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的气质和品位,它的特质蕴涵于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之中,挖掘并彰显、构筑城市历史文脉,是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关键。"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或者说"城市文化个性"是一个城市文化形象定位的基本依据。黄冈城市文化传统中最典型的个性特色是名人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精神传统。因此,黄冈市在定位和塑造城市文化形象的过程中,应以名人文化为核心,塑造"中国名人之城",并分别打造县(市、区)城市名人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经营的无形资本,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形象塑造要硬形象和软形象并重,突出城市的个性特色,构建丰富的形象内涵.赤峰城市软形象的塑造,要从赤峰的实际出发,实施差异化战略,突出赤峰绿色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旅游城市的个性特色,着力塑造包括文化形象、旅游形象、政府形象、市民形象在内的赤峰形象.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经营的无形资本,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备件.城市形象塑造要硬形象和软形象并重,突出城市的个性特色,构建丰富的形象内涵.赤峰城市软形象的塑造,要从赤峰的实际出发,实施差异化战略,突出赤峰绿色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旅游城市的个性特色,着力塑造包括文化形象、旅游形象、政府形象、市民形象在内的赤峰形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CIS(CITY IMAGE SYSTEM城市形象系统)专业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定位、传播等理论体系,分析了目前国内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识别的实际案例,并期望从中寻求目前国内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的普遍规律和存在的误区,从而切实有效的理解和挖掘出城市精神,探索地域特色的城市个性品牌形象的建设之道,进一步推动城市软文化产业链建设.  相似文献   

5.
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目的地已步入形象竞争时代,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归纳分析了惠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四大支撑要素:绿色环保的城市生态,名人与名城相辉映的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客家地域文化以及颇具特色的城市经济。在此基础上,文章采取比附定位法,将惠州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岭南人间天堂"。这一定位策略源于惠州同另一座山水型历史城市(杭州)的可比性,又同惠州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人地和谐的生态环境相吻合,还折射出其经济迅速发展、市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现状,基本涵盖惠州城市特色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7.
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旅游形象已经成为市场竞争制胜的有力武器,研究内容的趋向性日益明显,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特点捕捉得愈来愈准确,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设计模式。但在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中还是表现出了以下问题:区域形象替代城市旅游形象、区域背景资源争用、旅游形象口号指代不明、忽视了旅游形象感知主体的多元性、旅游形象设计时横向比较研究少。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时需注意合理定位城市职能,兼顾旅游导向性;基于城市的特色,把握城市的“可读性”和“可意象性”;延续历史剖面,寻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的亮点;凸显民族文化截面,展示形象符号;突出以人为本,倡导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了黄石的城市营销战略,对黄石的城市定位、城市品牌及形象进行了设计,主张将黄石打造成轻工业发达、制造业闻名的宜业城市,打造成商贸、物流繁荣的宜商城市和山水园林俱备、生态友好协调的宜居、宜游城市。根据这个定位,黄石应努力打造三种类型的城市品牌:经济型城市品牌,重点围绕名企、名品展开;旅游型城市品牌,重点围绕原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展开;文化型城市品牌,重点围绕矿冶文化展开,最终塑造黄石"矿冶之都"、"轻工之花"、"江南明珠"的城市形象。为保证黄石的城市营销效果,从策略上要开展内部营销、全员营销、整合营销、持续营销和网络营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石家庄城市发展历史的追溯及对城市文化定位影响因素的分析,认为石家庄文化形象应定位于:河北省政治、文化中心,科学、教育、体育、卫生和艺术中心,优美的园林城市,国家旅游名城,健康之都,商贸名城,应通过城市文化资源整合和城市景观要素的优化,提升文化中心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发展是新世纪的热潮,而城市旅游业日益成为城市经济的主要组成,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则是当前我国城市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对城市旅游形象及其定位研究进行了初步梳理,结合武汉市的案例探讨了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的影响因子和历史演进,并且借鉴相关理论、结合各种方法,从多学科、多角度研究了武汉市旅游形象定位和提升的内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扬州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以扬州为例,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探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文化旅游开发。通过分析扬州名城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基于文化生态理念的扬州名城文化旅游开发原则和开发重点,从而促进名城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桂林文化游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的思考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林以“山水甲天下”誉满全球,又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将桂林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是全市和全国人民的心愿。桂林的建设不能忽视丰厚的历史文化。保护并有选择性地恢复历史文物古迹,兴建历史文化博览城,充分发挥历史文化旅游博物馆的作用,加强历史文化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开发出桂北五条历史文化线路,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及遵循旅游发展中的历史文化性,将为创建现代化国际旅游名城开辟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体系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是保护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文化性原则、独特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指出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开发应是以观光旅游为核心,文化旅游为重点,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度假旅游等为辅助的旅游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小城市的镇江、扬州旅游业要在竞争中提升,可寻求以长三角文化休闲后花园形象进行城市旅游合作,利用工业旅游、餐饮、事件旅游、建筑文化、亲水娱乐、夜间娱乐、特色商品等旅游元素展开一系列合作,并采取相应对策,共建旅游双子城。  相似文献   

15.
作为商业文化核心,历史文化名城的老城区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老城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流失。以宜宾为例,在分析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宜宾文化旅游特色定位应该立足于城区四大主题文化,并提出了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文化旅游的立体打造的思路及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临沂水资源丰富。近几年已开始对主要河流进行了改造和旅游开发,但是对市区滨河景区的旅游开发深度不够。对滨河景区进行旅游深度开发既是临沂旅游业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打造自身特色的需要,也是适应旅游产品创新和升级的需要。对,临沂滨河景区进行旅游深度开发,首先要在核心区域建设标志性景观,打造城市游憩商务区;其次要丰富水体旅游产品,提升城区旅游吸引力;注意营造亲水空间,实现游憩和旅游功能一体化;同时,要重视水文化和历史文脉的挖掘。提升滨河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还需扩大旅游宣传,加强市场营销以及完善交通网络等。  相似文献   

17.
太原杏花岭区文化资源作为历史名城太原历史记忆中最全面、最重要的载体,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虽然在城区开发与改造过程中同样面临文物遗迹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困境,却依然在现代城市空间格局中顽强地保留着太原历史记忆的整体轮廓,在人们不断呼吁和抢救中以全新的姿态展示太原本来的风貌,给人们的休闲生活和文化旅游活动带来原汁原味的市井文化享受,进而使杏花岭区凸显出历史文化区、休闲旅游区和中心商务区的特色,则是杏花岭区未来的愿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襄樊城市军事名城、文化名城、商贸名城、旅游名城、山水城古风公园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把襄樊建成"世界级的旅游景观城市"的战略和战术等框架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生态智慧城建设是目前我国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其建设核心是把生态特征和智慧特征融为一体,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并利用综合手段,构筑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空间。运城生态智慧城建设在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提出了"文化为魂"的建设理念,提倡发展智慧旅游产业,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但目前建设中还存在盐文化主旨表达不足,盐池山水格局体现不够,盐文化旅游产业带动性不强等问题。今后,运城生态智慧城应注重从盐文化挖掘、盐池环境再现和盐文化再生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20.
历史文化名城天水市,具有数量丰富、类型众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品位高、无可替代的旅游文化资源,并通过层次分析方法评价了这些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结果显示天水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占比最高,其中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尤为突出.藉此,提出了加强部门调控作用,完善文化旅游线路,强化宣传促销,积极发展旅游文娱演出业、旅游文博业和旅游影视业等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业发展构思,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发展探寻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