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学诚,中国方志学的奠基人,一生致力于方志学理论的研究和方志的修编,阐明了方志即史体的方志性质。规范了方志学的体裁和标准。文章还介绍了国家图书馆方志文献的收藏情况。  相似文献   

2.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方志学理论基础。论文分别论述了章学诚关于方志学性质与作用、体例和结构、编撰机构、方志特点等方面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上海档案》2005,(10):31-32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刘耿生在2005年第4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介绍:章学诚,清代方志学理论贡献最大者,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与刘知几的《史通》,并称中国史学理论史上的“双璧”,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集中在《文史通义》中。主要有,一、“志属信史”。他主张方志相当于古代列国之史:“郡县志乘,即封建时列国史官之遗”,反对把方志归属于那种自隋唐以来以图为主,配以简要文字说明的“图经”,认为方志不仅限于地理内容。二、“旨酒之不离乎糟粕,嘉禾之不离乎粪土”。他以酒与糟粕、嘉禾与粪土来比喻“职官故事、案牍图牒”(即档案)与方志的紧密联系,强调修志须将档案作为必要甚至首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4.
李英珍 《兰台世界》2012,(16):18-19
一、章学诚其人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浙江会稽人。他是我国杰出的史学理论家和方志学家。原名为文酕、文镳,字实斋,号少岩。他是一位学术上的多面手,既是杰出的史学评论家,又是很有影响的目录学家、方志学编纂和理论的  相似文献   

5.
章学诚清代方志学理论贡献最大者,他的代表作《文史通义》与刘知儿的《史通》,并称中国史学理论史上的“双璧”,章学诚的方志学思想集中在《文史通义》中。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乾嘉年间的历史学家和方志学家.他一生潜心于史学的研究、地方志的编修与方志学的研究.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毫州志>、<方志立三书议>、<州县请立志科议>等.这些著述中蕴含了丰富的档案学思想,可以说章学诚的档案学思想是其史学思想和方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局限以及学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章学诚对档案学的诸多论述还仅仅是一种主张,没有真正付诸实践,但是他对档案学的系统论述及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成分,无不对我们今天的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章学诚一生多修方志,在方志学理论上多所创获,其中所提出的"州县请立志科",的确可以看作建立现代地方档案馆的理论先驱,档案学家之桂冠并非虚名.但他最著名的"六经皆史"一论.并不能和档案理论若合符节、衔接顺利.我们今天的档案学理论,不必时此求之过深、强溯其源.  相似文献   

8.
方志与谱系同是地方性重要史料,两者同源于两千年前.但方志至清章学诚时,已提出"方志十议",建立系统的学问而成方志学.但谱系直至现今,仍未能独立发展成一系统的学问.主要因为:"方志"是政府协助修纂,自宋元以后,政府主动修纂一统志.  相似文献   

9.
章学诚是我国著名的档案研究者,他一生潜心研究史学、地方志、方志学等,尤其对档案管理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其所著的《方志略例》、《文史通义》等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档案学思想,对后代的档案研究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为近代著名学者,在方志学研究领域中卓有成效,其方志理论思想具体体现在所撰写的《说方志》等三篇文章中,他继承了传统的方志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崭新的观点对后世方志学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传统的方志学由于当代社会的需求和相邻学科发展的启迪,已经获得新的机制;当代方志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方志学,也在不同层次上,取得新的进展。近年来学术界对方志学基础理论的探讨,已开始表现出理论方志学在概念上的清醒和内涵的丰富。但是,总的看来,与时代相适应的理论方志学学科体系都处于创建之中。首先,近些年来的方志学理论著述,大都限于就事论事,其中许多属于方志学概论的论述和编纂理论研究,既细致又具体,足资参考。而另一面,则是缺乏对方志领域诸多事物的理论概括,对这门学科的理论高度认识不充分。其次,有关方志编纂理论的文章,大都囿于所涉的相邻学科观点,缺乏方志学特有的观点和方法,说明理论方志学还没有为新方志编纂提供完整而有效的理论。再次,理论文章对方志编纂过程的特点、本质和规律,方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方志学家,一生主修、参修志书十余部,于方志学的建立功不可没。《和州志》是章学诚第一部独立自主编纂的志书,因未能全本刊行,传至后世,其篇目已不可全见。自《章氏遗书》刊刻行世以来,新材料有所增加,但对志书篇目的研究却未有深入,与“章学诚研究”如火如荼的现象实不相称。作者在整理《和州志》过程中,对志书篇目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做一梳理,以期有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经典方志学理论和思想,并分别指出这些方志理论和思想对现代人编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方志目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方志学目录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目前建立方志目录学的基础和有利条件,阐述了方志目录学研究的六方面内容和九种目录类型,提出方志目录学发展的三段论,并分析了方志目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纂修的地方志、被誉为“当代方志的雏形”的《民国鄞县通志》的解读,剖析以陈训正为代表的民国方志学家与时俱进的方志编纂思想,以及对传统方志学理论的超越和对当代方志编纂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方志是地方史志的简称,它是汇编某一地区古今事情的百科全书。如县志、市志、府志、省志等。“方志”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的《周礼》。清朝对,编修方志进入全盛期。一些学者在编修方志的过程中,就如何编修方志的问题展开了争论,对方志的理论研究有很大促进。由此形成了以戴东原为首的地理学派及以章学诚为首的历史学派,后人又称他们为旧派与新派。由于这两大学派的争论,方志始从地理  相似文献   

17.
该文就清代方志学家章学诚的方志艺文思想进行提炼和总结,包括对章学诚的学术见解、学术成果、关注的重心及对方志艺文志发展的贡献的研究,肯定他启迪后学而导夫先路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云南地方志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编纂了一批方志。本文介绍了民国时期地方志编纂的基本情况,列举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志,同时着重分析了云南民国时期的方志学理论,找出了创新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又称方志)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的归类是“K2地方史志”。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完善,方志学已成为史类所不能完全涵盖的边缘学科,其独立趋势十分明显。未来对方志图书的分类,将有可能突破现行的归类标准,脱离史类而归到综合性图书(Z大类)。文章试图从方志的起源、性质、种类、功用诸方面来讨论该变化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道教方志最早出现于唐代,经过宋元的发展与完善,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地方志,道教方志是关于道教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宫观祠庙、道教人物、神异故事等方面的文献记载,体现了道教与方志学的共同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