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过河拆桥”这词儿显然不是个讨人喜爱的褒义词。但若对这词儿换个方式来理解,倒是见着些催人奋进、背水一战的意味了。  相似文献   

2.
“旋转”这个词儿,在几乎所有版本的语文教材中都出现过,有的课本还不只一次。记录这个词儿的两个多音字读音难定。  相似文献   

3.
要说(扌亘)温,你可能听着这名字耳生,要说“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这两上词儿,你就觉得挺熟了,可(扌亘)温与这两个词儿有什么关系吗? 有,有的。 (扌亘)温(公元312-373),东晋时人。 (扌亘)温的父亲被人害死,一个名叫江播的人是参与者之一。那年(扌亘)温15岁,他发誓要为父报仇。  相似文献   

4.
近日,河南油田教育处把人们习惯上称呼学生的“优等生”、“差等生”分别改为“显能生”(能力已显露)和“潜能生”(能力还在潜藏着),这两个词儿改得好!第一,这使教育者的认识产生了飞跃,树立了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观点。谁都知道,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5.
文本是个时髦的词儿,就语文教学而言,说穿了,不就是教材吗?教材如何利用,叶圣陶说得最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与课改倡导的教材观是一致的: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示范性,又不该做“例子”的奴隶。用例子教,别教“例子”。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例子”的存在,误以为脱离例子愈远愈好。语文教学是如此,其它学科呢?  相似文献   

6.
文本是个时髦的词儿,就语文教学而言,说穿了,不就是教材吗?教材如何利用,叶圣陶说得最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与课改倡导的教材观是一致的: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示范性,又不该做“例子”的奴隶。用例子教,别教“例子”。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例子”的存在,误以为脱离例子愈远愈好。语文教学是如此,其它学科呢?  相似文献   

7.
文本是个时髦的词儿,就语文教学而言,说穿了,不就是教材吗?教材如何利用,叶圣陶说得最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与课改倡导的教材观是一致的: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示范性,又不该做“例子”的奴隶。用例子教,别教“例子”。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例子”的存在,误以为脱离例子愈远愈好。语文教学是如此,其它学科呢?  相似文献   

8.
我国史籍产生极早,但“历史”和“史学”这两个词儿的出现,却要比史籍本身的产生晚得多。“历史”先秦时期,只有“史”字,主要指掌管记事的史官。汉代有“史记”一词,先是用于指先秦史官所记的史书,东汉桓帝以后,才成为司马迁所写史书的专名。这种情况,应是当时史在王官、史书绝少、史学不发达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书数量猛增,史学空前兴盛,“史”、“史记”这些旧有的简单名词术语,已反映不了客观实际,于是,“历代史”、“历史”、“史学”这些崭新的词儿,便应时而生。据《魏书高昌国传》载,北魏孝明帝正光  相似文献   

9.
邵建新 《学语文》2011,(3):58-58
“屁”是一个不雅的词儿。很多人忌讳这个字。但放屁是极为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日常交际中也就无法回避它。如认为没有什么作用,就喜欢说“顶个屁”;若认为说得没有道理,属胡说八道一类,就说这是“屁话”;对此类“屁话”极其厌恶、反感,往往就直接回敬两个字——“放屁”。  相似文献   

10.
上来我就得道个歉:“新媳妇儿”这个词儿还有另一种说法儿是“新姑娘”。我有个老棋友儿,儿子在外省做事,他跟着媳妇儿过。有一天他跟我说:“我过的是我们‘姑娘’的日子。”这位姓赵,多半是“觉罗”(红带子)。他用的词儿是旗人说的北京话。现在我不用他,为求好懂。省得像管女孩儿叫“格格”(这是顺义等地方儿的“哥哥”的音)引起混乱。  相似文献   

11.
甲:(见乙翻看词典)喂,你查什么呢?乙:在查“涂鸦”“染指”这两个词儿。甲:唉,这么简单的词儿,还用翻词典?乙:噢,这么说,阁下肯定会啦。甲:不瞒你说,鄙人专门从事语言研究,几个词儿难不倒我。乙:那你先说说“涂鸦”是啥意思?甲:“屠鸭”,好啊。俗话说,鸡肉汤鸭肉味,吃不着掉眼泪。鸭肉味那个美哟……乙:别美啦。不是鸭子的“鸭”,是乌鸦的“鸦”。甲:噢,屠杀乌鸦———乌鸦肉也香啊。乙:没听说过。涂,是涂抹的“涂”,不是屠杀的“屠”。甲:你倒早点说呀。乙:还怨我啦?这回你给解释一下吧。甲:这个“涂鸦”…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8,(17):42-43
机智年中总结会上,领导总是夸自己做事做得多么好.滔滔不绝,各种夸.我们都听不下去了.这时,一个同事随口来了一句:“张总,你能不能别老是这么夸自己……”一瞬间,空气中弥漫着“杀气”,我们心想,这个同事死定了. 没想到,该同事慢悠悠地补了一句:“搞得我想夸你都找不到词儿了……”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儿,这与课标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课标在此方面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说的是理念。  相似文献   

14.
师:课文题目中,两个简单而通俗的动词——“说”“做”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在文章中,作者并非只用“说”“做”这两个动词,而是用了很多不同的动词去代替这两个词。同学们找一找,在描述闻一多先生的学者身份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去塑造闻一多先生的“做”?  相似文献   

15.
过河拆桥这词儿显然不是个讨人喜爱的褒义词。但若对这词儿换个方式来理解,倒是见着些催人奋进、背水一战的意味了。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如果太  相似文献   

16.
"作"与"做"     
“作”与“做”这两个字在文章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审稿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作者把“作”与“做”混用、错用,这就给编辑加工、校对稿件带来许多不便。那么,如何区分和正确使用这两个字呢?现作以简单辨析。1.“作”与“做”基本意义不同。《说文解字》里说:“作,起出;从人从乍。”“作”是一个形声字,本义是起、起来、起身。近引申义为开始、兴起。远引申义为制造及从事某种活动。而“做”的本义是制造以及从事某种活动。由于“做”的本义与“作”的远引申义相同,造成人们经常把这两个字混用。2.“作”与“做”的构词规律不同。“作”字构词,…  相似文献   

17.
《童区寄传》“行牧且荛”一句,课本注为:“行,从事,做。且,连词,连接同时做的两个动作。”把“行”字解释为动词“从事,做”,我认为值得商榷。 首先,从这句话的结构形式看,既然课本注释承认“且”是连接谓语成分的连词,并承认它连接的前后两个成分“牧”和“荛”是“同时做的两个动作”,那么“牧”  相似文献   

18.
正编辑工作做久了,会形成一种毛病,或说是职业病,那就是咬文嚼字。对"人才"与"好人"这两个耳熟能详的词儿,最近,我就又认真查了一遍《现代汉语词典》,从中发现了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并引发了我对高校人才培养问题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顿号     
我的名字叫顿号,形状是“、”,有的小朋友说我长得像芝麻,还有的小朋友说我长得像瓜子,真聪明,因为我的小名又叫“瓜子点”。可我总爱把自己幻想成在句子里跳舞的小精灵。我是表示句子里语气稍微停顿的符号,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把句子中那些并列的同类词分隔开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像一个节奏轻快的小音符,让整个句子充满了音乐感。你们看:(1)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唱歌、跳舞、做游戏。这句话中的顿号,表示“唱歌“”跳舞“”做游戏”这三个词在句子中间是并列的词儿。(2)我们做题时要认真读好各个题目的序号。一、看拼音写词语。二、按要求…  相似文献   

20.
打造文化     
冯骥才 《学习之友》2012,(11):18-18
一个气势豪迈的词儿正在流行起来,这个词儿叫做“打造文化”。常常从媒体上得知,某某地方要打造某某文化了。这文化并非子虚鸟有,多指当地有特色的文化。这自然叫人奇怪了,已经有的文化还需要打造吗?前不久,听说西部某地居然要打造“大唐文化”。听了一惊。口气大得没边儿。人家“大唐文化”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辉煌于世界了,用得着你来打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