跃同志就为此写了好几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更是直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宜中国化",刊登在《山西档案》杂志1997年第6期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