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名家辈出的明代画坛上,孙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画家。他是著名的宫廷画家,生活在花鸟画艺术变革的重要时期。他在继承北宋徐崇嗣没骨画法和南宋牧溪水墨写意画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诸多流派的传统精华,融会贯通。画法纯以没骨点染,水墨淹润,墨色相兼,妍雅秀丽,画法新颖而面貌独特,可谓“生动潇洒、意趣横生”,不仅承袭了中国花鸟画“写生”“寓意”的优秀传统,而且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工致、细腻、色彩艳丽、重形似,但不失其“意”,是院体花鸟画的高峰。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画的写意性有其历史承传性,重写生的绘画观念是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绘画写意性存在的客观基础。线条与色彩是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绘画写意性存在的载体。工具材料是北宋前期院体花鸟绘画写意性存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这种画法在无形中应和着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在此,总结写意花鸟画之十美,以飨读者。一、简洁、概括美写意与写生、写实相对,不追求客观的真实和细致,反对模仿自然,讲求归纳概括物象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花鸟画自从魏晋时期萌芽以来.历数发展,直到明代文人画潮流中,写意花鸟画终于勃兴起来。特别是徐渭独树一帜,创立了水墨大写意花鸟画风.史无先例,开一代先河。水墨写意画到徐渭手里比前代更为简练、奔放,技法更为丰富,更加直抒性灵,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变革.真正地成为“大写意”。  相似文献   

5.
双勾写意花鸟画是近几年形成的新的写意花鸟画形式。而双勾技法自古有之,双勾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一直隐现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历史过程中。梳理与探究双勾写意花乌画发展的历史,有利于人们对“双勾写意”这一独特表现形式引起足够的认识和关注,从而促进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搞好写意药鸟画的教学,主要抓以下几点:一抓基本功。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理解花鸟画的神韵。二抓笔墨技法,强调要因其自然。三抓主观设色,讲明墨色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写意花鸟画通过用墨和用色的丰富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前后层次在空间里的特征.用墨和用色只是表达花鸟画作品趣味的基本手段,具体因人而异.写意花鸟画的用墨和用色正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造型基础教学的切入点——应把中国画的写意艺术与西方的写生方法结合起来,做到神形兼备,并突出“尚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王振冬 《文教资料》2012,(4):82-83,87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画风传承画派渐成,其中也有革新和突破。明代中期的写意花鸟画画风放逸,讲究笔墨情韵,无论在美学思想还是表现形式上都臻于成熟。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以"明四家"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在沈周的绘画中所体现出的追求生命内涵,讲究趣味的艺术语言,影响和启发了与他同时代以至后世的花鸟画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沈周对水墨写意花鸟画发展的进程具有革新意义,对后世影响极大,花鸟画的发展从沈周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深入了解沈周水墨花鸟画,从中学习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和艺术技巧,有利于为现代水墨花鸟画的创作提供可能的帮助,丰富现代花鸟画的创作形式。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写意人物画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从写意人物画教学中“临摹”及“写生”来论述“造型”和“笔墨”在写意人物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绘画从产生到现在,其新颖、多变的形式与绘画基础就具有的密切的联系。该文从现代绘画的产生与绘画基础的关系,从现代绘画最具代表性的方面(现代绘画的表现形式)中所体现的绘画基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具象绘画与意象绘画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理论特征,以及具象绘画向意象绘画发展衍变的历史趋势和现代部分作者绘画风格变化与创新的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具象绘画与意象绘画的历史背景和美学理论特征,以及具象绘画向意象绘画发展衍变的历史趋势和现代部分作者绘画风格变化与创新的现象研究.  相似文献   

14.
鲁敏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4):108-110,123
博纳尔(Pierre Bomnard),法国艺术家.他早年加入纳比画派,后来接触印象派以及认识他的妻子玛特,这些生活阅历孕育了博纳尔的绘画色彩及绘画精神.他被人尊崇为"色彩魔术师".色彩是博纳尔绘画的灵魂,他善于在画面中设计光,让其作品光辉灿烂.在思想境界上博纳尔是无我的,在艺术境界里他却是自我的.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他作品散发出来的光芒,为不少人所痴迷.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笔墨技法体系。纵览历代山水画作,虽风格不一,但笔墨程式大同小异,师承之脉絡清晰可辨,千变万化不离其宗,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山水画的特质。古代大师大多都是从笔墨技法的学习研究入手,由师承而后体察、感悟大自然,获得心灵启示,创新技法,形成新的艺术风格。而笔墨技法的承袭,始终贯穿于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过云庐画论》为范玑画论代表作。论理不论体,理明而体从之;先整笔工细,次纵笔写意;画以养性,非以求名利等为范玑画论的核心,这些构成了范玑的画本论、画笔论和审美创作、鉴赏论三大部分。其中,对虚实、临摹与模仿、文画关系等都提出了个人新见,这些都丰富了古代画论内容。  相似文献   

17.
创新中国画材料必须走出固步自封的以宣纸墨汁为绘画材料的传统理念。文章着重阐述了传统语境下中国画材料着眼于画面特殊肌理的制造和重彩画材料的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同时也强调了目前中国画创新的重点应放在研究和使用传统重彩画材料上。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绘画与中世纪地下墓窟绘画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共同点。中世纪绘画提倡的"灵魂高于一切,身体则微不足道"与早期基督教中所推崇的绘画精神一致。地下墓窟绘画中的理念在现代绘画的作品中有许多的相似之处,可知它在当时是具有十足的革命性和先驱性。作者就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和探析。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工笔人物画教学仍是中国画教学内容的重头戏,在新的美术教育形势与现代艺术思潮的共同影响下,课堂工笔人物画教学在把握时代精神的同时依然要在传统的审美观念中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从而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中真正学到工笔人物画的精髓,并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艺术的发展,中西方绘画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的发展着,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绘画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区别,文章对这种区别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两种绘画的构图和色彩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比较,期望能够对中西方绘画作品进行更准确和全面的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