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8世纪,在英国拥有家族地产是一种主流社会风气,它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地产占有及支配方式。家族地产由土地和住宅两个部分组成,两者所承担责任各有不同,但都已超脱单纯经济作用。在父系观念、家族保障思维影响下,家族内部形成以直系继承者为主体、其他家族成员为旁支的地产权益分配形式,并对家族主要地产进行保护。家族地产造成英国土地逐渐集中在大土地家族手中,他们对土地采用消极占有态度,这既不利于土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地产资源在市场中多向流动。  相似文献   

2.
《河北自学考试》2006,(9):14-15
一、简答题1、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答: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土地法制管理包括土地纠纷、土地法制与土地监察和土地经济管理,以上四部分内容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土地档案的作用。答:①土地管理档案是确定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井冈山土地法》最早将中共土地政策和农民土地斗争经验定型为土地法规;在《井冈山土地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兴国土地法》和《修订〈土地暂行法〉》,修正了《井冈山土地法》的“三个原则错误”;《井冈山土地法》既标志着封建土地法制的开始崩溃,亦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土地法制的开始建立,因而开创了中国土地法制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土地法》是70多年前湘赣边区农民土地斗争经验的结晶,中共土地政策的规范定型。它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土地革命的成功预演,标志着封建土地制度的开始崩溃和新民主主义土地法制的开始建立。《兴国土地法》正确解决了没收土地的对象问题,《修订土地暂行法》标志土地所有权问题的正确解决,两部土地法基本确立了新民主主义土地立法的根本原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则体现了空前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相似文献   

5.
宪政制度是在私有财产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土地法的历史演进,不仅反映了自身的发展变化,也能从中把握宪政共和在英国孕育成长的过程。封建地产制度直接塑造了英国的议会制度并且保留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中世纪晚期的产权革命又将资产阶级推上了历史舞台,最终促成了宪政共和制度在英国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农民土地权利的发展是英国社会转型时期个体权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前一阶段相比,15-16世纪英国农民的土地保有状况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农民占有土地的法律保障性提高、土地处分权进一步扩大.这些现象都表明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已在向所有权趋近.农民土地权利的发展,使得土地作为商业资本进入流通领域成为可能.这对于日后农业技术的进步、土地经营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土地立法是苏维埃政权最重要的立法之一。苏维埃政权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土地暂行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等在中国历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这些土地法令基本上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肯定了农民分配土地的神圣权利,代表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总结出了一条“土地法令是解决土地问题的最好保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8.
近代早期英国开启了一场从模糊的混合土地产权到明晰的私人土地产权的变革,这场以圈地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变革,对当时仍是以土地利益为核心的英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基督教神学思想、共同体思想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16世纪英国涌现了一股反对圈地的社会舆论。随着17世纪个人自由和个人财产权利成为社会的核心理念,社会舆论逐渐转向支持圈地。17世纪中叶,英国废除了封建土地保有制,私人土地产权初步确立,关于圈地的舆论从此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一些人认为英国以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只是有利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而给农民带来了灾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雅各宾派的土地法既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废除了一切封建义务,又使农民得到土地。因此,英国的这种做法与法国相比,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其实,英国采取圈地运动的方式解决土地问题,符合当时英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是历史的选择,并不存在保守性。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建立资本主义的农场和牧场,是由英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14、15世纪以来,英国传统手工业制呢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工场手工业中最X发达的部门…  相似文献   

10.
1846年英国废除了土地贵族坚守的最后堡垒—谷物法,谷物法的废除是英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谷物法的废除加速了英国自由贸易时代的来临,沉重打击了土地贵族势力,助成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在19世纪英国的历史中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动产与不动产的内涵虽然完全相对,但在不动产评估中动产权益却通过部分权益对不动产的价格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评估附临时建筑或违章建筑的被拆迁不动产、附公共健身设施的不动产、高压线下土地的估价等要充分考虑不动产权益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调整房地产领域的法律法规规定,城镇国有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地上物的所有权属于用地者,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地上物的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法律制度的此种设计模式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弊端,理论上也存在难以阐明的障碍,实有修改之必要。为平衡保护土地所有权人与土地使用权人的权益,应借鉴大陆法系的地上权制度,规定土地所有权人欲取得地上的所有权,须以市价补偿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物权法理论和国际通行做法,不动产登记应当以土地权利的登记为中心,由统一的机关进行。而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却被分散在各个不动产行政管理部门。刚出台的《物权法(草案)》也未对这种罕见的“分头登记”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对策。《物权法(草案)》为什么要回避如此重要的问题呢?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不动产登记领域内的部门利益已经根深蒂固,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国家的立法权。更为严重的是,这种不动产的“分头登记”已经阻碍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信托制度之原形的用益权,曾被视为英国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最有力的工具。13-16世纪初,用益权通过干预土地的流转及再分配和破坏领主在土地上的封建附属权利的方式,造成了英国民众财产(主要是土地等不动产)处分方式的巨大变化,对当时乃至后世的英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断上涨的房价说明房地产市场已经是失灵的市场,究其失灵之因,主要源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既得利益",同时也创造了房地产商的"垄断利润",这必然导致高额的房价。政府规制是解决房地产市场失灵的主要方法。只有把政府规制措施从"宏观调控"的框架内剥离出来并纳入《反垄断法》的范畴,才能有效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  相似文献   

16.
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问题的法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立法、执法、守法等原因,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在全国许多农村遭受程度不同的侵犯,而且难以得到行政救济,更缺乏制度保障.当前应破除落后思想的束缚,建立有效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制度,将男女平等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资本多数决"原则的确立与实施使中小股东在的公司利益格局中处于弱势,我国现行<公司法>侧重于公司外部关系的调整,缺乏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具体规定.本文拟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比较,结合我国实际现状,提出对我国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协调模式,以求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地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应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公平与效率相统一、保证农地资源优化配置、激励与约束机制有效性、农地制度模式多样性的原则。完善与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农民农地所有权的保障体制,构建农地产权有效运营机制,完善与创新农地经营制度和宏观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与农地制度变革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越来越迫切,特别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开始寻求新的融资方式。因房地产夹层融资兼具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双重特性,在我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应该完善《公司法》中对一人公司的规定及权利担保的规定,从法律上承认优先股的地位,借鉴债权人制度解决贷款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从立法的角度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法律关于共有的定义不适应共有形式多样化的需求,应当予以删除;用益物权的客体,应当包括权利;为保护不动产使用人的生存利益,相邻关系的主体应包括各种使用人,即便是非法占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