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的自传体小说。这部小说主要描写都柏林青年斯蒂芬是如何试图摆脱妨碍他发展的各种因素最终成为一名青年艺术家的故事。通过对斯蒂芬宗教态度的转变进行分析,来揭示其走向艺术与美这条道路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周卫彬 《东吴学术》2023,(4):108-112
《白猫一闪》是青年作家庞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当下城市文学的另类之作。她的都市叙事剑走偏锋,不像很多作家那样摹写都市的现状,而是以心灵的现实折射都市的五光十色与光怪陆离。这些小说以动物为喻,从中我们既可一窥当代都市的现场性、当下性、流动性和丰富性,也可见现实与内心美学的某种辩证法,给我们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体化时代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青年作家老虎从梁山好汉的营地走来,带着乡下人的纯朴和执著,在都市和乡村之间辗转着追求自己的文学梦想。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他已在《十月》、《人民文学》、《钟山》等刊物发表了80余万字的作品,著有小说集《潘西的把戏》、长篇小说《漂泊的脬顶》,并有多篇小说被多次转载。老虎从事过卡车司机、广告人、报刊编辑等多种职业,  相似文献   

4.
《她是我的老师》这篇小小说出自于青年作家田洪波之手。田洪波出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作为青年作家,曾当选为“新世纪小小说风云人物榜明日之星”。擅长写情感细腻类型的小小说,在《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刊物发表了数百篇作品,他的小小说故事贴近生活,情感丰富,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读者。  相似文献   

5.
池莉小说语言的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她的小说集《紫陌红尘》、《一冬无雪》、《细腰》、《来来往往》里叙写武汉都市的市民生活,呈现一种生活的本真状态。本文尝试  相似文献   

6.
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和青年作家的谈话》)也就是说,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这种情节,通常被称为故事。“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相似文献   

7.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一位颇具影响的新进作家。他的小说描写了繁华都市里青年的基本精神和生活状态,揭示了"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生存困扰和各种自我的失落。《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的长篇小说中唯一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作品,也是他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品,表现了日本都市青年浓重的失落感和现代人本困境。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最盛行的时候,安妮宝贝出现了。从1998年开始,她在网络发表多篇小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合集《告别薇安》。此后,陆续出版《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以及《二三事》、《清醒纪》、《莲花》和《素年锦时》。2011年8月,出版了最新的长篇小说《春宴》。她的小说大多围绕都市中的女性来写,以惨烈的基调冷静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命运类似的都市女性。"都市"与"女性"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元素,被安妮宝贝自身独特的感受与视角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现代都市中很多人在思想与生存上的困惑。本文主要从安妮宝贝的众多小说中故事入手,来分析在其小说中"女性"与"都市"的相互渗透和制约。  相似文献   

9.
池莉是20世纪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在她的小说集《紫陌红尘》、《一冬无雪》、《细腰》、《来来往往》里叙写武汉都市的市民生活,呈现一种生活的本真状态。本文尝试从《你以为你是谁》和《不谈爱情》谈谈池莉小说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恋爱小说创作风行一时。沈从文对此种风潮有过严厉的批判,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文论之中,甚至还在他的小说《松子君》中也曾出现过相关的评论。这篇小说虽然也是在这种风潮影响下所诞生的作品,但是沈从文的笔触却并没有聚焦于对青年男女情欲的描绘之上,而是试图在这篇小说中呈现小说与故事的区别、恋爱小说的本质以及现代都市的生活模式等诸多更为复杂的内容,而这也使得这篇小说乃至沈从文的都市小说书写具有了不一样的气质。  相似文献   

11.
第7、8两期《上海文学》涉及的领域颇广,既有官场,又有底层,薛舒、叶弥、吴文君的小说则将女性心理写得真切可读。而致力于推介优秀短篇的“短篇精荐”栏目,此次转载的铁凝与张惠雯的小说,艺术表现上的周到圆熟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关注微物之美的女孩2012年秋冬之际,英国青年小说家乔·邓索恩在上海图书馆分享小说《潜水艇》的创作经历。演讲结束,经出版社友人介绍,我认识了坐在末排的马岱姝,一个安安静静的女孩,短发,穿一件墨绿呢大衣,装扮中透出几分时尚英伦风。后来才知道,她在英国留学生活多年,毕业于著名的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当时已给多本文学图书绘制过插画和封面。  相似文献   

13.
[编辑推荐]《玫瑰的风骨》系晨光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儿童文学名家书系之一,是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的散文与小说作品集。葛翠琳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她对生活在同时代的前辈作家、长者和同辈朋友的回忆和怀念。这些写人和纪事的散文,力求真实和亲历性,借助真实可靠的细节与故事,删繁就简,文风朴素而温馨;二是她个人从童年、少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经历的回顾,以及成年之后的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头两期的《上海文学》,延续了2007年改版后的多元化风格,乡土小说、都市故事和底层人生各占一隅。第1期中,最突出的篇目当属须一瓜的中篇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小说选取的仍是一个具有"新闻性"的故事:丈夫被车撞死,妻子荷洁得到二十万元赔偿金。此后荷洁先是了解到肇事者曾故意撒谎以将部分责任转嫁死者,后又发现肇事者家境奢华,和自己的过往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想到用二十万元就换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日记》2010,(9):F0002-F0002
毕业于山东曲阜师大。中学高级教师。作品在新加坡、美国、日本、台湾及大陆报刊发表。在《新华文学》、《中国文艺》、《中国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东方青年》、《希望月报》、《青年生活导报》、《意林》、《中华活页文选》、《山东青年报》、《延安文学》、《青年博览》等报刊发表作品600多次。  相似文献   

16.
陈若曦是台湾当代著名作家.她的作品从时间和内容上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时间段她书写了不同的文学题材,目光从台湾到大陆再到国外,但始终不离"政治"和"女性"的文学话语.1979年,移居美国的她把创作视野从中国转向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女性,长篇小说《纸婚》即代表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色.从分析留美女性处境的视角剖析小说情节,大致可以窥见20世纪末中国女性在外留学生活的尴尬命运.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末期以来,特别是进人新世纪以后,以70后、80后生人为主体的湖北青年女作家强势崛起,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线。姚鄂梅、王芸、苏瓷瓷、童喜喜、王君等一批青年女作家先后在《人民文学》、《收获》、《当代》、《山花》、《大家》、《芙蓉》、《花城》、《长江文艺》、《芳草》等国内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各种小说作品,许多作品被《新华文摘》、《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连续转载,或一再入选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在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轨迹上起着重要作用,她在都市小说的主题表现、小说的创作目的、小说的表现方式上对中国当代女性都市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王安忆为代表的中国当代女作家们继承着张爱玲以来的文学追求,不断进行着探索与超越,拓展着都市文学与女性文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凯特·肖邦是美国女性文学的先驱,她的著名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经常被评论界以女性主义的角度进行解读。笔者借助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探讨小说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一种非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一小时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第11、12期《青年文学》似乎带有一种岁末“清仓”和“甩尾”之感。不过,小说的疲惫状态所呈现出来的年轻作者创作的杂乱脉象则更为清晰,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