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西方文化和思维差异决定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不同.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多静态,汉语多动态;英语表达比较抽象,而汉语表达比较具体.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及其对翻译T-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文化和思维差异决定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不同.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多静态,汉语多动态;英语表达比较抽象,而汉语表达比较具体.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及其对翻译T-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文化和思维差异决定了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不同.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英语多静态,汉语多动态;英语表达比较抽象,而汉语表达比较具体.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及其对翻译T-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与西方人由于地理、历史、化、人丈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句法结构特点的不同。英语表达比较抽象,汉语表达比较具体;英语语序是从“个体”到“整体”。而汉语则是从“整体”到“个体”;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本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特点。概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中西方民族各自思维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特征——形合和意舍进行了分析说明。并着重指出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和原因,以便英语学习者自觉尊重中西各自的语言事实,深入、准确地把握和运用英汉两种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篇的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是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重要内容。英语思维重逻辑、分析,汉语思维重悟性、直觉,这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结构上的最大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意合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英语注重显性衔接,结构完整,以形制意;汉语则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讲究功能和意义,以意驭形。  相似文献   

7.
意合和形合是英汉两种语言都使用的两种连接手段,但由于两种语言性质不同,使用侧重点也不同。本文从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注重“话题”;英语是形态型语言,注重“主谓”;以及汉英两种句式的不同,说明了在汉英互译过程中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阐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重要差别,即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其次分析了这种语言差别的相对性;最后根据这种语言差别提出了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英语连词作为一种结构词,其功能意义明显强于其词汇意义.英语句法关系重形合,汉语句法结构多用意合.只有连词才能充分体现出英汉之间形合与意合的差别.英汉语之间的形意转化,关键也在连词的处理上.本文简要谈了英语连词的特点、英汉两种语言形合与意合的差别,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英语连词的汉译方法,如省译与增补、转译等.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巨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英语的句法结构是树状而汉语的句法似竹状,英语是主语突出而汉语是主题突出,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等。本文在分析英汉句法结构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英汉语句法结构对翻译的影响以及在翻译过程中针对英汉句法结构差异采取的翻译策略,以期达到忠实通畅自然的译文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语义与语境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这就是语义。但是.语义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存在于语境之中,语义寓于语境之中,这是语义学一条最基本的原理。语境对语义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要彻底理解语义必须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阶段的外语教学和学习中,外国文学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常受到质疑。究其原因,这首先是受学习内容的客观浅泛性和接受者的主观功利思想的影响;其次是对文学范畴的误读;同时,外语教师对文学文本的驾驭能力也影响着文学的语言教学利用效果。以上因素影响了人们对文学的语言学习利用价值的客观评价。对此问题的澄清,有利于开拓更多有效的语言学习途径,促进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大语言输入注重语言输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学习英语极为缺乏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学习者少有机会接触英语为本族语的人,加之教学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量严重不足,并由此导致语言输出及至语言应用能力的薄弱。为此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加大语言输入,让学生尽可能多接触英语;同时,注重语言输出,提供大量使用语言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并最终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中,而网络更是语言发展与衍生的重要场所。大量网络用语的使用,使语言不断进步与扩大,语言文化也变得丰富多彩。词汇则是语言的组成部分,网络用语与现代汉语语言的关联性主要从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词汇等结构来解析网络用语,于此作者着重探讨网络用语与现代汉语语言的关联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一、IntroductionLanguagetestingisrelatedtothelanguage ,languagelearningandlanguageteaching .Wardhaughhasrightlyobservedthatlanguageteachinginvolvesatleastthreedis ciplines:linguistics ,psychology ,andpedagogy .Linguis ticsprovidesinformationaboutlanguageinge…  相似文献   

17.
18.
应用语言、文学语言,它们都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一定社会和教学情境的标准语形态。准确、鲜明、生动是各种不同文体语言的共同要求,但不同性质、功能的文体,语言各有不同。文章拟运用写作理论并结合作品,分析应用写作语言和文学写作语言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论语言科学与语言技术的新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语言学已经凸显“语言科学”与“语言技术”的二分互补格局,语言技术包括语言本处理技术和语言系统模拟技术。计算语言学是利用计算机作为语言研究工具和探索语言的可计算性问题,同时建构基于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基础之上的语言理论的新学科。面向语言系统模拟的计算语言学研究可比喻为“电脑模拟语言能力工程”或“语言能力移植电脑工程”。第五代计算机研制的搁浅表明,建立在“人一人对话”行为基础上的语形语法学难以完成这一任务。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语言能力移植电脑工程的基础研究是语义结构网络研究,这一研究可比喻为“语言基因图谱分析工程”。研究对象的语义性转移和研究成果的技术性趋势将成为21世纪的语言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翻译史上,关于"归化"、"异化"的争论由来已久.但笔者以为,"归化"、"异化"是两个极端,不适用于翻译实践中.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目的"选择是"以原语言为准则"还是"以目标语言为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