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耐力素质是评价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身体机能是从事各项运动的基础.中国每5年一次的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问题日益凸显.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选取2005年及2015年江汉大学学生有关身体机能及耐力素质的体测结果与相应年份的全国大学生体质调研指标作对比分析,了解江汉大学学生身体机能及耐力素质变化情况及其与全国大学生的差距,通过对全国大学生及江汉大学学生身体机能及耐力素质状况变化原因作深入探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全国大学生体质水平和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中医体质分型及判定自测表》调查了山西省150名普通本科在校大学生的中医体质情况,同时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耐力素质测试及等级评定.结果发现中医体质对普通大学生耐力素质存在一定影响,其中平和质的学生耐力素质水平最好,平和质体质评分越高耐力素质评定等级越高.其他偏颇体质耐力素质相对较差,特别是阳虚质和气虚质两种偏颇体制的耐力素质水平较低,偏颇体质评分越高耐力素质相对越差.因此建议在发展大学生耐力素质的同时,配合中医偏颇体质的纠正,以期待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年级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的成因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大学生耐力素质趋于停滞或呈下降趋势,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明显下降。大学生耐力素质不良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本文拟从这一角度探讨形成其不良的成因与对策,为提高大学生耐力素质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耐力素质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638例大学生运用不同耐力素质评价方法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男大学生12min耐力跑,女大学生9min耐力跑的测试方法,在健身的价值,适宜的负荷强度、增强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提高耐力等方面,均优于现行国家体育锻炼耐力素质的评价方法。因此,适当降低运动强度,采用相对较长时间的测试方法,以及使教学手段多样化,是改善大学生耐力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依据实验结果制定出男大学生12min跑、女大学生9min跑的等级评价标准,并比较我国大学生与国外同年龄组耐力素质差异,为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大学生体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潘冬梅 《体育世界》2010,(10):95-96
本文通过对西南地区大学生耐力素质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耐力素质水平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男大学生耐力素质水平下降的幅度比女大学生下降的幅度大,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家与社会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现阶段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耐力素质整体较低,因此,必须加强耐力训练。跳绳是耐力训练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跳绳训练过程中,应重点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这就需要科学、有效的跳绳耐力训练方法。文章主要对大学生跳绳耐力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4年和2005年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大学生体质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陕西高校城市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及皮脂厚度总体上均优于乡村;速度、爆发性素质明显优于乡村男生,耐力、力量性素质明显低于乡村男生;速度、耐力和力量性素质明显好于城市女生,腰腹力量低于城市女生;与全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平均水平相比,陕西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身体素质指标方面,陕西高校男生的力量性素质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耐力、柔韧性素质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女生的速度、腰腹力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柔韧性素质比全国平均水平的低.城市学生的超重与肥胖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耐力素质不良的成因及改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少年耐力素质不良是一个长期存在而又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本文拟从大学生耐力素质这一角度探讨耐力素质不良的成因与对策,试图找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改变他们耐力素质不良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健美操对发展女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大学生耐力素质下降,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现已得到人们普遍的重视。通过采用女大学生所喜爱的健身健美操来替代她们畏惧的耐力训练方法,从而增强心肺功能,改善女生呼吸系统状况,调节心理素质,有效地提高耐力教学效果和达标率,成为女生耐力素质提高的又一重要手段。本文以实验对照的形式检验了健美操与其他项目在女生耐力素质提高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以普通本科和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变换情景法的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课后普通学生实验组在耐力素质和肺活量指标上与对照组呈显著差异,女生专业组在耐力素质上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其更易消除学生的心理"畏惧"感和心理疲劳,能转移学生疲劳的注意力;大多数学生对变换情景法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关键。,目前由于我国高校连年扩招,加之金融危机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失利,经济增长放缓,致使求职人数激增、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就业危机心理日益严重。而导致大学生就业问题困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根据社会需要、学生个性及学校课程特点进行职业素质塑造,明确学习目标,认识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从体育课程的特点来阐述体育教育和职业素质训练的关系及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渗透职业素质的途径,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服务,为高校及劳动就业部门提供一些资源和信息,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深化大学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角度论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指出研究性教学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必然途径。在大学生24式太极拳教学中推行通识教育,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共同施教,努力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的作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决策,将提高全民素质提高了战略意义上来。健康中国的战略思想对我国各个领域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更是指明了今后工作和发展的方向。在健康中国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和运动员教育也要向完善终身教育转变,旨在强化大学生身体素质,向复合型人才逐渐发展。本文将针对健康中国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和优秀运动员教育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生各90名进行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练习实验,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试18周后,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性别,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相同性别,不同体育锻炼类型男生在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北方体育院校冬季体育课程设置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课程设置改革进行探讨,指出课程设置改革必须要能使学生全面发展体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课程设置改革要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情商水平;课程设置改革要使学生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等改革的依据和原则。提出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勇于实践,拓宽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加强基本建设,满足素质教育教学需要等改革的对策与途径,为适应素质教育、培养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校武术教学与大学生素质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武术教学是推动武术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武术课的学习,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和掌握科学文化的程度,高校教育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密不可分的。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志向追求和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应重视武术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武术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学改革的实施,当前的体育教学已经不仅仅是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同时注重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训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以及学生自身的意志和品德素质等对体育活动本身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加入运动心理学教育。文章首先阐述了心理学概念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的概念,其次是对运动心理学加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期望有效的促进高校的体育教育,实现高效体育教学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高等受教育人才,除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还需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密不可分。意识是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要使大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须培养并加强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帮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进而产生相应的体育行为。通过对目前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因素,并指出可行性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促使他们由体育意识向体育行为的真正转化。  相似文献   

19.
旨在为新培养模式下高校体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英才学院学生的身体耐力素质指标进行跟踪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在国内高校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背景下,英才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也同样堪忧。高校体育工作应密切关注英才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状况,做好体质监测调研,建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为新培养模式下的高校体育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的接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又是终身体育中最重要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中间环节。因此,高校体育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更要与终身体育相接轨。结合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高校体育应当围绕素质教育,本着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转变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诸环节——能体现终身健康价值追求的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掘体育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态度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要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对体育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