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八极单式拳在整个八极拳的训练体系中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是习练者能尽快掌握八极拳各种发力的必经之路。八极单式拳各地练法颇多,但拳理拳法基本一致。笔者在此将陆续对一些较具代表性的拳式加以整理,归为二十一式向大家进行演示说明,以供八极拳爱好者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文奎 《武当》2012,(7):20
太极拳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影响广泛,习练者众多,其发展势头令人欣喜。由于太极拳习练者对拳学的认识不同,练拳目的各异,因而在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种种误区,希望引起武术同仁的高度重视。一、只练套路,不练推手。在一般太极拳爱好者中,许多人只是把太极拳作为一项养生保健的体育运动项目,认为平时松柔舒缓的练练套路,活动一下筋骨,静静心就可以了,对太极推手不感兴趣。这部分人不明就里,以至于习练太极拳多年,其水平依然比较  相似文献   

3.
拳学对力量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拳学是一项激烈对抗的运动,其技术动作没有力量做保证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中国武术界有“一力降十会”的说法。在拳学中把未经过拳学训练的力量叫本力。而拳学中通常所说的力,是指经过独特的功夫训练所培养出来的协调的、整体的力量,也叫功力,而不是笨拙的蛮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拳实用技法锻炼,有助于灵便身手,掌握套路中的招式、招法,提高表现套路中的格斗技巧;有助于体会套路攻防意识和动作的攻防含义。本文通过多年来对查拳的学习和研究,详细解读查拳的本质'用'与'打',以便提高习练者的攻防技能,使习练者具有在实际应用中所必备的技能,掌握防身制敌的有效本领,展示习武者的功力和内壮外强的体魄。  相似文献   

5.
时光荏苒,转眼间从师父姚承光先生学习意拳已经到了第十六个年头,在随师父习拳的日子里,耳濡目染,从一个拳学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对意拳这一科学系统的拳学也算有了自己细微的体认。  相似文献   

6.
王婧  小牛 《武当》2009,(12):32-33
翻子拳原名八闪翻,以双拳密如雨而著称,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在河北、辽宁、甘肃、陕西等地有较多习练者和研究者。翻子拳强调脆快硬弹,尤以散手为根本。习练者需要反复操练,才能达到步到、手到、眼到,双手出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的境界,才能在实战运用中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7.
刘世君 《武当》2003,(8):39-39
中华武术乃民族之瑰宝,深受世人青睐,习练者较多,得道者却如麟角凤毛。究其原因,多为习练不得法而致。现据本人的习练体会,总结出内家拳习练概要,以供爱好内家拳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编健身气功健身效果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8个主城区健身气功习练者的自觉效果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并随机抽取部分习练者近年的医药费用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表明:健身气功已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接受,参加健身气功练习者的医药费呈下降趋势,健身效果随练功时间增长而加大.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大足梅丝拳代表性传承人、习练者、历史事件的参与者进行全面走访调研,探究地方非遗拳种传承与发展的实然困境,提出未来武术非遗现代化传承与发展的应然路径,旨在推进梅丝拳传承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质疑大成拳     
大成拳,一听这个颇有些豪气的名称,再看看习练者趋之若鹜,就很容易让人有此拳的确厉害的感觉。是的,听师傅们说:王老祖师创出这门拳后,打败了国内所有高手,甚至还有一些日本等国外高手。其中有个  相似文献   

11.
胡献钊  朱天册 《武当》2014,(8):44-44
“五行拳”是形意拳最基础、最核心的“拳法”,在整个形意拳的功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当形意拳的基本拳法(劈、崩、攒、炮、横)五行拳练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就要进行一项对抗性的功法训练——对练。他是将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以进攻与防守,相生与相克,兼具手、眼、身、法、步等功法编排而成。由两名习练者反复操手训练,达到熟练掌握进退、攻防、顾打等技术,并能灵活运用到形意拳实战之中。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苗拳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了解了苗拳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湘西苗族的苗拳的内容丰富,套路繁多,有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但传承现状不容乐观,其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习练者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在探究伏羲八卦拳文化背景、历史传承、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对该拳在社会和学校的生存状况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显示:该拳技术陈旧,流传面较小,习练者较少,生存状况不容乐观。研究认为,在文化多元化时代,该拳黯然失色,表现为技术、理论体系陈旧,传承方式狭隘,传承后继乏人,提出要营造良好的拳种生存环境,拓宽该拳的传承方式,并且编写相应的段位制教材。  相似文献   

14.
李康  李剑 《武当》2003,(12):57-58
王选杰先生,当代大成拳名家,武功卓著,多次击败国内外武林高手,是以实战称誉武坛的大成门代表人物。同时,他还在全面继承王芗斋先生拳学的基础上,将大成拳科学理论与我国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精粹相结合,提出了“拳禅不二”的拳学主张,并以此为指导,取得了显著成就,被誉为大成拳的“中兴之主”。  相似文献   

15.
有很多拳友曾问及关于练拳时膝盖疼痛的问题,有的人一听说练太极拳伤膝盖,吓得不敢练了. 其实伤膝盖的并不是太极拳,而是习练者不当的习练方法. 那么怎样可以防患于未然?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从根本的练法角度预防伤膝盖,希望对各位拳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的运动形式,攻防技击性是其基本属性,有着极其丰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极拳虽为简化太极拳,习练时,仍应表现出中国武术的技击技法和招术。太极拳的修炼一般要经过基本功、套路、拆拳、单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阶段。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学会套路后应当进入拆解阶段的学习,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二十四式太极拳教材已有十几个版本,也列入高校教材中,由于其中几乎没有攻防含义的拆解内容,所以影响到习练者水平的提高。因此,将攻防含义解说出来,进而使习练者了解全貌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二十四式太极拳每式不一定只有一种攻防含义,限于篇幅,本拆解主要介绍拳式动作的一种攻防含义,谨供习练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忠海 《武当》2013,(7):25-26
形意拳打人凶猛强悍,举手投足之间劲力十足。这种刚猛的整体劲力,是通过初阶段五行拳单操训练,中阶段深化站桩及最后双人接手强化较力训练而获得的。形意拳的双人接手功法中,既有单纯锤炼劲力的双手练功方法,也有灵活多变的类似太极拳"散推手"的较力练功方法。其中,后者不但能通过双人较力来提升练功者的整体劲力,还能使习练者获得近战应敌  相似文献   

18.
拳谚新解     
熊征 《精武》2008,(7):16-18
拳谚是老一辈拳师经验的总结,是传统武术宝库中的精华。它们多为一些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短句,却提示了很多习武者应当注意或避免的关键。后辈习武者倘若能够以此为律,在练武的过程中不断品味、求证,将会少走一些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但是,如何去吸收和接受这些拳谚中的营养,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众多人群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目的。如今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数,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我们不由得发问:人人都练习太极拳,他们对太极拳了解多少?很显然,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流派,有着自身深厚的理论根基,今习练太极拳者多为年老者或一些青少年,其习练的出发点为强身健体,大多数习练者都只是停留在架势上,有的青少年盲目追求动作的高、难、美、新,对太极拳的习练要领及其内涵从无追究,这就导致了许多拳友练习的非常空洞,同时也影响了学拳的兴趣。古有拳谚:"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这足以说明习练拳者不仅仅是要会练,而且需要练习者明明白白的练。正如太极拳泰斗吴图南说的"要科学的练太极"。  相似文献   

20.
张耀忠 《武当》2005,(7):27-27
许多八卦掌习练者都认为,“八卦掌的特殊性就在于自始至终都是用掌,并无用拳之处。”其实,这是由于他们习练的八卦掌套路不全面,并未包括“八卦散手掌”和“八卦五行掌”,这后两式八卦掌中,用拳外所占的比例还不小。以“八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