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源于中国古代沿海一带的百越族群。汉代入滇。傣族傍水而居,澜沧江、怒江、红河、金沙江四大江河流域皆有傣族居住。傣族先民早就有较为发达的农业,是我国最早种植稻谷的民族之一。云南省现有傣族人口110多万,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35%。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边疆,主要聚居区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2.
依兰形胜,自然壮美,江河纵横,物华天宝。曾有人形象地描述之"群山万叠,三江襟束"。古城依兰历史源远流长,是历代政权控制黑龙江流域的政治中心。唐代  相似文献   

3.
王冰 《山东档案》2010,(2):45-46
一、文化、城市建设文化与城建档案《现代汉语词典》把文化定义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从以上关于"文化"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文化"内涵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文化是人  相似文献   

4.
张夏 《青年记者》2013,(2):53-54
新闻舆论对环境保护的影响从2011年起,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以下简称"经视频道")就水域治理和环境保护制作了一系列专题报道,其中包括2011年4月起播出的《湘江母亲河——东方莱茵河之梦》系列专题,分为《同饮一江水共治一条江》《、莱茵河之路》、《文化之江》、《黄金水道之梦》、《飞跃潇湘》等五个篇章,每集5分钟,最终形成融历史、文化、自然、经济于一体的76期节目,总时长达20多个小时。记者立足湖南的母亲河——湘江,详细分析这条江由清澈变为"沉重"的原因,用心抚摸湘江的伤痛,探寻对其治理、保护、开发的方略。同时实地探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23,(9):138-139
<正>本丛书从长江、黄河和京杭大运河这三条对中华文明有特殊意义的江河入手,采用艺术与百科融合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和特色。书中正面用写实风格的水彩手绘图逐段展示江河的壮美风光,用简约的地图和详实的数据展示江河流经区域、主要支流、周边湖泊等地理信息;背面则是知识点,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切入,以点带面,全方位展现江河流域的沧桑历史、人文故事和伟大工程,多角度解读江河与中华文明发展的关系,从而拓展小读者的知识视野,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纪录片的灵魂,这在十集人文电视纪录片《河之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河之南》通过电视这一现代化传媒手段,用丰富的史料和精致的影像片段,讲述了中原地区涌现的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及他们创造的文明成果,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原即河南地区在中华文明演进中的核心地位,凸显了中原文化的原创力及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片子中,既有史料及文物的原貌,也有诗化的语言朗诵,又有色彩浓淡相宜的影像穿插,  相似文献   

7.
《晋城商宅》用文化的眼光看,宅院是与人们最为亲近的一种背景文化。它给生活打上了民族的时代的文化的标记。用艺术的眼光看,宅院是凝固于时间之河的多重性艺术。它为生活平添着诗意。用历史的眼光看·宅院是无处不在的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它使生活有了...  相似文献   

8.
世界自然遗产的第三项标准:具有极特殊的自然现象、风貌或出色的自然美景。 “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深邃的河谷体现了该区域显著的自然特征;尽管三条大江的主体部分都处于该区域  相似文献   

9.
姜昆谈雅俗     
○我以为雅俗从来就是相通的 中国的文化历史,就是一个由俗到雅、又由雅到俗来回反复的一个过程。 中国的第一部著作《诗经》,实际上反映的就是老百姓很普通的生活。如《伐檀》就是一首很俗的民歌,伐木头时唱的歌完全是自然劳动的歌声,是艺术的原始状态,经过加工整理而成:“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上说,人类将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汇集并有选择地表述出来的工作就是编辑工作。人类创造的文明及其在创造中形成的经验直到行为心理,开始是无意识的自然传承。当群体创造的文化需要作为经验和社会的思想行为规范加以综合规定时,便有少数精英在历史的召呼下萌生文化意识的觉醒,来承担这一组织文化的工作。孔子删定六艺是具有组织文化的自觉意识下进行的活动,使文化的传承从无序进入有序,可以说是自  相似文献   

11.
"五一"期间,大型人文纪录片《河之南》在央视二套黄金时段热播,引起了强烈反响,解读中原文化、关注中原崛起成为近期全国文化界和电视观众热议的焦点。5月12日,《河之南》研讨会在郑州召开。6月4日,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黄金时段再次播出了《河之南》。看过《河之南》的  相似文献   

12.
《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之子》栏目开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之先河。《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效应,成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历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从《东方之子》主持人的特性入手,论述了它“文化超越”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文章说明了两个问题:一、对《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文化要求,是其栏目定位的内容之一。是制片人高品位栏目包装的组织部分。它是为栏目实现其商业目的服务的。二、《东方之子》主持人的整体文化形象,是由主持人多样化的文化个性及其表现力构成的。而主持人的文化个性魅力是由文化超越所达到的思想境界赋予的。文化超越,是《东方之子》主持人遵守职业规范和个人文化自觉意识体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媒体作为人类交流和信息传递的工具。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一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中国古文献记载的河图洛书到考古出土的甲骨卜辞.从古埃及的纸草书卷到古希腊的羊皮书,从笔墨纸砚的发明到计算机语言的产生,人类在创造光辉灿烂文明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创造人类交流与信息传递的媒体工具。同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媒体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传播着文化、传承着历史、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创造历史。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历史之中蕴含着博大的多样的美。探究历史之美,启发感染大众,是人类思想文化领域孜孜以求的探索。新闻作为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发掘、传播、丰富历史之美,是一项有益的实践,能达到新闻、历史与美学三者之间相得益彰。历史空间与新闻传播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人们通过历史获得不同的表情和心理期待,或仰天大笑、或黯然落泪,或敬重、或痛恨……种种情感,引起人们愉悦、自由、解放、光明的心灵共鸣,这就是历史之美。  相似文献   

15.
民间传承文化是人类创造历史的痕迹.是传承至今的共同体的共同文化。保护这类“文化活化石”.是对人类和民族自身的尊重。人类虽处于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时代.但现实社会的需求和人文精神的弘扬并不排斥民间传承文化。新闻学从诞生时起.自有它本位的学科主旨,但在时代发展中也非一成不变,。它往往是在与其他学科的交汇中拓宽着自己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由于申报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三江并流"地区现在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在这片地域的核心,怒江和澜沧江之间,有一座早已闻名的雪山:卡瓦格博.今年它的名声也很响亮,但主要是在藏族而不是旅游者中间.这座像人一样有属相的雪山,在羊年会迎来十多万朝圣者.  相似文献   

17.
韩震 《出版参考》2011,(11):7-8
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大约已经有200多万年的进化史。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在自然界基础上,人类创造出了一个文化世界,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易》追寻人的生命之根,用人的生命繁衍现象和性别角色关系类比自然万物的变化和运行机理,又从这种运行机理中把握人伦的根据,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由此奠立起整个意义世界的基础,绽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渊薮。这种生命自然观言说了人性与自然之性的同一,人们遵从自然的行为,即是以自性为根据的自我发展,内蕴一种自由的趋向。自由意识源于人类劳动的创造性,根据不同时代的生存状况而呈现出特殊的形式;《周易》在天人合一的生命自然观背景上绽现的自由趋向,对认识人类自由思想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人猿相揖别,人类大约已经有200多万年的进化史。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文化发展的历史。在自然界基础上,人类创造出了一个文化世界,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档案的文化价值及其历史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们一般认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本文使用的是广义的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