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生活》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创办的一个新节目.几个月的登台亮相,开局不错。我看了8个重点节目,总的印象是:贴近百姓,引导生活。生活类节目,首先要贴近老百姓,抓一些趋同性强、差异性小,大多数人喜欢的话题.在增强节目的实用性、服务性中,引导人们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引导人们进行理智的消费,合理的花钱。我认为《生活》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了“贴近百姓,引导生活”这一指导思想,具体说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题材的贴近世。《生活》栏目比中央电视台的另外几个经济类栏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比如安居工…  相似文献   

2.
张勇 《记者摇篮》2012,(10):39-40
为了活跃城乡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鼓励人们自娱自乐的和谐氛围,根据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领导的指示精神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丹东广播电视台从2011年1月17日起,开办了面向丹东地区大众的《百姓大舞台》栏目。《百姓大舞台》栏目从开办至今已经走过一年多的时间了,其间共录制播出七十多期节目,在百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参与者异常踊跃。人们在参与节目的同时,还愉悦了身心,增长了知识,快乐了生活。这一点在2012年丹东市首届《百姓春晚》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2012年的丹东首届《百姓春晚》是以"欢乐、祥和、幸福"为主题,体现"百姓大舞台,舞台我主宰,《百姓春晚》百姓办,《百姓春晚》百姓看"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选择,同时也给新闻宣传报道开启了崭新的课题,为新闻媒体做大做强提供了新的机遇。那么,在新农村为主题的宣传报道中,如何挖掘鲜活新闻,“为农民说话,让农民说话,说农民的话”,真正地发挥出媒体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只有加强策划,延伸新闻价值,打造核心竞争力,锐意创新,巧设栏目;把握导向,深度报道;寻求角度,贴近百姓,这才能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宣传,使广大群众了解政策、掌握政策,鼓足干劲,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相似文献   

4.
从2006年2月13日起,《泰州日报》在显位置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栏,报道泰州各地各部门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新思路、新成果、新经验,栏目开设以来,我们在确定选题、指导采访、编辑打磨过程中,始终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提2002年3月14日,《武汉晚报》“百姓讲述”推出了第一篇实名讲述。至今,“百姓讲述”已走过了11年,是《武汉晚报》最“长寿”的专栏之一。本期特约深耕该栏目八年之久的记者讲述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2007年12月30日,鹤岗电视台为百姓量身打造了一档社会新闻栏目《百姓百事》,四年后,《百姓百事》已经发展成为一支拥有30多人的新闻报道团队,《百姓百事》也成为鹤岗市民不可或缺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一、创新形式全力提高栏目质量《百姓百事》尝试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突出情  相似文献   

7.
在《阜阳日报》参评2008年安徽新闻奖作品推荐中,《阜阳日报》2版《大家谈》栏目2008年3月3日刊登的一篇题为《新农村建设不能重“点”轻“面”》的小言论,引起了参与推荐的老总和同志们的共鸣.认为这篇小言论敢于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新农村建设中有些地方重“点”轻“面”.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现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一致推荐这篇小言论参评2008年安徽新闻奖。  相似文献   

8.
<正>2007年12月30日,鹤岗市广播电视台15分钟的周播栏目《百姓百事》走上荧屏,随着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关注;新闻调查的深入报道,一下抓住了观众的眼球,融入了本土地域的百姓生活。不论大事小事突发事,难事愁事新鲜事,《百姓百事》帮忙一帮到底。贴心贴肝正能量的报道,经常被省级媒体《新闻夜航》、《法制在线》、《公共新闻网》等众多媒体选用,《百姓百事》连续两年对省台发稿量全省第一,也赢得了全省十佳电视新闻栏目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今年2月起,扬州广电总台新推出了一档服务“三农”的专栏节目《大地飞歌》。栏目每周一档,周目晚上七点播出,每档30分钟。该栏目以全面展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宗旨,通过全新的形式、独特的视野、精心的编排,迅速受到城乡百姓的喜爱,成为服务“三农”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丁海平 《中国广播》2008,(11):72-72
广东电台《民声热线》是广东人民广播电台2005年11月15日开播的一档理政类栏目。每周一至五11:00-12:00播出。《民声热线》的栏目宗旨是“展示部门形象、倾听百姓声音,接受群众监督,促进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媒体作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应增强对新农村建设报道的亲和力,从不足中总结经验找出对策,更好地服务三农,为建设新农村作出媒体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吕值友 《新闻前哨》2003,(11):18-19
9月1日,武汉电视台全新改版的《百姓连线》栏目正式开播。一个多月来,电视观众对《百姓连线》栏目反响热烈,栏目收视率持续上升,影响日益扩大。一个15分钟的电视新闻栏目,为什么会受到江城市民的强烈关注?其根本原因在于认真落实“三贴近”,不断改进新闻宣传,努力打造与百姓连线  相似文献   

13.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发展的美好蓝图,勾画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框架,这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要求。这要求党报记者在新农村建设的采访报道中,要不断拓宽思路,用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去追踪、记录和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用新闻舆论来支持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采访报道中,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两个“抓住”、两“让”、一个“加强”:两个“抓住”即抓住报道的主线、抓住报道的亮点;两“让”,即让报道贴近群众、让报道反映民声;一个“加强”,即加强报道的示范引导。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积极探索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河南的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将通过所选样本,来分析该报是如何做好关于新农村建设报道的。选取2006年1.10月份(《河南日报》每周星期四的报纸作为分析样本,除去节假日,共有40期。通过以上样本可以看出,《河南日报》对新农村建设报道的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刘庆华 《青年记者》2007,(10):65-65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人民日报》如何宣传党的新农村政策,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选取《人民日报》2006年的《新农村》周刊为研究样本。对该时间段内的所有样本加以汇总研究。采取内容分析的方法,对该时间段内《人民日报-新农村》周刊的栏目设置、内容覆盖面和特点给予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我国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给宣传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做好新农村建设报道?怎样以舆论的力量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博尔塔拉报》作为博乐州党委机关报,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不断改进报道思路和报道方式,做好了新农村建设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6,(8):18-18
据7月10日《人民日报》报道:由人民日报和江苏徐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新农村建设宣传研讨会”近日在徐州召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全国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热潮,各级媒体都倾注了很大精力报道新农村建设的政策、经验和成就,《东营日报》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别出心裁,重视策划,有计划、有步骤、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报道,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好评及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临潼区档案局为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近日区档案局与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宣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档案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一是加强农村基层档棠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机制,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20.
刘小峥 《视听界》2006,(6):99-100
《李华走乡村》是连云港电视台创办的一个农村栏目,也是目前江苏省电视媒体中惟一的农村栏目。《李华走乡村》立足“三农”,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宣传宗旨,节目风格清新活泼,是一个富有时代朝气的农村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