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一般人看来,地市党报以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是“弱项”,难有所作为。我们认为只要用心策划,精心运作,地市党报在舆论监督方面亦能大有作为,赢得读者的认可。 加快新闻改革,以“三贴近”为指导,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新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站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的一边,积极关注民情民生,反映民众疾苦和呼声,切实维护老百姓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提高地市党报的地位和影响力。最近,通过本报舆论的引导,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黄州东郊路北端“还路于民”,是地市党报舆论监督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会议报道一直以来是党报的重头戏,改进会议报道就是更好地贯彻新闻的“三贴近”原则,也是报纸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都多,在“规定动作”中,党务政务的工作性信息报道、政策性新闻报道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得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不容易,如政治性会议新闻就会议报道会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在可读性上不及晚报、都市报的软新闻,但硬新闻有硬新闻的优势,关键在于如何创新报道。从新华日报连续三次的改版经验来看,党报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突出新闻因素等手段,做强、做宽、做深报道。  相似文献   

4.
朱立 《新闻窗》2005,(2):55-5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可是我们总有极少数新闻工作者长期“浮”在上面,只热衷于搞会议报道、材料报道。这不但有悖于新闻“三贴近”原则,而且严重制约了地市党报的报道面。群众对这种“文件味”十足的报纸,读之如同嚼蜡,焉有不反感之理!  相似文献   

5.
袁俊 《新闻窗》2010,(2):113-114
当前,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地市党报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做好民生新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民生新闻大多来自基层,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做好民生新闻既能使地市党报践行“三贴近”,又能在读者心中增强公信力和亲和力。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出自身的特色,提升地市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建初 《新闻三昧》2003,(11):34-34
改进会议报道,是增强报纸指导性、可读性,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报纸质量赢得众多读者的重要举措。作为地市级党报,应按新闻“三贴近”要求,加大会议报道改革力度。其目的是,把反映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的心声、服务大局与服务群众、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结合  相似文献   

7.
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应该让党报的经济新闻“活”起来。“活”即是新,“活”即是深,“活”就是不仅注重微观经济报道,更注重宏观经济报道与分析,“活”就是使党报的经济报道更加贴近时代脉搏,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读者。经济报道只有做到三贴近,在新、深、快上做文章,才能“活蹦乱跳”,吸引读者。 要求经济新闻“活”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许多党报尝试着办起了经济特刊,加大经济宣传报道力度,追踪市场经济热点,党报创办的经济特刊,满足了读者急于了解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的重大方针和举措,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信息,各个层次的读者从这类经济特刊中都能程度不同的有所获取,使得党报的经济特刊成为读者竞相传阅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闻如何反映经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同时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贴近生活,为读者所喜闻乐见,成为地市党报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增强新闻“三贴近”中一道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引起众多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深思与探索。毋庸讳言,长期以来,地市党报经济报道中那种“八股式”经验性新闻、唯长官意志转的应景式新闻、年复一年的  相似文献   

9.
报道社区新闻,是地市党报践行“三贴近”的必由之路。社区新闻难以走进地市党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难以发现社区新闻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发现社区新闻要解决三个问题:对社区新闻的认识,发现什么样的社区新闻,如何发现社区新闻。  相似文献   

10.
想着读者才能赢得读者承才林武进日报是一张县市级党委机关报,在复刊后的三年时间里,始终把想着读者、贴近读者、服务读者作为新闻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从而赢得了读者。增强读者意识,要明确版面定位。武进日报复刊伊始,就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党报性质,晚报风格...  相似文献   

11.
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改进新闻宣传,是党中央的要求,读者的要求,是党报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新闻规律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此进行了不倦探索,在认识上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党报有着“三贴近”的光荣传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国后的建设时期,党报都因致力于贴近实  相似文献   

12.
地方党报是地方性主流媒体,而时政新闻占有重要版面。如何使党报与读者之间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进一步贴近,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应以创新来提高亲和力,增强党报的平民化色彩,通过“三贴近”,来赢得群众信任,保持生机和活力。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地方性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在“三贴近”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与读者之间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上的贴近是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完全有可能依托自身的优势,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际的要求,让新闻报道扎根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在贴近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以赢得群众的信任,保持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级党报积极改革、创新,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正视部分机关报发行下滑、广告萎缩的严峻现实。出现这种情况,重要原因之一是一些机关报在研究读者、贴近读者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闻改革,一个根本的方面是必须切实加强党报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像丁关根同志要求的那样,“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努力增强党报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人民群众是报纸读者的主体,也是党报服务的主体。研究读者才能了解读者,贴近读者才能赢得读者。本期《前沿关注》专栏讨论“研究和把握贴近读者的艺术”,刊出6篇文章,用了较多页码,希望引起各级党报新闻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在报业竞争日益加剧,各类媒体都在千方百计寻“热点”、“卖点”新闻的时候,地市党报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们的体会是:发挥地市报接近基层的优势,积极关注民生,做好相关报道,利于增强地市党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地市党报优势反映基层群众心声报纸贯彻落实“三贴近”的要求,要在诸多方面努实践和探索,但毫无疑问,关注民生、做好民生报道实现“三贴近”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关注民生、做民生报道成为各主流媒体共同关注的重点,绝不是然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世纪之后,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闻领域的一种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6.
在地市党报一版上数量较大的会议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报道和工作报道)是让办报人最费心思,又是读者议论最多的问题。有人认为地市党报要增强可读性,就要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减少会议报道。显然,这种是不全面的。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报一版的“重头戏”。搞好会议报道根本的出路在于真正全面理解和遵循会议报道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找准权威性、指导性与可读性、群众性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工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新闻报道时提出的,要求新闻媒体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对地市党报来说,以“三贴近”为契机,改进新闻报道,深化新闻改革,创新新闻事业,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相似文献   

18.
坚持“三贴近”原则,不断改进新闻宣传是党中央的要求,读者的要求,是党报性质的内在要求,也是新闻规律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机关报为此进行了不倦探索,在认识上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党报有着“三贴近的光荣传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孙鹏 《新闻实践》2005,(8):45-46
在我国传媒市场,党报所具有的影响力毋庸赘言。怎样让党报更好地贴近群众、增强市场影响力,已成为传媒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两个方面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报道内容与报道方式的改进与创新党报作为党委机关报,其“规定动作”比其他报纸多,党务政务信息、政策等时政新闻占大头。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新闻,而硬新闻“硬度”高,要做到吸引读者眼球、满足读者需求、受到读者欢迎实属不易。因此,党报必须创新时政新闻报道,淡化工作味,以丰富翔实权威的内容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党委机关报,会议新闻既是党报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也是党报重要版面的“主食”。然而,党报上篇幅较多的会议新闻同时也是让办报人最费心思、让读者议论最多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感到党报的会议新闻过多、过长,写法公式化,语言干瘪,空话套话多。广大干部群众是否喜欢阅读党报,不但关系着党报办报方针、宗旨的落实,更关系着党报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