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芦世玲 《今传媒》2010,(12):108-109
2010年中,央视等多家国内权威媒体曝光了"著名中医世家食疗养生专家"张悟本造假的事实,由其署名并经历数月辉煌业绩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在各大书店悄然下架,随之而来的,是近几年来持续热销的健康养生类图书的骤然降温。当当网自7月以来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再难寻此类图书的踪迹,与上半年图书销量排行榜上此类图书过半数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健康养生类图书为何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打破畅销神话?降温后的健康养生类图书出版是否可以有新的尝试?本文通过分析此类图书在营销中的诸多隐忧,探索面临市场降温的健康养生类图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后养生书时代的编辑与营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养生书近年来层出不穷,成为中国图书畅销榜的主打品种之一,但伪养生保健类图书让整体的养生书进入低谷,出版业在广大读者面前严重失去了诚信信誉.养生保健类图书如何编辑出版与营销推广,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重塑品牌,坚持专业化出版;大力培养养生健康类图书的专业编辑队伍;强化专家审读制度,接受公众监督;从追求畅销向追求常销的心态转变;创新营销,大力培育养生健康类图书市场.  相似文献   

3.
2002年,洪昭光等人所著的《登上健康快车》一经面市,便创下首日销售万余册的销售纪录。2003年"非典"的流行,又大幅提升了此类图书的市场运转能力。据开卷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有2.1万余种大众健康类图书,2010年仅上半年也不下于1.6万种,相关的出版商有400多家。一健康养生类图书的畅销亮点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的"张悟本事件"给火了好多年的养生保健类图书浇了一个"透心凉",老百姓对养生书的信任度跌至谷底。之后总署出台一系列通知,规范了养生保健类图书市场的经营。如何才能做出内容"健康"的养生保健书?如何重新获得  相似文献   

5.
近五六年来,从洪昭光教授《登上健康快车》的热销开始,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保健类图书热销,如《细节决定健康》、《求医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等一批非虚构类畅销书。尤其是2006年《人体使用手册》在全国热销后,到2008年,中医养生图书已牢牢占据健康图书市场畅销的前几名,并渐渐成为这类图书的主流品种。  相似文献   

6.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的沈倩倩在《编辑之友》撰文说:对于健康养生类图书的出版,提倡中西合璧,试做养生传记。国内自产的健康养生类图书泛滥至极,已造成了读者的审美疲劳。虽然引进版的也不少,但在国内并未引起轰动,可见西方养生书在国内仍处于消化不良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的沈倩倩在《编辑之友》撰文说:对于健康养生类图书的出版,提倡中西合璧,试做养生传记。国内自产的健康养生类图书泛滥至极,已造成了读者的审美疲劳。虽然引进版的也不少,但在国内并未引起轰动,可见西方养生书在国内仍处于消化不良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人追求;养生,必然红火。但是持续多年的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热,近日被泼了一瓢冷水。24种不合格的养生保健类图书,被要求全部收回销毁,主管部门对相关的出版资质再次进行了强调。记者在整理本期图书销售榜单时发现,曾经在各大图书销售榜上占半壁江山的养生书如今已然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9.
黄健 《现代出版》2011,(2):47-50
胡编乱造、混淆概念、书名雷同、“另类”包装和科而不普等是存在于养生图书出版中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相当程度上与管理不严、编辑素质不高、审读制度不全有关。为了保证养生类图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出版者须正确认识养生内涵,采用完善准入机制、强化审读制、实行问责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图书市场策划贯穿了从选题到营销乃至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内容.做好各环节的策划,对图书经营的成败有着重要影响.近来,养生类图书市场表现跌宕起伏,在图书出版界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浪,同时也备受社会质疑和关注.透过这些现象,对图书出版的规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对图书策划,更好地开发市场图书产品,将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近两年,图书市场掀起了一股近乎疯狂的健康养生类图书的热潮,但健康养生书的热潮也引起了传统医学界和媒体的一些质疑,其中最大的质疑就是图书的作者,没有一个有真正的临床治病的经验,随着这样的质疑声的不断增多,很多出版机构  相似文献   

12.
面对市场鱼龙混杂的养生类图书,就出版部门而言,如何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强养生保健类出版物管理的通知》中的要求,如何提升识别能力,如何发挥自我审查职能,通过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把握好内容质量第一关,减小养生类图书投放市场后带来的不确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李金慧 《出版科学》2010,18(4):54-56
当代图书出版对当代社会文化心理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成功、励志类图书的庸俗化出版培植了大众“成功至上”、盲目攀比的社会心理,在客观上使图书出版成为庸俗成功学的始作俑者;生活、健康、养生类图书的泛滥培植了大众扭曲的健康观念开口盲目攀比的生活理念,在客观上成为伪“生命科学”的缔造者;传统文化类图书的过分商业化出版培植了大众追求感官刺激,淡化核心文化、理性精神、哲学意识,以及游戏人生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图书市场掀起了一股近乎疯狂的健康养生类图书的热潮,但健康养生书的热潮也引起了传统医学界和媒体的一些质疑,其中最大的质疑就是图书的作者,没有一个有真正的临床治病的经验,随着这样的质疑声的不断增多,很多出版机构开始请出真正具有临床经验的医学专家。以《明朝那些事儿》等历史社科图书闻名的磨铁图书开始大举进军健康养生领域,此番,他们请出了被称为“北京最贵的医生”的武国忠,他是北京著名的孔伯华医馆的首席坐馆专家。  相似文献   

15.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大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空前增强,追求生活质量、尽情享受生活是人们的普遍心愿,从而导致了近年来生活健康类图书市场的一片繁荣。据报道,2007年大众健康类图书的销售增长超过25%,远远高于图书市场10%的整体增长速度,而进入2008年,这类图书的销售增长已直逼30%。在每30本畅销书中,健康类的书籍就占到5本。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大众的自我保健意识空前增强,追求生活质量、尽情享受生活是人们的普遍心愿,从而导致了近年来生活健康类图书市场的一片繁荣.据报道,2007年大众健康类图书的销售增长超过25%,远远高于图书市场10%的整体增长速度,而进入2008年,这类图书的销售增长已直逼30%.在每30本畅销书中,健康类的书籍就占到5本.  相似文献   

17.
卢世琳 《出版参考》2010,(16):11-12
目前,健康养生类图书出版,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令人担忧的问题。结合现实,笔者认为健康养生类图书在选题和营销当中有三个方面的趋向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学是一门实践医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有中医"和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使得中医养生知识易于为大众所接受。同时,中医学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大有裨益,有助于指导人们养生祛病,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但是,2008年前后,随着刘太医、张悟本、李一等的相继垮台,一度销售火热的中医养生保健类图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面对此,如何才能做出内容"健康"、值得信赖的中医科普图书,是值得我们深入  相似文献   

19.
"民以食为天"永远是一个不变的真理,如今图书市场上多种多样的菜谱类图书便是这句民谚的最好证明。在本世纪初,市场很少有可以"说道"的畅销菜谱图书,而近几年,菜谱类图书已经成为生活类图书中最为重要的门类之一,成为生活类图书仅次于大众健康类的一个细分市场,在生活类图书零售市场上约占六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20.
现在,无论在大型图书商厦、图书批发中心还是大型图书博览会或者网上书城,健康类图书都长期稳固占据销量排行榜的前列.成为与社科普及读物并驾齐驱的图书市场新亮点.有统计数据表明,大众健康类图书在生活类图书市场的码洋比重已达到35%~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