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刚刚当选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回答了记者关于政府官员如何处理和媒体关系的提问。笔者对王市长“老百姓应允许官员说错话”的说法十分赞同,但同时又认为,在现行的政府官员管理体制下,即使老百姓“允许官员说错话”,官员拒绝媒体采访的现象恐怕还是很难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十一届三次会议结束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记者会上遇到一个非常"不友好的问题"--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说,"有美国官员、分析家以及媒体认为,在去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国代表团表现傲慢,温家宝总理您本人甚至拒绝参加一个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若干国家元首或首脑参加的重要会议,这令与会各方感到失望和吃惊,您对此作何回应?您如何看待哥本哈根进程?"(参见中国政府网站)  相似文献   

3.
沈广彩 《新闻窗》2010,(6):75-76
在政治新闻报道中,媒体与记者的博弈是对记者而言,政府官员是其最为期待的采访对象,大到政策法规的解释,小到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官员的回答无一例外地代表了某个政府职权部门的看法,作为官方话语,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于是,记者无不挖空心思想从官员处获取“我想知道的”:怎样让记者按照“我设想的那样”进行报道.也成为官员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民主是个好东西,不是对个别的人而言的.也不是对一些官员而言的:它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的。坦率地说,对于那些以自我利益为重的官员而言,民主不但不是一个好东西,还是一个麻烦东西,甚至是一个坏东西。试想,在民主政治条件下,官员要通过公民的选举产生,要得到多数人的拥护与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由于两年来广州楼价的快速上升,“房价”、“楼市”等话题备受关注,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媒体、消费者,都在努力探讨影响房价上涨的各种因素,有人说:楼价上升的罪魁祸首是贪得无厌的开发商;有人说:楼价的上升应归罪于政府不当的宏观调控;但人们普遍忽视了一个因素,那就是媒体力量对楼价上升的实质影响。  相似文献   

6.
沿着建设“责任政府”和“官员问责制”的轨迹.如何考核政府及官员的政绩得失.成为各地竞相探索的课题。这种评价正逐渐显露的刚性.让官员们不得不为之怵然。  相似文献   

7.
2012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被问到官员和记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时,他表示,国家的政策需要通过记者传递给公众,而公众监督政府则是通过各方面。其中包括记者。他强调,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要适应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时代,要乐意或者主动地和记者接触,请他们来传递政府的打算;同时也要乐意地接受记者的监督,官员要修养他的新闻观或者媒体观。  相似文献   

8.
黄斌 《声屏世界》2005,(11):56-56
近年来,为加强对官员的考核考察,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面,各地热衷于邀请媒体介入监督。于是,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传媒上,公开述职,公布手机、电话号码,承诺服务内容,甚至选提领导干部、接受评议意见等等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媒体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员的考察只唯“上”的陈旧理念,在象征公正的摄像机下,官员的一言一行能得到较好的监督,能督促官员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其积极作用必须肯定。  相似文献   

9.
从顺应民主政治发展、促进社会发展和满足受众知情权的角度看,媒体破除官员报道的旧思维势在必行。如果从广义上说,有官员名字出现的报道就算官员报道,那么此类报道在媒体中随处可见。如果从狭义上说,能体现官员生活、个性、喜好及其他特点的报道才算真正的官员报道,那么此类新闻在当下是凤毛麟角。偶尔有个落马官员私生活的新闻通讯或特写  相似文献   

10.
侃洋人     
冯骥才  小田 《出版参考》2005,(10):15-15
魅力 在美国,幽默感往往是一个官员是否有魅力的标准之一。人说笑话时,心里保持最松驰状态。学者在讲坛,官员在会场,如果能妙语如珠,引得人捧腹大笑不已,必定是气度和智能非同寻常。如果一本正经念讲稿,脸上肌肉抽筋般地僵硬,听者听得厌烦就离席而去,决不肯硬坐在那里打瞌睡,或心猿意马,思维跑到千里之外。他们不勉强别人,更不勉强自己。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16日《法制晚报》载:该报记者根据媒体披露的2009年官员雷人之语,选出其中10条被提及次数最多的官员语录。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替谁说话”,河北承德镇干部史国忠面对上访群众时说“要跳就去5搂”等入选。记者注意到,上述官员说出雷人之语,大多是在就民生问题接受群众提意见或媒体记者采访的场合。  相似文献   

12.
《青年记者》2012,(33):8
各级官员经常出现在版面上、镜头中,但这样的报道是真正的官员报道吗?真正的官员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从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发展和满足受众知情权的角度看,媒体怎么破除官员报道的旧思维?在官员报道中,媒体可以发挥的空间在哪里?以上这些问题,可以说是老问题。但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已成共识的今天,  相似文献   

13.
龙婧 《新闻天地》2010,(7):21-22,65
江西国土厅掀起反腐风暴.三名副厅长和一大批市县国土部门官员落马。虽然说,国土部门是当下腐败高发区域.但在短时间一下子有这么多的官员出事.还是相当不同寻常。有消息说,在江西国土厅系统反腐的背后.居然存在一个“窃听门”.国土厅厅长电话被人窃听.而窃听者.很可能就是落马的三名副厅长。  相似文献   

14.
掀开各种报刊杂志,我们经常看见一个使用率很高的词,那就是“官员”。“官员”的使用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如“政府官员声明”、“行政官员说”、“外交官员说”、“高级官员指出”、“教育部官员透露”、“某重要官员出访”……唉,简直无处不在,甚是扎人的眼。互联网上则更多,简单一搜索就有1000多万条。然而大家应该知道,官员是封建社会旧时代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等级和阶层的一种划分与界定,古代常有“官场”、“清官”、“九品官”、“父母官”、“升官发财”的说法,在人们心中这些官要么是“青天大老爷”,要么是草菅人命、无恶不作的坏…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14,(8):96-96
事件回放 7月2日至6日,武汉市举办了“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电视问政“期中考”。但媒体及公众质疑。电视问政是“新八股、形式主义”。相较之前官员在问政现场脸红、冒汗的窘境,此次走上问政台官员应答有惊人的相似:“我感到揪心”、“我感到痛苦”、“我表示道歉”……几乎每位官员都能做到不疾不徐。网友“柏天可”说:“有的还会抢答,不过这有点像表演。”  相似文献   

16.
37万字的《李元伟篮球风云路》,是一份难得的一位体育制度中官员改革探索的心路历程。他把其视为是“对中国篮球发展尽的最后一份力”。而如果每一个官员在离职之后,都能扪心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那中国体育的变化远不止此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志愿者队伍,来自南非的尼尔·阿姆斯特朗是其中一员。2004年9月,他来到中国支教。在期满送另4的宴会上,他以恭维的口吻对中国官员说:“在我访问的16个国家中,中国学校的课堂纪律是最好的,中国孩子也是最懂礼貌、最好教育的。”坐在他身旁的教育官员听了,感到非常骄傲,问他此话从何说起。尼尔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8.
朱虹 《新闻与写作》2005,(10):27-29
新闻发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发言人意味着形象.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机敏。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现代官员必须习惯于和媒体打交道。要从怕媒体、烦媒体、避媒体,转变为主动找媒体、利用媒体。学会同媒体打交道,是现代型领导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本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发言人制度也是培养现代型官员的有用舞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发展.民主参与度的提高,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透明,长期以来老百姓觉得有距离感的政府和领导干部仿佛都被置于放大镜下,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关注.频频在媒体中亮相。但是他们在媒体面前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可以认为有些官员不会跟媒体打交道。纵观近两年媒体报道中官员的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新闻天地》2010,(3):17-18
一位要求匿名的县级驻京办官员向记者讲述了他在北京的接访生活。面对“零上访”、“一票否决”等考核压力.地方政府不得不千方百计控制进京上访人员。花钱买“稳定”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非常之举”。“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叹口气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