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前,许多报纸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注意力放在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上,竞相开辟新颖独特的栏目,以求增强本身的活力和吸引力。在北京、上海两地的报纸上,这种趋向表现得十分明显。例如,首都的《经济日报》从年初起已在头版开辟了两个专栏(即《醒来,不只是铜陵》和《破“三铁”,看徐州》),讨论深化改革等问题,收到良好效果。而在上海,这期间则有《文汇报》一版上  相似文献   

2.
一张报纸要办出特色,开辟具有特色的栏目必不可少。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经济日报》的“现场速写”,《工人日报》的“当代工人风采录”等,就非常有特色。我编《铁路建设报惯用多年,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办好副刊,推出符合企业报特点的有特色栏目,同样必不可少。我开的《工程队轶事》栏目,迄今已七个年头,已成为我报的“名牌”栏目。为什么开办这个栏目?起始的想法是使栏目内容能够触到企业最基层,依靠基层群分央办杜日。他们作十、N中人大多数,开办固定的令他们喜闻乐见的栏目,可以这样说.办好了,很大程度上副刊…  相似文献   

3.
2003年9月8日,《经济日报》在头版二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一封题为《铁路会不会拖小康建设后腿》的读者来信,并配发编辑点评《我们能无动于衷吗》。这是多年来在报纸上很少看到的喜人景象,令读者为之感动。读者是报纸忠实的受众,报纸理应充分反映读者的建议和呼声。很多报纸开辟了《读者来信》专版,使之成为连接读者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往往一些很有新闻价值的“读者来信”,却被圈在了固定的专版中,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影响了“读者来信”作用的发挥。“读者来信”是一座“新闻富矿”,尚需慧眼的编辑们去开采。《经济日报》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  相似文献   

4.
点到为止     
多家报纸开辟专栏宣传“九五”成就鼓舞士气 人民日报9月20日头版头条发表评论员文章《伟大的里程碑》,深刻揭示了“九五”历史功业,总结经验,指明方向。头版还开辟《辉煌“九五”》专栏,当天报道的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果。 光明日报9月20日开设《辉煌“九五”》23日改名为《感受“九五”巨变》专栏。当天报道交通建设大发展,接着报道信息产业一日千里展翅飞等,同时配有图表和多幅照片,版面活泼。 经济日报9月20日开辟专栏《在“九五”成就的背后》,当天的报道反映世界舆论认为,从治理通…  相似文献   

5.
1989年新年伊始,经济日报在第一版右下方,连续推出三个栏目:《各地政府新决策》、《社会(?)象》和《读者来信来电》,并分别由各栏目的主持(?)“出面致词”,讲本栏目在新的一年里的新打算,(?)读者、作者提出给以支持的要求和希望。读后给人(?)新颖、亲切和激励的感觉。就在同一时刻——元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了《新年电话第一声——本报夜班编辑在新年电话采访记》通讯,这是几位值班编辑在新年第一声钟声刚刚响  相似文献   

6.
2000年春天,中共山西省长治市委提出 “政府创造环境,人民创造财富”的口号,长治日报社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头版开辟了《了望哨》和《回音壁》栏目。这个栏目是专门刊发批评稿件和舆论监督方面内容的,一时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社会上引起轰动。在它刊登的200多期稿件中,反映机关作风、反映当地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稿件占了大多数,而且多数是基层干部群众来稿。经过半年多的运作,《了望哨》抨击时弊,倡导进步文明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越办越活,越办越有生气。撰写此文的郭志刚同志,就是一直搞《了望哨》报道的,他的这篇文章,对从事批评报道的记者不无裨益。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就是要“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下功夫调查研究,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新闻故事”这一生动活泼、富有魅力的新闻文体在近年来的报纸上日渐多见,深受读者的欢迎。众多的日报或晚报、大报和小报都经常运用这一文体。如《北京晚报》就开辟了“新闻故事”栏目,《新民晚报》有“社会故事”,《苏州报》三版也开辟了“社会故事”栏目,《人民日报》一版上开辟的“凡人新事”专栏,其中也有相当多稿件是属于新闻故事。在近年来的全国  相似文献   

8.
犹如一缕扑面而来的和风伴随着2004年钟声的敲响,《百姓身边人和事》悄然而到,她在《河南日报》诸多栏目中散发着特有的清香,正在成为基层广大通讯员和农民群众的最爱。河南是一个大省,农村人口占80%,《河南日报》专门开辟《百姓身边人和事》栏目,不仅符合省情,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与广大基层群众的亲密“接触”。综观这个栏目曾经发表的《好一个“架桥迷”》、《抢“爹”记》、《来咱果园“打工”的可真不少》等文章,广大基层读者仿佛在省级党报中找到了自己和身边人的身影。爱似春风情似雨,春到人间草木知。《百姓身边人和事》关注基层,关注…  相似文献   

9.
去年一年以来,四川日报社利用新闻报道的多种形式,刊载了大量有声势、有力度和有影响的农业新闻报道,对四川省夺取“九五”开局的头年农业大丰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其中对广大农村读者影响最大、最深、效果最好的要数“农业四季歌”即《春之声》、《夏之韵》、《秋之实》和《冬之律》专题栏目。从1990年4月4日起,四川日报社在头版新开辟了一个《春之声》栏目,专门刊登新闻摄影照片,配合文字新闻,为春耕生产,展示了一系列有声势、有力度,具有新闻性和可读性的图片新闻。开篇为《田野响起犁铧声》,采用大照片的形式,而且放在头版…  相似文献   

10.
1996年6月14日《经济日报》头版有这样一句“今日导读”语:“一只体重不到一磅的飞鸽撞上一架波音737客机,结果是机毁人亡”。一般人都将这个“结果”理解为:飞机坠毁,人员死亡。然而在该期报纸四版上,《飞鸟撞飞机》一文有这样的详细介绍:在比利时,曾发生飞鸽撞飞机,价值2000万美元的波音737飞机坠毁,机上无乘客,3  相似文献   

11.
近两三年,我国报纸的版式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块状版式成了流行的主角。笔者平日关注较多的几份大报如《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石油报》、《辽宁日报》等,都成功“变脸”;《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石油报》的头版版式基本上是左右五三开或六二开的大块模式;《辽宁日报》没有拘泥于此,但是对线的弃用和留白的加大,明显强化了让稿件各自为“块”的用意。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在经过了一段迅猛发展后,似乎有逐渐消弱的势头,深度报道真的要昙花一现了吗?许多人有这种忧虑。此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经济日报记者写的一组以国庆40周年为题的深度报道。经济日报这组发表在头版“写在40年大庆前夕”专栏里的深度报道共分5篇—《走向改革》、《走向开放》、《走向科学》、《走向小康》、《走向未来》(见该报9月20日至25日),每篇约四千多字。很显然,经济日报是把这组报道作为重头稿件,下了大气力抓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肖泳 《当代传播》2000,(1):50-51
(二)实写真情,不回避人的普通情感 “对普通人的发现”,是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翻阅近期的报纸,从那密密麻麻的新闻报道中,我们欣悦地感受到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人民日报《经济生活中的人》专栏的开辟,光明日报《龙的传人》栏目的推出,经济日报各种人心态的捕捉,中国青年报多项民意调查的公布,等等,都从一个广……  相似文献   

14.
《优秀士兵剪影》专栏,是本报继《连队新闻》、《基层人物风采》之后,新开辟的又一个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战士的专栏。尽管这个专栏在版面上不很显眼,在读者中却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读者来信赞扬她是“了解连队战士火热生活的一个窗口”,“是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回顾开办这一专栏的前前后后,我们的体会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满腔热情地为“小人物”立传。贴近性——让“小人物”登上“大雅之堂”军报的三版是“政治·基层·社会”版,信息量大,指导性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尽管编辑部十分注意让三版贴近基层…  相似文献   

15.
一假令每张《经济日报》拥有五名读者,那么,就应有将近一千万人熟悉罗开富这个名字。从去年十月十七日起,人们差不多每天都在《经济日报》一版下半部分的一个固定栏目里读到他的文章。这个栏目就是:《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也是在去年十月十七日,《经济日报》刊载了一篇《为罗开富送行》的小言论,向读者宣布:罗开富将徒步跋涉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深入报道当地经济建设的成就,以及当地人民群众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开创新的生活的精神面貌,并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呼声”。文中还说:“我们不忘过去,要从五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中汲取勇气,力量和智慧。”或许有人记得,去年六月十四日,胡耀邦同志在会见美国《纽约时报》著名专栏作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陕西省洋县广播电视局刘志敏: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单位的编辑,我是喜爱《新闻与写作》这个刊物的。每当新的一期送到,我是爱不释手,可以说《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老师和朋友,对我所从事的新闻采编业务很有指导意义,我从中受益匪浅。总的来说,我比较喜爱“新闻来稿评析”、“优秀作品评介”等栏目。在众多的新闻刊物中,《新闻与写作》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栏目  相似文献   

17.
企业报动态     
《陶城报》举办“我看企业转制”征文怎样看待企业面临的转制同题投身企业。为此,《陶城报》特举办“我看企业转制”征文活动。《陶城报》举办此次征文活动,一是鼓励广大职工拿起笔来,就企业转制中的结构调整、转变观念、实施再就业工程以及建立减人增效机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正确面对企业转制改革。《陶城报》社《前进报》为企业改革创造舆论氛围1997年,是山东铝业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一年。公司机关报《前进报》加大宣传力度,为企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前进报》在头版开辟“改革纵横谈”栏目,刊发的文章刻意以职工的现身说法谈改革,使职工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杜波 《传媒》2014,(9):31-33
正党报的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党报版面创新的任务变得更加紧迫。头版是党报改革的重点,为推动党报头版创新,中国记协网在2013年11月开辟了《今日头版》栏目,集中展示中央及各省主要党报头版。这一举措给各省级党报增加了改革创新的动力,也促使党报之间更多地交流头版改革的思路及经验。从近期各党报头版来看,各地党报在头版上都有着不同的创新点,但依然需要继续深化。党报头版只有在群众性、新闻性、可视性等方面深入改革创新,才能够最终带动党报的整体改革。头版内容如何体现群众性党报头版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群众需求,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生活。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树立以人  相似文献   

19.
陈新  盛勇 《新闻前哨》2013,(9):74-75
《咸宁日报》在新一轮改版中,注重在头版编发时事新闻,增加新闻信息含量。一方面,把读者关注的重大时事新闻放在头版,另一方面,开辟"要闻速递"栏目,编发国内围外重要时事短新闻。总结改版以来的探索,在地方党报头版编发时事新闻,应注意如下几点。精心策划凸显新闻重要性、贴近性  相似文献   

20.
踩着改革开放的激越鼓点,传呼基层官兵新的心声。解放军报头版的《集思广益》小言论专栏,在努力求新的实践中度过了她十岁华诞。十年来,这个议论风生的“群言堂”,采用了军内外作者1160多篇来稿,成为我国报纸微型新闻评论园地一朵虽不起眼却也清新幽香的小花。最近,它又被评为第二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 编辑《集思广益》这一栏目的解放军报评论部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评论创作集体。原主任苏建军是总部机关的“笔杆子”,主持军报评论部工作以后,凭着苦钻和勤奋很快进入“角色”,成为政论行家。副主任刘格文曾是当年以新闻言论和杂文写作蜚声文坛的“杨柳榭”的成员,他的一些言论作品曾在军内外产生过较大影响。他积极协助部主任谋划言论工作,亲自写作编辑重点言论,出手的言论具有思想深邃、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