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本文认为:人类认识的直接任务是求真,人类活动的价值取向是求善,主客体统一的最高境界是求美,求真、求善、求美作为主体掌握客体的三种相互独立的方式,内在地统一于主体的活动之中,构成人的活动的完整系统;哲学求索真、善、美的统一在实质上表征着一种全面地解决自由和必然矛盾的努力;马克思的现代唯物主义在实践基础上揭示了真、善、美的统一,在现时代,按照真、善、美统一的原则进行活动,对于实现人类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是理性的动物,能以理智的眼光反观人类自身及由人所组成的社会。在人与客观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必会产生知与美、真与善的问题。知识是理智的产物,求知的过程便是追求“真”的过程。求真的过程又往往伴有善与美的问题,毕竟真、善、美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中西哲学在对待真、善、美的问题上有一定的分歧,西方哲学侧重真、知的追求,中国哲学侧重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不同的价值追求产生不同的社会作用,导致不同化的形成。也正是这一差异的存在使两的交流与借鉴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真、善、美的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注意和需求,从而使形成学生对真、善、美的信念和追求。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本质在于认识自然.科学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造福,科学的境界是对美的不懈追求,科学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科学必将走进一个求真、臻善、崇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给大学生的思想插上理性的航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着力研究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和心理特征、生活实际和精神需求、思想困惑和人生追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立在大学生追求真、善、美,期盼尊重、理解、信任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之上;需要在科学性上下工夫,改进教育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入耳入脑入行。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一般是在求真、向善、赏美的过程中进行的。真、善、美是培养高尚志趣的丰富营养。真知、真能的学习是高尚志趣的形成和发展的指导方向,美的熏陶是催化剂,加速高尚志趣的形成。本人就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高尚志趣作了一些思索,以便语文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数学与真、数学与善、数学与美的本质特征,进一步阐述数学中真、善、美的关系,从而认为数学有着真、善、美的内蕴,有着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多维效果的评价来自于教育的实践活动,由教育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叉在教育实践的推动下发展。真、善、美三者的和谐统一不仅是检验我们思想政治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一个多维效果分析体系,体现了“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一人的本质特征。在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从求真出发,在建立了对人本质特征——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一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以善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恢复本真的存在状态,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完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求真精神、创新精神,突出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不高,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忽视了创新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创新的哲学,要充分发挥它在培养大学生独立的人格、反思、批判、建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鲁洁教授认为,德育课堂是迷人的世界,道德教育应是最有魅力的教育,因为她引导人们过有意义的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真谛。江苏省无锡市东林小学的好习惯践行,正是将师生共同在品德课堂中所感知和体验到的德性生活,再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体悟,其德性的真、善、美在对比中尽情彰显。东林小学的实践再次证明,品德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发现真、善、美,才能张扬真、善、美,也才能完善人性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自我屏蔽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客观存在,这种现象既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实际效果,阻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声誉,致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受到影响。因此,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自我屏蔽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工作者,需要解放思想,形成共识,加强哲学理论及其向课堂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植入研究性教学,以实现大学生从懂马克思主义向信马克思主义的跃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现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作用,并且论述了为了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作用,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人按照真、善、美三维尺度从事实践活动,真善美的统一是人的至上境界,求真、向善、臻美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法治精神体现了对人求真、向善、臻美的终极眷注,具有真善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哲学素质,从而体现出哲学的辩证智慧。而哲学素质对其它各方面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作用,就必须注重哲学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是当代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当前,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方面的功效,必须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教师、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情感互动交流的媒介,是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与审美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语文朗读教学应该追求真、善、美,并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在哲学史上,几乎所有的哲学家和哲学派别都把解答真、善、美的问题作为各自哲学理论的终极目标和最后归宿,但是他们的研究角度和观点却存在很大分歧。在中国,真、善、美有时被视为“天人合一”的不同境界(所谓道的精神);有时被视为“知行合一”的不同境界(所谓儒的风范);有时被视为“情景合一”的不同境界(所谓释的禅意)。在西方,真、善、美有时被当作外部世界固有的特性或统一于外部的世界自身的统一(古代本原论);有时被当作主体的理性、功能、属性或统一于主体自身的统一(近代主体论);有时被当作人与外部世界的和谐或统一于主体与客观的具体统一(现代结构论)。虽然真、善、美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哲学派别和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且有不同的内涵或迥异的解释,但是绝大多数的哲学家都认为真、善、美属于同—个层次的哲学范畴,从而使得真、善、美的界碑混然,关系扑朔迷离。究其所致,我们认为构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理清哲学真、善、美的研究对象及其逻辑关系。有鉴于此,本文不揣浅陋,试就哲学真、善、美的对象及其逻辑关系问题略谈一己管见,以求教于理论界同仁。  相似文献   

19.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必须坚持和贯彻这一教学原则,其具体内容为:对大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要作出科学的理论阐述;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注意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着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或其教学方法,而在于教学理念的失误。要彻底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现状,就必须创新和重构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