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低俗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随着栏目品牌的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建立高品质的栏目品牌,是值得广大新闻人考虑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温少杰 《大观周刊》2012,(40):19-19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低俗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亚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随着栏目品牌的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建立高品质的栏目品牌,在如雨后春笋般淋漓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是值得广大新闻人考虑的又一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低俗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亚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随着栏目品牌的不断增加,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建立高品质的栏目品牌,在如雨后春笋般淋漓的节目中脱颖而出,是值得广大新闻人考虑的又一课题。  相似文献   

4.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业界,学界对这一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给它下的定义也多种多样。目前.比较有影响的有"新闻题材说"、"节目形态说"、"传播对象说"、"价值取向说"四种。"新闻题材说"从电视新闻题材内容的视角考察电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是一类独立的新闻报道题材.是与时政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并列的概念。电视民生新闻是以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5.
一、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及其认识2002年元旦,《南京零距离》诞生,其关注的内容既有社会新闻,也有舆论监督,还有生活资讯,甚至也有时政新闻,被称为做南京的"电视晚报"。由于异乎寻常的收视率和高昂的栏目广告费用,这个电视栏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一时间,在全国出现了许多与之类似的电视新闻栏目。这些新闻节目迅速掀起了中国电视的"民生新闻"潮流。随之而来的是,民生新闻渐渐成为业界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名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电视民生新闻备受观众垂青,很多省市的民生新闻栏目都创造了收视奇迹。湖北经视开播一年的《经视直播》便是众多民生新闻栏目中的佼佼者, 它以超过6%的平均收视率高居当地同质媒体的榜首。学者李幸将民生新闻蓬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电视民生新闻以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切中了普通百姓的收视心理,在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博弈中以纵向差异获得了胜利。但是,曾红遍全国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发展了一段时间后,却暴露出了定位同质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这种节目形态从20世纪末开始出现,在2002年至2005年达到巅峰。业界普遍把民生新闻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碎片化的原始状态;民生关怀的深度开掘阶段;以民生新闻为品牌的延伸开发阶段。近几年,民生新闻节目受到新媒体特别是网络的冲击较大,如何打造民生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如何突破民生新闻发展的"瓶颈"?业界人士对此一直在不停地认真探索。而民生新闻栏目开展民生活动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民生活动是用"大民生"的眼光创新民生节目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具体实践.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在2004年创办了以民生新闻为主体的大型新闻资讯栏目"民生大参考".之所以称为"大型",是因为该栏目从规模到结构,从形态到语态都打破了以往新闻栏目的模式.新闻取舍标准紧紧围绕"五度"展开,创造了民生新闻比较鲜明的特色.时至今日该栏目仍然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本土观众中享有较高声誉."五度"标准也成为众多民生新闻栏目的标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各个地方电视台相继推出了民生新闻类节目,甚至取得了超过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的收视效果。但是面对显在或潜在的竞争者,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也日趋严重。笔者认为,要想让电视民生栏目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其栏目内容尤为重要,而决定栏目内容的第一要素就是新闻选题的确定。结合当前电视民生栏目的状况,笔者认为,往往民生新闻陷入泛化误区、民生新闻的声音狭隘就是因为忽略了民生新闻栏目"以民为本以生为纲"的原则;忽略了民生  相似文献   

11.
增加民生新闻的深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2001年5月18日湖南经济电视台开播《都市一时间》新闻节目,率先提出“民生新闻”的概念以来,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电视新闻业界的一个亮点。以《都市一时间》为例,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表明,该栏目平均收视率为5%~6%,最高份额达25%,收视排名位居湖南市场新闻类节目第一名。①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的原因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可以归纳为两个原因。第一,民生新闻使新闻真正成为普通大众的新闻。我国传统电视新闻节目的基本形态是“官方新闻”,即用官方的语气报道官方的动态,用官方的口径宣传官方的意志。对老百姓而言,这种新闻…  相似文献   

12.
1999年5月,福建电视台创办<现场>栏目,实质上已具电视民生新闻的雏形.2002年1月,中国第-个打出"民生新闻"招牌的电视节目<南京零距离>横空出世.2008年1月,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正式更名为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全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民生频道诞生.这成为我国电视民生新闻稳步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1999~2009年是中国电视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其中电视民生新闻的曲折前进过程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3.
望诊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前  陈枕 《视听界》2004,(6):30-32
发端于南京地区并很快在全国各地浪潮汹涌的电视民生新闻,引起了电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做好民生新闻,办好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媒体贴近受众、赢得市场的一个重量级武器。但是,无论是在学界还是业界,目前对民生新闻的认识还存在着某些分歧和不少误区,尤其是业界,在具体的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在民生新闻热浪滚滚的当下,我们似乎更需要冷静、仔细地考量和审视这一被誉为开创了中国电视新闻“第三次革命”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在目前国内诸多民生新闻栏目中无疑是别具一格的。然而,平民化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阿六头说新闻》在内容定位和新闻解读方式上与当下国内电视其他的民生新闻栏目并无太大的差异。电视民生新闻要可持续发展,对其产生的一些"共性问题"不能不防--  相似文献   

15.
林凌 《东南传播》2012,(5):128-130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发展瓶颈却不容忽视。面对诸多发展瓶颈,电视民生新闻及评论栏目的改革与发展应引入"公共新闻"理念,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相结合,发展关注公共领域的"大民生";以"社会责任"为指导原则,特别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以引导公众价值观为任务,合乎社会和谐与道德准则;注重向新媒体拓展,特别是手机媒体和微博,构建公共互动平台。只有贯彻好这些策略,电视民生新闻评论才能走出更宽更广的路子。  相似文献   

16.
自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播出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以来,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开办了以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栏目.在很短的时间内,该类栏目就吸引了观众的视线,并成为各台的主打新闻栏目和广告创收的增长点,引发了国内电视界一股民生新闻热潮,并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电视的第三次革命.民生新闻此起彼伏,纷纷出现在各地电视媒体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七八年过去,现在民生新闻栏目的优势和不足如何昵?下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倡导民生视角、表达百姓话语、体现民生关怀的民生新闻,曾经是电视新闻创新的代名词,媒体提高影响力和收视率的重要利器。随之而来的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同质化、琐碎化、表象化、低俗化的批评也越来越强烈。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和提升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笔者认为,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提升民生新闻的品质,提高引导水平是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时下,被业界视为"黑马"的民生新闻风头强劲,它与百姓生活密切相联,将话语权回归百姓,并始终把平民当作新闻关注的主要对象,力争不断提升新闻节目的亲和力和贴近性。辽宁电视台《新北方》就是这样一档民生新闻栏目,从民生新闻的思想性、栏目品牌、个性化三方面来体现出民生新闻的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成功推出了第一档电视民生新闻栏日<南京零距离>(以下简称<零距离>),其以时效性、贴近性和娱乐性取胜,获得了惊人的收视率.随后许多高举着"民生新闻"旗帜的栏目纷纷崛起,这些熠熠生辉的民生新闻栏目群,成为中国新闻业创新之路上的一道奇妙风景.然而,随着同质化竞争的日益激烈,民生新闻节目背后的危机已充分显现.对于节日自身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民生新闻节目自然无法回避,必须予以正视.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及报道中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一些报纸、电视纷纷推出一些以反映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栏目,如<三明日报>开辟了"都市新闻" "生活周刊" "这事帮您问了" "曝光台"等栏目,目标对准百姓生活,这些栏目有效提高了受众的关注度、社会反响度和公信力.同时,民生新闻日渐成为一种新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模式,已成为这些来年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