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曾经在图书市场行销一时的《没有任何借口》、《执行力》等由“国外知名学者”写的经典著作,竟然是子虚乌有的“圈套”,是压根儿就不存在的伪书。读者还真就此开了眼界,除了盗版书,如今又有人“发明”了伪书。少数出版社炮制伪书的拙劣行为在媒体上披露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读者极为愤怒,他们怀着满心的希望买回的图书,竟然是一文不值的伪书,作者托马斯的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身份,居然是人为编织的“美丽的谎言”。伪书的出笼,使出版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这些伪书是怎样出笼的呢?是出版社的编辑不辩真伪,受了作者的…  相似文献   

2.
伪闻六害     
伪闻者,假新闻也。跟社会各界口诛笔伐的伪书,两者好有一比。相同的是,它们都姓伪,都姓假,又同属传媒产品、出版物;不同的是,伪书是这一两年新闻出版界新冒出来的“毒瘤”,当然是危害极大的“毒瘤”,而伪闻呢,其“资历”较前者为“老”,其危害也大,可说是新闻界传播界的一大顽症。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顽症不除民无宁日。伪闻实在害人不浅。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18日,新闻出版总署发文:《关于对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24、25日,在总署召开的座谈会和北京出版工作会议上,总署和中宣部各级领导就整治含有虚假宣传信息的图书问题发表讲话。至此,在全国范围内,一场声势浩大的“伪书声讨战”就此打响。一个早已在出版业内人人心知肚明的“伪书”现象,终于在官方力量介入后,浮出了“水面”。其实,“伪书”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提到《第三只眼看中国》这本书也许很多人不会陌生,这本在改革开放后不久引起巨大反响的著作就是一本“伪书”。该书托名德国人“洛伊宁格尔”所…  相似文献   

4.
最近,出于好奇心,于旧书摊涉猎,无意中翻阅到《中国新书月报》(1931年11月)第10~11号中署名吴铁声的文章,题为《翻版书的黑幕》。读后感慨万千:时下一些伪书的手法与七、八十年前竟如此惊人之相似,如出一辙简直是故伎重演。文中披露:据一位在出版界服务的人说,翻版书当中,有一  相似文献   

5.
“伪书”当道,成为“盛世危言”是有其契机的。当正版《没有任何借口》出版之前,各种伪书的制作出版已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各种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曝光了很多伪书现象,然而,这种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破坏出版诚信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2004年10月正版《没有任何借口》新书新闻发布会的举行,无疑对伪书的当道,不啻为重重一击,它也拉开了人们对中国出版业发展再思考的序幕。实际上制作伪书,古已有之,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据文献记载,大约在战国时期,此类活动就开始了,因而产生了辨识伪书的辨伪学问,这种学问成为历史文献学中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古籍中的伪书、革命文献中的伪书及盗印书中的伪书考察,认为伪装本书刊普遍存在于古今中外出版物中,是版本学中比较重要而且特殊的一种版本形态。革命文献中的伪装书是指在近现代文献中将出版物的封面或其他外表形式伪装,掩盖其真实内容,以便达到宣传发行效果的进步出版物。伪装书又称“托名本”、“改题本”,在版本学上则称之为“伪装本”。  相似文献   

7.
写下这个题目又忽然觉得有点后悔。因为由此很可以作出反向推论:“罢休”了的见报评论难道篇篇都是“惊人”之作?何况评论惊不惊人,制约因素颇多。有的题材你无论怎样的“不罢休”,恐怕也难以“惊人”;有的题目即使有“惊人”的可能,但时间紧迫,见报在即,不等你没完没了地“磨”到“惊人”的地步就得“罢休”。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才确定这一信条和追求:“评不惊人不罢休”。这里所说的“惊人”,亦非惊天动地、惊心动魄之“惊人”,而是指有点反响,仅此而已。 军事新闻评论同其它…  相似文献   

8.
隋文帝统一全国建立隋朝以后,求遗书于天下。他下诏:献书一卷、赉(赉:赏赐、赠送)绢一匹。当时有个叫刘炫的人,就辛辛苦苦、日以继夜地写书,你不要以为他是搞“创作”,而是在造伪。果然,不久他就造出《连山易》、《鲁史术》等伪书一百卷,恭恭敬敬地献至官府。那个当官的,是个不学无术之辈,不管刘炫所献的书是真是伪,居然给了他一大笔奖赏,他因此而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来,“伪书”泛滥成灾。2005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下达了对“伪书”进行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深圳书城收到23家出版社的下架通知,涉及图书115种[1]。“伪书”打假成了2005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的话题之一。2005年5月和7月,新闻出版总署分别公布了第1批19种、第2批49种共计68种含有虚假信息图书名单。有舆论认为惩治“伪书”出版发行尚存法律空白,我们认为有法可依,但执行细则不明确。在现行法律框架下“伪书”的治理途径大致有以下几条。1利用《出版管理条例》治理“伪书”现行规范出版行为的法规主要为《出版管理条例》。“伪书”大…  相似文献   

10.
2005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上出现3位打假英雄候选人中,有一位与出版有关:他不打盗版、不打抄袭,打伪书.有同志说伪书是一种"新创造".不对,著书的假托古已有之.不同处在于,古代著作托伪是借以推广自己的思想,近代以来托伪的核心是金钱.历史上最大的一宗是1895年北京文光楼假托石玉昆,继续从<三续七侠五义>一直写到<七侠五义二十续>.报载,拿破仑·希尔基金会提出的就涉及50家出版社100种伪书.如果属实,真是骇人听闻.近日又有两位余世维写有两本书名都叫<赢在执行>的内容雷同的书,或者天地真小,或者有一位李鬼[1].春秋时托名写书为宣传自己理想.文光楼用假名为钱,给读者还是真货.今天用抄袭"攒书"造假书,不择手段抄袭,最等而下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