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天下》篇对墨家学派进行了多方面的评点,具体评述了"非乐""节用""自苦""后世弟子倍谲不同"等主张的不合理之处,最后得出"为之大过,已之大循"的结论。《天下》中对墨子个人的评论"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存在明褒暗贬的意味。《天下》中对于墨家学派的评论是以"道"为参照的,即是以道家的原初性理念为依据,得"道"才能算是至境,自然就会主张顺应自然、遵从本心、无所凭借、顺"道"而为,所以最后才会认为墨子"才士"也,对他的"才"因不得道而无法施展感到惋惜。  相似文献   

2.
墨子"尚力而非命"的观点,强调人们通过劳动和进取获得生存的态度,反对"听天命"的人生态度;墨家道义高于一切、为义可视死如归的生死观,充分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墨家通过信鬼神来实现治国利万民的做法值得肯定,对当代人的死亡意识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本文从墨家思想出发,具体探讨墨家的生命观、生死观、死亡观,进而探讨其对当代中国人死亡意识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墨子事迹仅 24 字。但从社会影响的角度看,西汉时期墨家的社会影响依旧很大,应当立长篇传记;从传世资料的角度看,西汉时期墨家传世资料也很丰富,可以立长篇传记;从史书作者的角度看,司马迁受其父影响而重视墨家且对墨家资料掌握丰富,理应写作长篇墨家传记;且据《史记·太史公自序》“猎儒墨之遗文”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本当像写孟子、荀子那样,有介绍墨家思想学说的较长文字,但今本却无。究其原因,当是原有较长的墨子传记,但因在《孟子荀卿列传》篇末,竹简散断而佚失致残。今本《孟子荀卿列传》文末文义未足、文气骤止、无“太史公曰”不合体例等,皆为其证。  相似文献   

4.
公元1126年,女真军队攻克开封,北宋灭亡。宋高宗带领一班文武南渡长江,并于1127年在临安(今杭州)再建政权,史称南宋。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对外,朝廷继续实行投降政策;对内,在血腥镇压农民起义和太学生运动的同时,又崇褒理学以控制人民思想。政见的分歧,导致了思想领域的复杂斗争:既有理学内部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论争,又有事功学派反对理学唯心主义的斗争。在这一斗争中,他们从不同的动机出发,程度不同地阐述了民本思想。 南宋时期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凝一生心血注释《四书》,在注释中反复引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指出“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私有故也。”(《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9)系统地阐发了自己的民本思想。在注释《大学》“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时,朱熹说:“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砠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同上)。《大学章句》提出了“有天下者”必须“与民同欲”的思想。特别是在注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他明确指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社稷虽重于君而轻于民也。”(同上,《孟子集注》卷14)基此,他提出统治者要努力争“得民心”。在注释《孟子》“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时,他说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在"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对比下,世界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中国,希望探究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秘诀"。被视作"中共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精华"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已经陆续译为20多个语种,发行660万册;第二卷发行突破1300万册,热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学术的知识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学术的知识形态褚孝泉现代人研究中国传统学术,似乎总要把传统经典拆散支解。讲中国哲学的,《论语》里摘几句,《老》《庄》里摘几段,再在《荀子》《墨子》里选几段;讲逻辑的,《墨子》里有几节重点,在《荀子》《公孙龙子》里也摘得出有关论断;研究美学、政...  相似文献   

7.
礼教是什么?是"吃人"的制度,还是一种文明进步?本文认为,礼教是超越宗教文明,以道设教所发展出来的高级阶段文明,是教仁义礼智之教,圣人教化天下的人性教典,是一套完备的政治礼仪制度。几千年来的盛衰治乱,西方从来没离开过宗教,中国从来没离开过礼教:礼教兴,则天下治;礼教废,则天下乱;无礼教,则无以为治。近现代中国虽引入了西方科教文明,然由于它在知识论和价值论上存在着两大坎陷,不但没有建立起现代文明与法则秩序,反而带来生态与精神两大危机,及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8.
一“知人论世”的理论命题,最早是由孟子在一次谈话中随意提出的,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之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相似文献   

9.
《老子》第十七章中,宣扬的为政治世之道是"太初"之道。而"太初"之道又可为四个层次,分别是道治天下、德治天下、刑治天下和暴治天下。准确理解"太初"的政治理想,对研究老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诚信之境     
有学者认为,从诚的真实、诚信之义进到诚的境界,是心灵的超越。在中国最早将诚信纳入哲学范畴上升到境界的是孟子,孟子在《离娄上》中是这样表述的:“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相似文献   

11.
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经历过无数次的改朝换代,治乱兴衰。我们应从中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不仅是每个从政者应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个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人所应关注的问题。周溯源博士著《千年忧思》,即《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治乱兴衰思想论纲,》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目标。孔子所倡导的大同世界的理论,确认了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的理念,即是民主的基础。《左传》中的"民之主也",立论在于只有能为民做主,为民请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才可以成为民之主,实际与现代"民主"概念的实质一样。中国古代的民主政治文化,根植于"民为贵"的认识,民主虽然是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而中国人远在唐尧虞舜时期,就已经有民主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3.
艾珺 《文化学刊》2011,(3):188-189,194
古人所谓"三德",通常是指三种品德。如《书.洪范》所云"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又如《周礼.地官.师氏》所言"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以及《史记.中庸》所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等等。  相似文献   

14.
《学者视域中的治国理政》一书,体现了作者"民之所欲,常在心中;时政问题,魂牵梦萦"的特点,历尽35年心血,以治国理政为主题,潜心研究,撰成该著。该书具有信念坚定、常怀忧患、积极探索、治学严谨、博学通识五个亮点。既是一本具有现实意义的书,也是一本具有学术价值的书,值得学者尤其是党政干部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5.
春秋之后,言命之论始畅。墨子非命,孔子知命,孟子立命,老子复命,庄子安命,至于荀子,乃倡言制命。诸子论命之旨百端歧出,而究其根源大本,则无不关联于西周宗教神学之诸观念。周人言命,无不与天与帝相依连。早期人们相信,自身生存状况及自身内在品性,皆天之所敕命。此点征诸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历史,皆无例外。周初天命观念最重要者,首推“天命靡常”(《诗经·大雅·文王》)之说。“靡常”意味着“天”并非无条件地预先确定孰人应永居王者之位,而是依生民修德之不同,时降新命。这样的认识,显然有促使主体努力上进、进德修业而自己确定自己之未…  相似文献   

16.
孔子讲“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以雍也》)这里,孔子把“中庸”作为最高的道德,也作为观察社会现象,处理社会问题的总的方法或原则。孔子在《中庸》中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就是讲执政要去掉两种极端,而采用“中”的原则进行统治。他认为有道德的人“惠而不费,劳而不怨,《中国文化研究》1995年春之卷目录~~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孔子施教于弟子,是以礼为主课的。司马迁云:“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孔子世家》)孔子曰:“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以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礼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国家政权,都期盼长治久安,国祚永延,出现太平盛世。在当代,中共十七大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党员干部"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溯源教授在其新著《千年忧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一书中,正是以忧党忧国之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治乱兴衰思想和历代王朝兴衰覆亡的经验教训,探析了当今历史新时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其立论、所思很有现实借鉴意义。这是一部勾勒中国古代治国理政历史经验的力作,一本党政干部和广大读者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9.
墨家修身思想的发展与墨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具有一致性,它的兴衰也随着墨学的兴衰而变动。总体而言,墨家修身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源起、衰微、复起、中断、再发展五个阶段。通过对《修身》篇和《所染》篇的重点解读和对墨家整体思想的梳理,可以将墨家修身思想概括为务本、"四行"、慎染、尚贤四个方面。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大的层面入手,探讨墨家修身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魏林 《文化学刊》2009,(4):144-147
《论语》论及的政治思想中所包含的为政之德对于今天的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仁德秉信、忠职勤政、尊礼持俭、守拙多艺作为其论及的为政之德,可作为对今日公务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