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路路 《东南传播》2011,(12):94-96
家庭伦理剧是新世纪电视荧屏的宠儿,不仅屡创收视高峰,还频频获奖。家庭伦理剧以家庭生活为主要题材,以家庭为核心叙事空间,以家庭成员为主要角色构成,并以他们的情感纠葛和日常生活矛盾为主要内容,以一定时代背景下的家庭关系为叙事主题,以表现人伦情感为叙事核心,表达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的主题。本文重点分析新世纪以来家庭伦理剧...  相似文献   

2.
王淏清 《东南传播》2010,(1):104-106
近几年来,讲述平凡人家日常生活故事的家庭伦理电视剧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此类电视剧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特点:一是在主题设置上较为集中,表现在对于传统伦理观念的呼唤以及传统伦理与现代道德的冲撞对接等方面;二是在人物的塑造上以平凡普通的大众人物为主;三是在情节上注重从普通百姓家长里短的琐碎生活中进行构建。《金婚》、《王贵与安娜》、《咱爸咱妈六十年》就突出体现了我国家庭伦理剧的这些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伦理剧逐渐发展为一种类型剧,而这一类型化电视剧的延展与突破则构成了近两年电视剧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热点。在入围第28届飞天奖的82部长篇电视剧中,家庭伦理剧的比重超过10%。《媳妇的美好时代》、《幸福来敲门》、《家常菜》、《老大的幸福》等剧,分别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审美效果上进行创新探索,托举起多名社会热议的荧屏人物,适应了新时期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行影视管理制度下流通的大众文化商品,电视剧不可避免成为管理机制、商业利益和收视观众权力争夺的场域。家庭伦理剧直接卷入当下生活和热点话题,其对当代普通人及其家庭日常生活的自然主义再现,在一定程度上融通了电视收看的主体和客体。作为文化经济产品,电视剧《蜗居》的形象和主题具有多义性,面对诸多可能性,能动的观众(尤其侧重青年中年、城市白领、房奴等效忠从属关系的类型群体)最终选择正面地建构起切身相关的日常生活及其叙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2009-2013年五家卫视频道在黄金档播放的内地电视剧为对象,分析内地电视剧类型的变化趋势并讨论其与我国行政规制的关系。研究发现播放数量最多的是家庭伦理剧,其次为戏说剧,再次依次为谍战剧、军旅剧等。其中,因行政规制的影响,家庭伦理剧和戏说剧的播放数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而谍战剧、军旅剧、涉案剧等三种类型呈现明显的下降,其他电视剧类型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处在特定文化和经济环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具有独特的媒介传播特性.电视剧作为当代中国"第一"叙事艺术体现了家庭通俗艺术的基本传统以家庭故事为主要题材,以日常经验为主体内容;以生活化戏剧为叙事特征,以主流意识为价值观念.与电影相比较,电影更重视情节、场面和奇观,电视剧则更重视人物、对话和细节,电影更强调以导演为中心,电视剧则以编剧和演员为核心;电影更体现流行文化的矛盾和差异,电视剧则更体现价值整合的主流性.中国电视剧这种家庭大众文化的传统正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着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平民题材电视剧是以城市市民或农村农民这两大群体为主要取材和表现对象的电视剧,其特点包括以平民为表现对象、遵从现实主义原则、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三个方面.中国当代平民题材电视剧在过去三年整体表现良好,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家庭伦理剧所占比例过高,类型化、同质化等.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电视剧平稳发展的一年,荧屏上不仅出现了一大批以现实生活为视点,以都市生活的生存状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都市剧,也播出了相当数量的家庭伦理剧和历史剧,而文学著作类、经典剧目、红色经典等电视剧翻拍则成为本年度电视界引人注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李洁 《东南传播》2010,(1):107-108
韩国家庭伦理剧在近年我国引进的韩剧中占有重要比例,以叙事独特、新颖,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为特点,以《黄手帕》等为代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韩国家庭伦理剧与以《金婚》为代表的中国家庭伦理剧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三个方面都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赵红香 《新闻世界》2012,(11):129-130
本文以“叙事学”、“电视剧”作为关键词,在CNKI上搜索到相关文章共计38篇,按时间顺序,对我国自1992年以来有关电视剧叙事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近二十年来电视剧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电视剧叙事技巧分析、电视剧叙事文化特征与意识形态分析、女性主义立场分析以及对当红电视剧的叙事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主要反映家庭伦理道德的家庭伦理剧中,儒家文化更是处处可见。家庭、仁义、和谐贯穿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的发展。本文将从家庭伦理剧的界定、儒家文化的展现、家庭伦理剧的最终归宿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家庭伦理剧与儒家文化的关系以及家庭伦理剧的最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冯美 《采.写.编》2016,(5):104-106
家庭伦理剧以对伦理情感道德的关注、对每个人置身的家庭生活的多维度透视,如今已行走数十年,目前仍是创作收视两热的红火现象.一方面,"家文化"理念、家庭伦理情感对文艺创作提供了大量的叙事元素,另一方面,家庭叙事文本给电视受众提供了更多的移情思考和情感共鸣.本文从叙事视角和矛盾冲突出发,将家庭伦理剧的叙事大致分为几种类型:婆媳翁婿的相处之道、兄弟姐妹的手足亲情、夫妻两性的婚姻关系、第三者插足的婚外恋、苦情父母的无私大爱、年轻家庭的生子育女,以此探寻家庭伦理剧在创作思想和叙事手法上的继承与流变.  相似文献   

13.
2005年的中国电视剧创作呈现出多姿多彩.多元创新的宏大气象。据统计.全国各地报送申请立项的剧目共2977 部89402集,其中批准立项的剧目2128部57629集,与前一年相比.申报的数量有所增加。2005年中国电视剧创作质量有较大提高.创作理念和手法有明显的突破与创新。内容题材方面.在进一步弘扬主旋律.挖掘现实题材的主要构架之下.题材选择及创作亦呈现出多样化,表现领域大大拓宽。反法西斯及抗战题材电视剧占了相当大的部分.成为今年电视荧屏上的重头戏.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热度增加.军旅题材.家庭生活与伦理剧创作持续繁荣.公安涉案、历史.古装武打题材的作品大幅减少.但创作理念有新的变化。各类题材电视剧相互延伸补充.构成了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  相似文献   

14.
李炜 《声屏世界》2008,(5):40-41
在如今繁荣的电视剧创作中,表现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和伦理亲情的电视剧一直增势强劲,好的作品往往一开播就成为收视热点,加之国家广电总局的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了电视剧创作中平民叙事的不断发展。事实上,从较早的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开始,平民叙事就已经在电视剧市场中显示出了它独特且持久的魅力。近期由陶虹、奚美娟主演的24集电视剧《保姆》在上海、南京、武汉、杭州等地的收视排行榜中均名列前茅。以《保姆》这样一部热播电视剧为代表来深入解析电视剧创作中的平民叙事的叙事策略及艺术特点,显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04,(8):50-50
记者从闭幕不久的第十届上海电视节获知,四类题材成为电视剧市场的热点。上海电视节组委会对本届电视节节目交易市场进行了分析,共有11868集电视剧参加市场交易。其中家庭伦理剧占17.04%,历史剧占14.15%,青春偶像剧占14.15%,生活喜剧占12.54%。由于国家广电总局对涉案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杨阳 《新闻爱好者》2011,(4):136-137
电视剧《雪豹》在全国各地热播以来,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跟以往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有些不同,主要表现在叙事逻辑上,该剧在叙事逻辑上主要体现了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大众化叙事与伦理叙事、精英文化叙事三组叙事元素的整合、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雪豹>在全国各地热播以来,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该剧跟以往的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有些不同,主要表现在叙事逻辑上,该剧在叙事逻辑上主要体现了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大众化叙事与伦理叙事、精英文化叙事三组叙事元素的整合、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8.
从《婆婆来了》看新时期婆媳剧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婆媳剧作为一个日渐成熟的家庭伦理剧的亚类型,新的叙事主题、形象符号和叙述技巧逐渐呈现,为我们对它进行全方位的艺术解读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透  相似文献   

19.
孟中 《视听界》2004,(2):78-79
2003年电视剧年产量9500剧集,数量上呈稳定增长。整体上看,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意识进一步深化,表现在对时代精神的谱写和弘扬不限于重大题材宏大叙事,而是发自各个角落的合声共唱。最为可喜的是,这一年农村题材创作令人瞩目。电视剧类型化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也更有广度和深度。一、主旋律和多样化的统一:现实主义美学精神的继续发扬从《一口菜饼子》到今天,现实主义的美学精神是我国电视剧一以贯之的美学特征。关注日常生活、同时代的问题和普通人,一直是电视剧创作的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随着通俗电视剧的兴起和发展,大众文化带动的文化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电视剧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要义在于,创作者要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大众日常生活之间建构一种“相关性”,使之成为大众喜闻乐见、感同身受的影像体验。《亮剑》、《任长霞》等主旋律电视剧为意识形态世俗化开辟了路径:人物形象塑造的平民化,意识形态叙事的当下化。而《红粉》则从题材的把握入手,围绕“改造”这一意识形态母题,沿两条线索展开叙事,渲染出一个关于“爱”的动人故事。显然,在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路径选择上,《红粉》为以后的电视剧创作又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