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源泉,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的成长靠的是教育。因此,在当下积极推行的素质教育之中,学校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性的人才是国家、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迫切需要。本文针对在化学教学中怎样实施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教育创新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伟业,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辐射源。教育创新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是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实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取向,代表着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笔者认为教育创新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创新。1.人才观念。培养人才是教育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人才质量是教育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衡量一个国家、一所学校教育水平高低的标志。学校教育是为未来工作、生活做准备的,与时俱进是人才的主要特征。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对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论创新精神     
王琦 《平原大学学报》2000,17(3):103-10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及走向现代化的需要,创新教育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育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外活动,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协调一致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大环境,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5.
孙颖 《时代教育》2013,(16):177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题,创新能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关键竞争因素,实现创新的根本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学校承担着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中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激发求知欲望、创设良好氛围、合理评价"三个方面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及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2010,(11):14-14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前是一个焦点话题,很多地方和学校都在进行各种尝试。在新近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明确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主题,创新能力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关键竞争因素,实现创新的根本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成长的摇篮,高校承担着创新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本文在分析创新型人才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阶段普通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培养众多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加速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较高创新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有活力的重要指标。创新也是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国家没有创新能力,就难有长足的发展;一个民族没有创新能力,将有可能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走创新之路,必须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1]。学校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为民族振兴、祖国强盛输送创新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从而引起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更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教育已成为近年教育发展的一个新方向,要培养创新人才.学校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要求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社会进步需要培养众多的创新型人才。教育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加速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较高创新能力的现代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而德育课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因此,要把创新教育融于德育课教学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教师要努力培养创新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晓虹 《教育探索》2000,(10):60-61
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复杂而严密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去探索、创新。教师努力培养创新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希望托寄在青少年身上。江泽民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科教兴国战略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增强国家实力,发展经济的时代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里,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要培养学…  相似文献   

15.
林翊 《高教论坛》2002,(1):101-104
本文从创新教育的角度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 ,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场所。在创新教育中 ,高校图书馆为保证学校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 ,营造适宜于创新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 ;开展多元、异质、开放的学术活动 ,加强对学术研究的支撑以培养出创新人才 ;加强信息素质教育 ,提高创新人才的信息素养 ;以及在未来学习化社会里 ,高校图书馆应该走出象牙塔 ,向全社会开放 ,成为终身教育中心 ,为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崛起,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转变,国家和民族的振兴,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量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已成为当今乃至将来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具有革命性的重大课题。职业学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大批的有技术的社会劳动者的专业教育机构,其创新教育的开展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创造力地提高和社会创新能力的发展。因而,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职业学校一项非常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教育的侧重便会有所不同。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竞争更加激烈,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促使各个国家发展科技、创新产品,急需创新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已成为我国教育界又一个探讨的热点。应该说,教育的思想和实践领域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日益重视着实令人振奋。然而,目前对创新教育还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实施创新教育中,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方面随意性较强,使得创新教育的实践极易走入误区,这里我…  相似文献   

18.
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是充分体现教育未来性的重要特点,培养创造型人才。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性思维将被机器智能代替,而人脑的主要作用是创造新的知识。也就是说,社会的繁荣将靠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来实现,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竞争。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作为学校教育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有意无意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正是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决定着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品质,贯穿于"杰出人才"成长全过程。国家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根本价值追求,明确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标志创新教育与实践教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广泛在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顺应时代要求,符合人才成长规  相似文献   

20.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这些论新指出了时代发展时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也指明了创新精神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乃是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