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邓华  刘炳升 《物理教师》2007,28(3):7-37
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认识热现象本质的基础理论,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知道其实验依据.”高中学生在学习分子动理论时,他们首先提到的问题往往是:既然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一个分子到底有多大呢?如果老师回答说,普通的分子是非常小的,假如把它看成球形,直径大约是10^-10m.这样回答还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既能让学生感知分子的大小,又能使学生体会估测法在物理学中威力和应用.该实验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教学内容,在许多文章中已有详细的阐述,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奇异现象和提出的一些有趣问题,而这些现象和问题,往往容易被我们老师所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距今刚好100年的1905年,是物理学史光辉灿烂的一年,在这一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在德国最有声望的杂志《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震撼整个科学界、改变人们思维方式方法的3篇论文。第一篇是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他因此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奖;第二篇论文提出分子运动的数学理论,给分子存在提供了补充证明;第三篇论文就是最为有名的“相对论”,其标题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利用了电磁研究方面所发现的那些概念来修订牛顿力学,使其与宏观的和微观的高速条件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吴荣恩  蒋礼忠 《中学理科》2002,(10):8-12,47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相似文献   

4.
学习了物态变化之后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热学现象 ,知道了“物体吸热 ,温度不一定升高”,那么 ,“物体温度升高 ,就一定吸热”吗 ?;“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什么 ?火箭升空的原理是什么 ?新疆吐鲁番地区流传着一句民谣 :“早穿皮袄午披纱 ,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又是什么热学现象 ?沿海地区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吗 ?……待我们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知识后 ,就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了 .一、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是热学的重要理论 ,它揭示了热现象的本质 ,使人们认识到热现象是物体内部大量微粒 (分子 )的运动引起的 …  相似文献   

5.
吕东 《中学理科》2004,(3):15-21
【考点分析】2 0 0 3年《考试说明》对“气体”内容的要求全面降低 ,并与“分子动理论”合并为一章 ,以往作为高考传统难点的“气体性质”内容 ,今后的高考已将逐步降低要求 .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体积很小 ,直径数量级一般是 10 -1 0 m ,估算分子直径用单分子油膜法 :d =Vs .V是油滴的体积 ,s是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 .( 2 )分子的质量很小 ,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10 -2 6kg .( 3)分子间有空隙 .( 4)阿伏加德罗常数 :NA=6 .0 2× 10 2 3 mol-1 表明 1mol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 .2 .分子永不停…  相似文献   

6.
距今刚好100年的1905年,是物理学史光辉灿烂的一年,在这一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在德国最有声望的杂志《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震撼整个科学界、改变人们思维方式方法的3篇论文。第一篇是关于光电效应的论文———他因此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奖;第二篇论文提出分子运动的数学理论,给分子存在提供了补充证明;第三篇论文就是最为有名的“相对论”,其标题是《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利用了电磁研究方面所发现的那些概念来修订牛顿力学,使其与宏观的和微观的高速条件相适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质量、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11,(9):50-F0004
近读一篇教育论文,涉及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其中写道: “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后现代知识观,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它们曾被运用于国外教育发展和培养人才方面并获得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经典理论”(胡志坚等:终结?抑或继续?《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五期.第37页)  相似文献   

8.
对分子动理论部分的内容,知识要求是理解分子动理论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能力要求是使同学们能够在初中对分子动理论内容定性认识的基础上提高到定量认识.方法要求是实验探索、理论计算、实际分析.那么,如何突破分子运动论的重点问题呢:  相似文献   

9.
教研明星     
明星档案 马正军 高级教师,曾荣获省级骨干教师、教学新秀、优秀青年技术拔尖人才、模范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现任教于广东省满远市博爱学校。教学中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三境界(形动、心动、神动)”的追求.积极尝试“审美感悟式”阅读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开放型主题‘网络’式作文教学的探讨。连续五年荣获广东省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国家级刊物发表30篇。  相似文献   

10.
韩兢 《物理教师》2002,23(6):17-18
分子动理论是非重点教学内容,但仍应重视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剖析,挖掘出它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科学方法教育1多学科知识综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优势,辩证地认识这一点,是在分子动理论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对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1996—2006年共273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中以“国外理论”为选题的学位论文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国外理论”的研究并不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的热门选题,不过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在273篇学位论文样本中,专门探讨“国外理论”问题的论文为16篇,占论文总数的5.9%。有关“国外理论”选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国外理论介绍、国外教育状况的介绍、比较教育、国外理论本土化。其中国外理论本土化是关于国外理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蒋天林 《新高考》2005,(3):52-53
新教材中的热学部分包括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气体的压强等内容.在高考中主要以考查概念为主.为便于大家复习.本文特将热学部分的基本知识归纳为“一、二、三、四”,即一个“桥梁”、二个“模型”、三个“要点”、四个“定律”.以供各位同学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何琰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1):45-45
新编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76页关于“分子间作用力跟距离间的关系”中有这样一段话:“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引力和斥力虽然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得更快,因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相似文献   

14.
分子动理论是整个热学的基础,从微观的角度,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认识热现象是研究热现象的重要方法,利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求分子的直径、分子的质量、估算分子个数以及布朗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  相似文献   

15.
一、对分子动理论内容的考查例1(常德市)下列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原子核组成的(B)气体易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有引力而没有斥力(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的“雪飘”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冷水扩散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析与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其中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中考的考查重点,由于分子太小我们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因此只能用扩散现象来间接证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并…  相似文献   

16.
转变教学思想向教改要质量──宁夏“中语会”第五届年会论文摘要自治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于去年12月中旬召开了第五届年会,年会收到论文近40篇。这些论文内容广泛,有理论探讨,也有就一两个问题所写的经验体会,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近几年我区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理...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第八届学术年会于今年9月下旬在哈尔滨市召开。在这届年会上进行了我会第五届学术论文评选。这次共收到参评论文88篇,经过学术委员会论文评选组评选,评出一等奖4篇、二等奖21篇、三等奖42篇。为使会员能及早读到获奖论文,我们将全部一等奖论文和部分二等奖论文(5篇)分别在《普教研究》、《教育改革》、《教育科学研究》三刊上的“中小学整体改革专栏”发表。这些论文均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对教育改革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教师素质与整体改革》获一等奖,其余两篇获二等奖。  相似文献   

18.
《科研评价与指标》一书是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科研评价量化问题国际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术年会”的论文集。会议先后收到论文近百篇,该书收录的是经精选的40篇论文,约36万字。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蒋国华研究员主编,红旗出版社出版。《科研评价与指标》一书有以下特点:(1)前沿性。国际著名科学计量学家带来了评估与排序研究前沿的新鲜信息;国内专家提供了最新的综述和分析。(2)理论性。全面介绍了涉及评价与排序的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经济计量学和技术计量学等理论和方法。(3)操作…  相似文献   

19.
一、正确解决气体状态与内能变化类问题首先要清楚以下五个问题: (一)对密闭气体压强微观解释的理解: 教材中对气体压强的解释为: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气体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从微观角度来看,气体压强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张惠作 《物理教师》2004,25(2):31-31
为什么一定质量0℃的冰熔化为相等质量0℃的水,总的分子势能增加了呢?中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来解释时,往往会得出总的分子势能减少的错误结论.他们认为:等质量0℃的冰的体积比0℃水的体积大,冰熔化为水,分子间平均距离减小,分子力做功,所以总的分子势能减少.仅从能量转化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