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权威的产生与权力紧密相关。在德育过程中无论从"教"的方面或是从"学"的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教育主体权威的重要性。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权威教育主体,即消极型权威、积极型权威与复合型权威。单纯的积极型权威与消极型权威对于德育效果的获得而言都不是理想的类型,理想的教育权威应该是复合型的。  相似文献   

2.
将"文明社群"分成社会领域的地位、文明性的属性和政治影响力三个构成维度,对三个民间庙宇进行考察表明:民间信仰是一种非政府的民间活动,但也不同程度地被国家权力渗透,且民间信仰组织的非营利性特征随国家权力介入越深而越突出;民间信仰不能为内部公共事务提供实践平台,但能为外部公共事务提供一些参与机会,但也有赖于国家权力的干预;民间信仰在培育公民道德方面十分乏力,也很难生产有政策影响的公共舆论,但民间信仰的存在事实可以对各级政府产生重要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出我国民间信仰构成文明社群的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仪式音声在民间信仰活态传承与变迁中存在较多可变因素。包括语言、音声行为以及传习中重要的师承关系等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仪式音声在不同区域内自身的形态和发展,这些因素在信仰仪式中呈现的动态对于仪式音声的构成以及变化都以显性存在的方式影响有时甚至操纵着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变迁。  相似文献   

4.
权威的产生与权力紧密相关.在德育过程中无论从"教"的方面或是从"学"的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教育主体权威的重要性.德育过程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权威教育主体,即消极型权威、积极型权威与复合型权威.单纯的积极型权威与消极型权威对于德育效果的获得而言都不是理想的类型,理想的教育权威应该是复合型的.  相似文献   

5.
《上海教育》2008,(6):32-32
人们常把社会学和社会科学混在一起,其实社会学只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学才恢复发展,社会学的思想理念是希望用科学的方法来总结或者认识社会现象。我们对待很多社会现象往往会停留在经验层面,或者说一种常识。但是社会学认为很多经验的常识不一定是可靠的,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验、不同的常识。社会学要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人们认为有道理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阳城地区的地方社老、士绅以及一些从事宗教事务的群体都通过捐资修庙、传承故事、祈祷雩祭、演剧献戏等方式,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商汤信仰"的传承与发展,使商汤崇拜的现象逐渐趋于广泛,并成为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间信仰之一。  相似文献   

7.
各地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显示出大学生存在"信"教现象,但这究竟是信仰还是相信却值得探究。因为人们总是认为"相信上帝"就意味着"信仰上帝"。相信是可以验证的,而宗教信仰是对无法证实的、不可信的东西的相信,因此,传统认为宗教信仰是荒诞的,与科学对立的。事实上,宇宙意义要求的证明与宇宙功能要求的证明虽属于不同的等级或类型,但它们都是合理的和必要的,科学与宗教都依赖于信仰和知识,它们不必彼此对立。  相似文献   

8.
闽粤台地区民间信仰盛行,与这一地区信巫、尚鬼、重祀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而相同的民系在三地之间的移民关系决定了闽、粤、台民间信仰具有较大的同质性。本文以闽粤台民间信仰的传承、变迁为重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盛行于这一地区的临水夫人信仰、三山国王信仰、惭愧祖师信仰、开漳圣王信仰等民间信仰在三地的传承与变迁,进而引出对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思考和探讨,提出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应该互相整合和互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清代四川并不存在明显的祭祀圈和信仰圈。作为四川"地方性"文化的主导因子之一,民间信仰与综合文化的分区基本一致。清代四川民间信仰可分为川西平原民间信仰区、川东北民间信仰区及川南民间信仰区等三个大区。川西民间信仰区自然崇拜遗留较多,与农业相关的神灵崇拜及民间信仰较为兴盛,民间信仰的娱乐化特征非常明显;川东北民间信仰区自然崇拜等信仰遗存较多,质朴而有古韵,与农业相关的神灵崇祀虔诚而质朴,尚巫传统突出,鬼巫信仰兴盛,各亚区存在较大差异;川南民间信仰区古老信仰保留最多,最为古朴,特色民间信仰较多,受少数民族影响更为明显,民间信仰更加古朴和原始。清代四川民间信仰的地域差异是四川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的一种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文化中有关宗教、神学与哲学的关系,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主张宗教信仰高于思辨理性,因此理性的哲学应为神学服务;另一种主张理性是审判一切的最终法官,以理性为准则的哲学启蒙宗教信仰。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在人生的实践中,信念是实践的出发点和动力,人总是相信了什么才去行动,而当遇到了问题时又质疑原先的信念,并根据经验确立新的信念。拿这种人生实践的观点去看待信仰与理解的关系,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信仰导致理解"或"理解启蒙信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们总是处于"信仰寻求理解"和"理解开导信仰"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1.
山西是戏曲的滥觞之地,自古就有在民俗信仰活动中演出戏曲的传统。山西信仰民俗中的戏曲演出种类繁多,可分为春祈秋报、迎神赛社、集市庙会、公私祭祀等形式。对山西信仰民俗中的戏曲深入研究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领域,在民俗文化日渐式微的时代,需进一步发掘传统民俗文化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重述神话”这个世界性大型国际图书项目在我国的启动,藏族作家阿来的《格萨尔王》也在全球亮相,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藏族奇异的民俗风情和传奇故事,给重述之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但该作品也有其局限性,如想象力的缺失、英雄形象的偏差以及宗教信仰和神灵崇拜中消极思想的残留等,这些问题尚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清《神池县志》所载竹枝词是研究神池民俗的重要史料,呈现出一幅幅生动而丰富的神池节日民俗风情画卷,体现了祈福、祭祖、祝福平安的民俗心理和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14.
很多研究者在进行现代文学研究的过程中,会将注意力集中到分析外国文学思潮所产生的影响上,于是,便忽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另一个源头———民间文学。对于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以往的研究也主要是以社会剖析法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但是,如果将研究目光重新回到文本,可以发现,在这部作品的阶级斗争线索外,还潜伏着另外一层来自民间文学传统的结构,这个潜藏在政治话语"外套"下的民间叙事结构,一方面可以看作是对于当时倡导的左翼"文学大众化"一种自觉的响应,另一方面则是将作品表面上的那种枯燥的意识形态因素弱化,扩大了作品的接受范围,增加了作品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的信对象繁杂,表现形式多样,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于民间信仰的自身特点,人环境的变化以及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等原因,上海地区祠祭形式的民间信仰总体上趋于衰落,但近年又有复苏的迹象,而散在的民间信仰活动,如巫术,占卜,预兆,禁忌以及祖灵崇拜等现象还时时可见,其社会原因是深层次,多方面的,民俗传承的滞后性决定了信仰习俗的演变不可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上海在步入现代化的进程中应重视其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豳风·七月》的主题见仁见智,至今很难得出一致的观点.文章试图从礼俗这个角度切入,结合《尧典》《夏小正》论证了《七月》的物候和祭祀性质,又从本文句式出发,探讨了它的歌谣特点.笔者认为,《七月》的最初形态是一首在敬授民时仪式下产生的与《夏小正》有同样功能的一首集农谣和祭礼于一体的歌谣.  相似文献   

17.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衡阳民间音乐以它独有的特色,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传承和不断发展着,并强烈而深刻地反映着人们的心声.民间音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社会教化功能更为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社会变迁、人文思想及道德规范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参考资料.尤其是在推进“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中,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民间音乐艺术更是可以发挥出其独有的宣传、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壮族的宗教信仰,是壮族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广西壮族山歌中存在着大量反映壮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平果嘹歌作为广西壮族山歌的典型代表,在历史的洗濯中,必然不可避免地打上本民族的意识形态烙印。嘹歌形象地记录了壮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19.
大量史料记载夜郎王为竹所生和布依族以竹为姓的典故。布依族的民间故事、民歌、神话传说都记录了布依族祖先为竹所生及竹生人的说法。布依族将竹作为其所崇拜的图腾,竹的功能得以神化。生和死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个仪式,布依族在生育仪式中的“搭花桥”、“改都雅”和丧葬仪式中的“龙戈”、“古庄”、“豪洛”都体现了其对竹的图腾崇拜。布依族人民企图以祭祀等图腾仪式来达到对自然的支配和控制,通过大量的祭祀与巫术活动祈求得到图腾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是妈祖民俗文化的载体,其内容与形式充分地反映了妈祖民俗的各种事象,反映了民众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感情。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包含:民间绘画、民间雕塑和民间工艺美术;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具有实用、美学及娱教等社会功能。文章基于大量点、面结合的田野调查,对妈祖信仰中的民间美术及其功能做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